APP下载

以自主学习理念促学生深度理解

2014-07-24谢卿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

谢卿

【摘 要】以学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当前课改的核心,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浅层次地解析教材和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法解决问题,让学生从了解到知道,向深度理解进发。

【关键词】自主学习 深度理解 应对资源危机

自主学习以张扬学生个性为宗旨,以促进学生更积极、更主动的学习为目标,是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其核心在于“自主”,突出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决定学什么,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决定怎么学,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等。然而,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我们不禁要问,仅仅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就能完全达成教学目标了吗?教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自主学习如何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新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四课第三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尝试用课例的方式探讨这一话题。

环节一:自学导读,归纳大意,达成一般理解

首先让学生依托学案自学教材。为了更好地联系前一目中已经学习过的内容,笔者在学案中设计了以下表格,要求学生预习中通读教材内容后填写。

这个看似与教师毫无关系的环节,实际上需要教师对课标和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后才能进行。在前期学习我国的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本节课从“应对资源危机”切入,让学生通过了解和分析应对资源危机的举措,达成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目标。在这样的分析之下,我们将课时目标定为:能针对学习材料提出应对资源危机的问题,并尝试说出自己的办法,能说出其优势与局限,并针对杭州的情况提出应对资源危机的办法。

要达成这样的深度理解的学习目标,首先要对学习材料有一般性的理解,因此,笔者将教材前后内容联系起来,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环节二:提出问题,归纳整理,梳理主干问题

在前一天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完成学案中的表格之外,还必须提出至少一个应对资源危机的实施问题。教师随后把问题分为两类记录在黑板上,一类是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浅层次问题,可请其他学生回答,当场解决;另一类是目前无法解决或需要讨论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使学生达成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

学生提出的需要讨论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几个。

(1)节约用水是书本上讲到的节流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标语,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有效的节水举措呢?这些举措为什么很多人都做不到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南水北调工程很好地缓解了北方缺水的问题,但是要实现南水北调需要哪些条件?长期下去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3)国家已经颁布了土地法、森林法等,为什么仍然还有一些人违背法律乱砍滥伐、违章建房?你觉得在立法过程中,怎样才能使法律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4)前几天台风“菲特”和“丹娜丝”给浙江省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尤其是余姚。这些给我们造成巨大损失的台风、暴雨能够为我们所用吗?应该怎样利用?

(5)森林在我国越来越少。森林木材是纸张的原材料,我们每天上课用的书本、作业本都是用森林木材制造而成的,针对“节约用木”和开发新资源新技术代替木材这一问题,我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要在课堂上完全解决以上5个问题,仅仅依靠教材内容是不够的,需要教师补充材料。补充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对教材中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拓展,第二类是增加教材中没有讲到但是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内容,第三类则是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研讨的材料。

在本课的学习中,笔者补充了两则材料: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的部分条款(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九条),二是世界各国为缓解水资源危机对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

材料一是森林法的部分条款,补充这个材料是因为书本上虽然讲到了通过立法来应对资源危机,但学生并未接触过具体的条款,无法直观地了解国家在立法方面做的工作;材料二是书本上没有提到的对废水和海水的利用。水资源是学生相对熟悉的资源,但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学生无法理解淡水资源是最缺乏的资源。让他们了解如何利用海水和废水来缓解资源危机,对于开拓他们的思路、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很有帮助。

事实上,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笔者总共补充了十个材料,在此不一一列举。不可否认,在课堂上补充这么多的材料,会消耗较多的课堂时间并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为解决这一问题,需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一方面,鼓励学生合作阅读。以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每人阅读2到3个材料,然后在组内分享信息。这样就大大节约了课内阅读时间,也有助于接下来讨论的展开。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够为学生的深度理解提供良好的基础,但是教师应帮助学生缩小搜索范围,明确搜索的内容。

环节三:合作讨论,交流分享,走向深度理解

材料阅读之后,就进入到小组讨论的环节。讨论什么、如何讨论就成了这个环节的关键。

首先选择要讨论的问题。由于时间关系,全班9个小组分别选择了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其中问题(3)和问题(4)是被选择最多的问题。

接着阅读课外材料。组内分工阅读,然后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分享,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然后,结合生活经验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所需的条件。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和创新思维,学生在四人小组的观点碰撞中形成了各自的观点。

小组应记录每个人的观点,经过整理,形成小组共同的解决方案。

最后应组织观点的交流分享。观点的交流分享是进一步达成深度理解的重要过程。在此过程中,会出现组间成员对同一个方案互相补充、互相质疑的情况,这都是思维碰撞的火花,能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步步深入。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当点拨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

自主学习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是可有可无的,恰恰相反,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是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引路人,是促进学生对问题深度理解的点拨者。

(1)讨论交流中倾听学生心声,课外继续拓展。

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深入每个小组进行观察。比如,有一组两名学生进行了如下争论。

A:应该把雨水利用起来。

B:现在的雨水不都是酸雨吗?酸雨怎么可以用?

A:既然酸雨是酸的,那我们就把土壤弄成碱性,不就可以中和了?

……

接着,这两名学生开始交流起了化学问题。这看似离题的讨论,笔者却认为正是本文所倡导的深度理解的最好体现。教材上说,“科学技术是开源和节流的关键”,他们不正是把对这句话的理解迁移到对酸雨的运用中去了吗?因此,笔者当时就鼓励他们在课后做一个关于“酸雨中和盐碱地”的小课题报告。

如果教师没有俯下身来倾听,这样精彩的争辩是听不到的;如果离开了教师对他们进行继续研究的鼓励,学生也可能会把这个话题抛在脑后。因此,问题必须来自学生,而教师又必须给学生留出展示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将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2)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当讨论的问题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时候,学生往往特别有话说,也特别能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案。对于这样的方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比如,交流如何节约用木的问题——

A:课本的重复利用,可以节约木材资源。

B(马上质疑):那我的笔记记在哪里呀?

A:可以记在笔记本上。

B(反驳):笔记本难道不是纸么?不是也要消耗能源的?

A哑然。

学生的争论、反驳说明他们在积极思考。但是,如果课堂仅止于此,不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他们会认为课本的重复利用不是一件好事。为此,我对他们说:“我们来做一道数学题。以思想品德课本为例,一本课本8.78元,三年重复利用,以全班43人计,三年需要多少钱?假设一本笔记本是3元钱,43人的班级三年又需要多少钱?”通过计算,学生欣喜地发现,重复利用课本明显比使用笔记本更节约纸张。

可见,教师的点拨,能使学生摆脱单一的理论探讨和个人情感,而逐步使对问题的思考走向实际应用和利用事实和证据来说话的新高度。也正是通过这样的点拨,学生对“节流”这一应对资源危机的举措更加深入地理解了。

环节四:拓展延伸,实现迁移,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说提出问题、合作讨论是对教材和材料进行深入理解,那么本环节则是把对教材的理解进行迁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理解进一步走向深入。

1.作为生活在杭州的市民,如果你只能选择其中一条举措,请问你会选择哪条?理由是什么?

2.除了书本上的四条举措,你觉得还能采取哪些举措来应对资源危机?

把教材中的内容置于杭州,能促使学生结合具体而复杂的情境,来对应对资源危机的举措作深入理解。针对第一个问题,有的学生说杭州应更多地运用“开源”这个举措来应对水资源匮乏问题,因为杭州有进行新能源开发的能力;也有学生说应该节流,认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另外有学生提到,作为沿海城市,杭州要进一步开发海水资源。针对第二个问题,有学生说杭州已经实行的阶梯电价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可以从经济杠杆的角度迫使大家节约用电;也有学生说可以把雨季过多的雨水积聚起来,等到旱季缺水时使用。这些由学生想到的独特举措,正是他们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自主学习走向深度理解的最好证明。

教育理念的转变是促进自主学习并达成深度理解的前提。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达成学生的深度理解,不仅仅需要教学方式的改变,更需要教师改变教育教学的理念。

一是要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导。在自主学习理念下,要达成学生的深度理解,必须在坚持学生主体的前提下把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导。因为自主学习注重个别化,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学习进度和深度均不同,我们必须让他们主导自己的学习。

二是要变高密度课堂为低密度课堂。高密度课堂使得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的思考,更加没有时间充分地讨论、交流与展示,这样的学习是不可能达成深入理解的。因此,教师要学会等待,在适当的点拨中等待学生自己慢慢成长,不能拔苗助长。

三是要变重内容学习为重方法学习。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过学校的学习接收全部信息是不现实的,因此,相对于学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最基本的意义也正在此处。

四是要变教师是课堂的“演员”为“导演”。传统的课堂尤其是公开课,执教者都把自己放在“主演”的角色上,学生成了他的配角。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身后,通过设置问题、适当点拨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促进他们不断地深入理解学习内容。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创建“自助餐选菜式”自主学习模式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