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玩背后的“局”(下)

2014-07-24述李雅民

东方剑 2014年8期
关键词:假画古董贪官

◆ 章 明 口 述李雅民 整 理

古玩背后的“局”(下)

◆ 章 明 口 述李雅民 整 理

E:库房中布下的假局

上篇所讲,全是如何利用高级仿品,以假充真通过交易骗人财钱的骗局。还有一种你所想象不到的骗局,是有人偷偷地采买高级仿品,不是拿它去直接骗钱,而是用它遮人耳目。

有时,古玩城、古董街或文化街上会出现装束比较奇怪的人,比如,太阳不足,你戴一个老大的墨镜干什么?而且是进了屋子也不摘。兴许人家就是那习惯,谁也管不着。但我知道,这类人中有两种人,一是地方博物馆、文化馆等与文物沾边的人;二就是贪官。

先说那第一种人为什么要偷偷摸摸地买仿品?

近20年,文物管理部门监守自盗的案件发生得太多了。陕西某市博物馆库存的一套壁画被盗,警方破案追回被盗物品,经专家鉴定,发现盗窃分子偷走的竟然是假画,也就是说,那套壁画被盗之前在库房里就已被人给调包;河南洛阳市公安局为打击当地猖獗的盗墓分子,特别成立了文物缉私队,不想两支文物缉私队相继全军覆没,都成了盗卖文物的犯罪分子。他们使用的其中一种手段就是,买来模样相似的仿品,将从盗墓分子和不法商贩手中追缴的文物换走。有人追问,就说缴来时就是这样的,把赃栽到盗墓分子和不法商贩头上。

文物这东西,就说玉件吧,好东西很小的一件,封藏在文管部门库房里,只能说它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永远和金钱无关,但一拿到地下黑市,马上就能换回一笔巨款。好多人经不住这种诱惑啊,贪官受贿拿钱之后还得给人家办事呢,文物监守自盗的人只需买个假的,利用自己的权力偷着置换出来就得了。当然,要把事情做得天衣无缝,还需要相当的智商和与其相匹配的技术手段,等等。

过去我国对馆藏文物的管理,国家级、省市级大型博物馆还可以,文物档案建立严密、齐全;一些规模较小的博物馆,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县级的文化馆和文化站,管理状况就比较混乱。比如说玉件、瓷器,档案记录上缺乏对每一件物品的具体描述。而一个博物馆中,藏品多达几万、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件,全在库房里一层层地码放着,谁去查?怎么查?连看带鉴定,即使天天查,查一遍就得耗时好长时间,尤其是在十年前,这就给不法分子监守自盗造成了可乘之机。比如他是本馆的某级负责人,哪怕仅是库房的保管员,他不用去找一模一样的,只需到外面找到一个类似的旧东西,长短、高矮尺寸差不多,颜色说得过去的,偷空把那件真品换掉就是了。如今你想象不出文物仿造的本事有多大,范围有多广,你馆藏的东西除非不展出,一展出就会被人用相机拍走,其仿品不久市场上就可能会见到,只要你花时间用心找,总会找得到。

有些博物馆管理得比较严密,所有藏品配有照片。可你配有照片他也不怕,他连照片一块换。你说你在别处另外备有一套档案,但你想,假若无人揭发,谁没事会突然想起启用备用档案去查对那件文物?你问遇上文物普查怎么办?那些偷了东西的人自有办法,请客,送礼,在那些不太规矩的地方,什么样的检查都能蒙混过关。例如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许多县里超生现象非常严重,农民家庭生养三四个孩子的非常普遍,最多的生到七八个,连乡镇、县里的干部们也都超生,可是人口普查时,报上去的材料不仅没有超生,还能拿到什么计划生育先进奖。你想,他连一群群活蹦乱跳的孩子都“查”不出来的,库房里成千上万脏兮兮的文物他会挨个儿去核查?

再有,我发现地方上许多负责普查的人,并非文物方面的专家,别看他在某某博物馆工作。他从学校出来就进博物馆,再就是搞发掘,他看到的全是真品,那仿品是什么样的?仿品的缺陷是什么?这是我们古董商人天天研究的内容,而他就了解得太少了。因此普查时,他有时遇上了仿品,可能也看不出来。我曾见过一件从汉墓发掘出来的石雕,圆柱体,几十个人的舞蹈动作,非常漂亮,弄到国外就得是几十万元,那东西咱绝对是不敢买,后来就不知被弄到哪去了。可是文物普查都过去两次了,那家小博物馆全都平安无事呢,你想是什么原因?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某地警方截获一尊镀金佛像,尺寸不大,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非常值钱。当警方追查出这尊佛像是出自河北北部某市一家博物馆,派员前去调查时,对方竟然很不客气地回绝说:“对不起,你们找错了地方,我们的东西没丢,还在库房里好好地藏着呢。”警方意识到其中有诈,继续深挖,结果发现是被人从库房里调包了,窃贼就是那儿的一个负责人。

我本人因经营艺术品,常年游走四方,这种事看到、听到的太多了。干我们这一行的,收东西必须得谨慎,必须得看清楚,否则你会掉进去(注:指违法),你就别想再玩了。所以,一见比较蹊跷的东西,就得问:“说实话,哪来的?”“反正不是墓里的。”“那到底是哪的?不说清楚我不要!”他心急火燎地要把东西变成钱啊,吞吞吐吐地就说出了实话。这种实话,说了咱也不敢买呀。他一看反倒急了,说:“我都不怕,你怕什么?”我说:“我怕什么?早晚一天你会弄出事来,到时追赃,我就是你那线儿上的蚂蚱。快把东西拿走,你最好是再放回去,别害人了。”他说:“你放心,我那儿做得神鬼不知。我想你也是个聪明人,不会泄密自找麻烦。大家谁也不说,谁能查得出来?”确实,有些古董商和收藏家一见这种东西,大吃一惊,却又非常高兴,价钱便宜啊,仅是市场上几分之一的价钱,他心里美极了,买了藏起来,是绝对不会说给外人的。

总之,博物馆有博物馆的招儿,文化馆有文化馆的法儿,监守自盗比较容易。某县级文化站的站长,没什么文化,更不懂什么文物,不知用什么法儿弄了这么个小官儿,胆子大着呢,敢在站里公开把东西弄走,东西卖掉后凡是知情者每人分几百,大头儿他拿走了,没有一人揭发他。东西弄走后他和上面怎么交代?他先是弄些仿品放那儿,然后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以房子年久失修屋顶漏雨、管道跑水等理由,给文物报损、报毁,借机再把那些假玩艺逐渐扔掉。报损时全站的人都给作证,没他一点责任。报损时,他给上面送上几条烟,几瓶酒,也就没事了。他自己曾于酒后跟我说:“再过几年,一退休就没事了。即使出事,我给他来个不承认,就说谁知道是你们哪个换的?他们谁也没办法。”

这种事情太多了,别说玉件、瓷器和书画之类的小东西,就连汉碑、石像那样的大家伙,有人也敢往外弄。十几年前我曾遇到一个人,这人身体不好,不知现在是否还活着。他把几个大件从文化站里弄出来,卖不出去,就给砌在墙里。后来他有点怕了,可想送也送不回去了,因为那些东西早已被他用手中的那点权力给“报毁”了。

有时我总想一个问题,即检察机关为什么不注意这一领域里存在的问题?那些人不偷则已,一偷就是牵扯到几万、几十万元的黑金啊,不比那些贪污公款或是受贿的贪官们差。因此我认为检察机关应该把注意力放到这一领域。

F:偷梁换柱,设局自保

前面讲过,现在用书画、瓷器和金佛等行贿的行为日益增多,其中特别是书画。近十年,倒台的贪官越来越多,前车之鉴,后面有些贪官就变得“聪明”了,现金、特别是高额现金不敢收,换成存折也不行,因为账面上转来转去的会留有痕迹。

那要什么呢?行贿者向秘书、或是贪官的朋友打听,对方就点给他了,说:“我们领导从不收人现金,你别来这个,要是画嘛,还可以,他本人就喜欢写写画画的。”或者说:“我听说他家老人特别信佛,你弄个佛像来,兴许他会收下。”这边一听,心领神会,便去买画,买那些价格与贿金数目差不多的书画,有的不惜血本买非常名贵的书画,价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他去买画没人怀疑,企业家嘛,有钱,买了收藏、保值,都没话说。

然后,那画一般都不直接送给贪官手里,而是通过司机,神鬼不知地放进了贪官的轿车。司机知道没关系,就是一幅画嘛,又不给他看,他知道能值多少钱?然后行贿的再跟那贪官说:“送您一幅小画,放在车里了啊。”贪官还打哈哈说:“不要,不要,你不要给我画,我急了。那叫什么话,公事公办哪能这样?”万一你藏有录音,那就录吧,我说的就是这个;往后没事则罢,有事他可以赖账,说:“那画我没要啊,你不是又拿走了嘛?我根本就不知是什么画啊?”得,这一下就说不清楚了,证据不足,难以定罪。

但是,假若这类“礼品”收得太多,他就不能都不承认吧?怎么办?他就要想招儿了,乔装打扮一番,亲自出马,偷着去采买同名、同尺寸、题材亦同的伪作。

古玩市场上,现在假的最多的,大概就是假画了,因为它成本低,而且也来得快,所以想找假画很容易。而假画中仿得老好的,价格也得两三万,甚至是七八万元。那贪官去逛市场,专找那种幅面、内容和他受贿的那些差不多的假画,花钱买下来,回家挂到墙上,或是放在画缸里。日后遇有客人登门,客人虚情假意的一夸那画,他就说:“嗨,这是哪哪个小子送的,什么什么事情办完了,本是公事公办的事情,他过意不去,给钱咱不能要,就送了这幅画来。”他会有意的亮出几幅假画来,并说出送画人名姓。而有的贪官,则是什么也不说,把买来的假画藏得到处都是,办公室、家里床底下、情人那儿、老家里,全有。

好啦,这是借助古玩把假局巧妙地设在自己身边,以应日后有变。万一哪一天,上级纪检部门突然宣布:“在规定时间自查,主动把收受贿赂的问题说清楚。”好,他把纪检的同志请到家里,把那些假画展开给人家看,说:“我在这方面历来严守党的纪律,从未收过别人钱财。只是一些画,对方非得给,实在驳不回去,就收下了。我也不知这值不值钱,不知算不算是受贿。如果算,您赶紧把它们拿走,算我上缴。我认真检讨,愿意接受处分,今后保证不收了。”说完附上两份名单:一份是一部分送给他画的人;一份是在他家看过那些画、听过他忽悠的人,此时他要用他们给他作证。纪检的同志把画拿走,请专家鉴定,一鉴定全都是假的,再问那些“证人”,“证人”全愿意给他作证,说:“我知道,那幅是谁谁谁送给他的。”这一关他就是过去了。而且这回有了“说法儿”,有关那批画的事,以后也不会再追究了。

而有的是等出事之后,检察官们依法搜查,结果在办公室、在家里搜出来的全是假画。办案人员加大审讯力度:“还有,继续坦白!”他就今天挤出一点,说情人那儿有;过些日子再挤出一点,说老家那儿有。去搜吧,也全都是假画。再审,他一口咬定他收的就是那些假画,而且不知是假的。你如何给他量刑?假画能值多少钱?都加一起,恐怕也难以判他重罪。

这种人太狡猾了。他们犯了法,天天睡不着啊,睡不着就想这些事,就布好了这种假局。最后,假若一辈子没事,把那些假画卖掉了就是,不会有太大的浪费;万一丑事败露,借助那些假画他妙巧地脱逃罪责,最后尽管身败名裂了,却还能落得那些真品,那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我曾不止一次遇过这样的事,有人找上门来说:“有位老同志,退休多年了,经济上有了难处,有几幅画想卖了。有没有那种真正的、买了就不退、也不再放出来的收藏家啊,请给介绍一两个,价钱嘛,当然会便宜点给他。”我一听就明白,这是觉得“风平浪静”了,保险了,要卖以前别人送给的东西了。还别说,一些收藏家还专爱收买这样来的东西,他们深知卖画人心理,再三保证说:“您放心,绝不会再卖,卖也卖到远远的地方去。”买来后他们心里就乐呀,因为那价钱是真便宜。

G:贪官大变戏法,买卖古董洗钱

有关贪官利用文物古董布置骗局的手段还有许多,下面我讲他们假借古董洗钱使用的种种高招儿。

几年前,曾有一位老熟人,衣着十分朴素,说话非常客气,突然来找我,拿出一件老玉来,想卖。

我把东西接过来一看,是一块很好的玉,就说:“嗨,好东西,很值钱的。”

他说:“唉,这是从老家拿来的,这在过去都是不值钱的,老家的人也不懂,就没拿这玩艺儿当回事。怎么着?您看能值多少钱?”

我说:“这么好的东西,得值两三百万元。”

不想他说:“可能还不止吧。”听着像是他比我更了解它的身价。接着他说,“孩子大了,花钱的地方太多,想弄点钱。您看哪个拍卖行好,给介绍一下。”

原来人家根本就没打算把这块玉卖给我这个古董商,明确表示要找拍卖行。我没多想,就说:“这样吧,我先给东西照个相,联系一下,看送哪家拍卖行合适。”他说:“行行,你照吧。”过后我也嘀咕,这东西太好了,怎么看怎么像是过去“宫里”或是“王府上”的,他家的老底儿我知道,是个苦出身呀,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宝贝?

我拿着照片去找拍卖行,拍卖行的人看了说:“这东西好像在哪儿见过呀?”他使劲想,想不起来了,就说:“管它呢,也许是记岔了。”

然后就拍卖。200余万元起拍,最后拍得300多万元。那位老熟人挺高兴。

一年之后,来了3个朋友,指出说那块玉已是第二次被送到拍卖场上拍卖,也就是说,那块玉根本就不是什么“老家的”,那位老熟人撒谎。他为什么要撒谎呢?后来一打听,原来他已经是某个权力部门的官员了。我顿时就明白了,那块玉大概不会是别人送给他的,因为不管是谁,把那块玉买来也得几百万元,谁会一次送出那么厚重的大礼?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自己花钱去买的,然后谎称是自家的,然后再拿到拍卖行拍卖。他为什么要费这么大的劲?目的是为了“洗钱”。

还有一件事,我估摸着也是这么回事。一天一位朋友领来一个人,拿着一幅画,也说是自己家传的,让帮着给介绍一家拍卖行。那画我打开一看,“嚯”,大吃一惊,明代某某的画,凭我看,价值数百万元。过去什么样的人家才能藏得起这种画?我情不自禁地升起好奇心。因为我家祖辈过去就爱藏画,“文革”时我家被“抄家”“抄”走的书画就有1000多幅。我想藏有这种画的人家肯定也是一大家,而且还藏有其他的画,便想了解一下他的家庭。不想对方闭口不谈,只说:“唉,过去的事了,不提了。”那就再谈画,谈这幅画的作者,不想他在这方面所知甚浅。噢,我明白了,全是瞎话,这画原本不是他的。那幅画,最后拍卖了几百万元,没到我给估出的价,但他也非常高兴,看不出有什么遗憾。

要知道,贪官之所以要贪,无不是受物质的诱惑。而贪了之后,几百万、数千万元的钞票,一箱箱地藏在家里,不敢去银行里存,因存款设有实名制;也不敢消费,因为一消费就露富,有关部门就会盯上他,政敌也会咬上他,查他的黑色收入,而有钱不敢花,那才叫难受。在他看来,人生苦短,而且他为收受贿赂还担了那么多的风险,他必须要享受,买车,买房,出国旅游,住五星级宾馆,用金钱讨好和占有女人,不然他觉得就亏了。所以他必须要想法儿“洗钱”,折腾古董,不失是一种“洗钱”的好方法。

后来,我在圈子里和同行们交流,得知贪官们干这种事情的还不少。有一种人,是掮客,专门跑来问我们这些古董商,说:“有没有从未露过天儿、并且没有一点麻烦的好东西?比如说那东西多少年一直藏在收藏家手里,咱买走后那收藏家也不会走露风声的。价钱好商量,但话说前头,曝过光的我不要。”不用问,买这类东西的,一般都是打算着去干“洗钱”的事。

这种人买东西,专买最贵的,出手也大方,因为他们的钱来得容易;因为越贵的东西越能一次就“洗”出很多钱来。他们买东西时只考虑是否隐秘、可靠,很少考虑是否赚钱。当然了,能够赚钱更好,不过赔钱也干,比如800万元买的,650万元拍卖出去,他也高兴,“洗钱”嘛 ,不然那钱他不敢花啊。这样一来,日后万一有人查他,怀疑他收入与消费不符,让他说清经济来源,他就把拍卖证书拿出来,说你们看吧,卖的是自家的东西,价格证书上写着呢,税单也有。孩子们分了多少,我和老伴名下存入银行的多少,他各种单据全都留着呢,合理又合法。这一下你还怎么查他?他就咬死了那是自家的东西,即使你查出了那东西的出处,也就是说你查到了多少年前那东西曾在哪个拍卖会上拍卖过,他仍然可以说:“世界上重样的东西多着呢,那与我无关,反正这个就是我自己家传的。”最后,证据无法认定,难以扳倒他。

H:瞒天过海,看贪官如何“捡漏儿”

有意思的是,假若那贪官没有老家,或是老家那地方穷得掉渣儿,不可能有什么好东西,再说老家藏有什么值钱的玉或名画,就成了笑话了,谁信啊?怎么办?就有开始制造假局的了,我讲一个给你听。

一天某领导去某市开一个全国性工作会议,同行的有秘书、助手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会间晚上休息时,大伙在宾馆门口散步、聊天,路边有一个卖古玩的小贩子,在地上摆了三两件古董。那领导就走过去,蹲下来欣赏,其他人一看也都跟着凑热闹。

“老板,我这可是好瓷,拿一个吧。”小贩子说。

“瓷器不要,佛像有吗?有好佛像我要。”领导说。

“唉,您买那个干什么,您又不信佛?”随从们说。

“我当然不信,家里老太太信,说过好多次了,非得要个好一点的佛,摆家里供着。”领导说。

“这有一个。”小贩子从包里掏出一尊较小的铜佛。

“不行,这个太小。”领导说。

“嫌小,大的有,怕你买不起,得要好几万呢。”小贩子戗火。

那领导说:“吹什么牛啊?东西在哪?你亮出来看了再说。”

“看了你也不买,你就不像是有钱的。”

“唉,你这人怎么说话?你知道这是谁吗?”随从们不干了。

“好,你住哪儿?我这就回家给你拿去。”

“愿拿就拿吧,我就住这儿。”领导说出了房间号。

不到一小时,东西拿来了,包裹得非常严实,直接送进领导的房间。小贩子把包打开,众人一看,是一尊镏金的座佛,够个儿,非常精致、漂亮。

左右闻讯,全都赶来观看。一看领导非常欣赏那佛,全都跟着叫好;全都帮着领导砍价。最后小贩子一让再让,价格被压到两万元。

“东西好是好,可惜没带这么多钱啊。”领导发愁地说。

小贩子马上就不干了,说:“说话不算话,我就说你不像是有钱的嘛,你耽误我一晚上的生意……”

小贩子一闹,大伙就说了:“没事儿,这东西既然喜欢就买了,钱,我们帮您凑上。”

领导说:“瞧这事儿闹的,还下不了台了,买就买,回去马上把钱还给诸位。”

于是那领导就开始借钱,借谁谁多少,小本子记上,年月日都有。完事还要和买来的佛像合影留念,说纪念一下吧,让佛保佑咱坐飞机一路平安。数码小相机现在人手一台,“咔嚓”一声拍了下来——这就是证据。

回到单位之后,那领导拿着小本子挨个儿还钱,说谢谢诸位,那佛老太太非常喜欢,真是尽了点孝心。

过后,半年,也许一年,那领导突然神秘地告诉大家,说:“唉,还记得那回咱买的那座佛吗?可了不得了。那天家里去个懂行的朋友,觉得那佛不太寻常,非得让我给专家看看。后来他就找个专家,一看你猜怎么着?是哪哪朝代的,能值几十万哪!说得太邪乎,我他妈一点也不信。唉,可别告诉别人啊,我只跟你说了。”

其实这“消息”他跟好多人说了。有热心的人继续帮他请来其他的专家进行鉴定,那尊佛本来就是真的,几位专家当然都说是真的。于是,某领导外地开会意外地捡了个“大漏”,就成了表面不传、但谁都知道的新闻。再过一段时间,那尊镏金座佛就上了拍卖场,那领导一下子就成了富翁。

宾馆门口的那个小贩子是真的,小贩子背后的导演,则是那贪官精心物色的一个“朋友”,当场买佛的两万元就是贪官给那个“朋友”的酬金。那佛却是真的,是那贪官托人花大价钱从某处踅摸来的,用的是多年受贿积累起来的赃款。今后他可以大把地花钱了,钱哪来的?有着那么多的人给他作证。

诸如此类的事情,常人想象不到,只有我们这个圈子里的人才能洞察得到。像刚才所说的那位,表演的动作太大,兴师动众,自以为聪明。其实比他聪明的多了去。例如,同是几个非常熟悉的同事出差到外地,比如说是天津的古玩城吧。大伙逛街时他一个人瞅冷子溜号跑到前面,到某一商店门口,有人立马给他一幅轴画。然后等后面的人一到,就说:“唉,刚在这店里买了一幅画,2000块钱,我觉得还行。”说着只打开一点,只给诸位看上一半。当晚回到宾馆,再整个打开让大家仔细欣赏。

这场假局埋伏在哪?在街上递给他轴画的那个人,的确是在那家商店里买了一幅价值2000元的画,但绝不是他给大家展示的这幅画。这幅画价值上百万元,是他在家里亲手交给那个人的,并让那个人带着画暗中随他一起来到这里。那人当街使用调包计,把在商店里刚买的那幅画拿走,把这幅顶上,价值上百万元的画就变成是2000元钱买来的了。他欺负他的同事们肉眼凡胎,看不出画的好坏,但日后这几位同事却全是他在古董市场上偶然“拾漏儿”的证人。

I:有多少人受骗

章先生历数古玩界种种假局,那么,误入假局的人群又是怎样一种状况?2007年7月20日,笔者采访北京一位全国著名的文物鉴定专家(应本人强烈要求,不予署名),老专家讲述其亲身经历的两件事情很能说明问题。

一件是,深圳一个搞房地产的大老板迷上了文物和古董,偌大一座别墅,被他收来的“古董”摆得到处都是。如今许多企业家,靠打拼挣出亿万财富之后,有的突然培养起收藏文物古董的雅兴,于是就成了拍卖场上的老主顾。按说这是好事,研究文物古董,既增长知识,又培养情操,而且买对了还能保值。但问题是这些半路出家的“和尚”们,猛然踏进收藏界,能否读懂文物古董这部深奥的“经”?深圳这房地产老板就是这样的一位。

这位老板买有大批鉴别文物古董的书籍,日夜苦读,还交了不少专家和古董商人做朋友,经常切磋。那些专家和朋友们不断地向他推荐“珍品”,诱使他陆续投资了几千万元。

旁观者清,这事儿老板夫人看不过去了,一是认为他附庸风雅不务正业;二是担心他买的那些东西不对,白白损失大笔钱财;三是有明白人背后提醒老板夫人,说老板的朋友中有的是骗子。

为此,夫妇俩经常吵架,甚至吵得不可开交。夫人声言“你再这样痴迷不悟,咱就别过了”,老板照样我行我素,还笑话夫人女人之见,文化匮乏。最后夫人一气之下将他赶出家门,并通知公司财务,非正经业务,绝不可支钱给老板,否则革职勿论。夫人也是公司高层主管,有权控制财务支出。

但总吵下去,不是个事啊!夫人想,他毕竟是比那些喜好赌博、乱搞交际花的老板们强多了,于是便把丈夫叫来坐下谈判,问怎么着才能让他改变现状。

丈夫想想说:“我买这些东西,绝大多数都有专家、行家给把关,其中不少还有拍卖行的证书,而你就是不相信,天天瞎嘀咕,这是咱俩之间最大的症结。干脆这样,你说我藏的东西都是假货,那好,你把北京的某某某给我请来,那是闻名全国的古瓷专家,要是那位老专家说我藏的这些瓷器都不对,我立马再也不玩了;如果不是那样,请夫人你以后不要干涉我。要知道国际上也是如此,大企业家效益好时收藏古董,遇困难时那古董能帮他抵押贷款,而且还保值。”那老板的书架上,摆有好几本那位老专家撰写的论著,平时他总拿着那些书和他的那些宝贝对,对上一点高兴得要命。

夫人说:“说话算话?”

他说:“绝对算话!”

他夫人想这也是个办法,但她不认识那位老专家,就上网查,一查查到某年春天某月某日那位老专家将在北京某拍卖行举办的鉴宝大会上为群众鉴定文物和古董。近些年各拍卖行特别热衷于举办鉴宝活动,一为收取服务费;二为发现藏于民间的宝贝。

老板夫人便在网上报名。到时候飞到北京,缴了钱,提着个瓷瓶,排在长长的队伍里,等着面见那位老专家。

老专家偶尔抬头扫视人群时,就一眼注意到那位夫人,因为她衣着、气质不凡,更因为她神色不同于旁人,那是一脸的愁容,不见半点喜色,与现场人群表情反差很大。老专家就想:等会儿看她抱来个什么。

岂料,等轮到那位夫人鉴定时,她把瓷器往桌上一放,不等老专家看那瓶子,她就开口说:“×老师,快救救我们家吧,我们家都快过不下去了。我不是来鉴定的,而是特意到北京来请您的。”

老专家一愣,摆手让她住嘴,然后看旁边的座位——拍卖行立有规矩,现场鉴定时不可谈论与鉴定无关的内容,专家不能和顾客交换名片或留通讯方式,说是害怕浪费鉴定时间,实际上是怕顾客与专家直接搭上关系后把拍卖行甩在一边,所以,鉴定时每位专家身边都有一名工作人员,说是助手,实为监督员。然而很巧,此时这位老专家的监督员正好外出一会儿。老专家便定定地看着这位夫人,然后拿过对方的笔,在瓷瓶的包装纸上默默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

当日夜晚,老板夫人在电话里向老专家一通哭诉,她说:“也许是我错了,但世上哪有那么多真东西让他买着啊?要是真有那么多,那还叫宝贝吗?”老专家知道又遇上了一个执迷不悟的主儿,更知道这种人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可能很危险,弄不好精神会受到很大刺激,于是答应跟着这位夫人走一趟。

老专家乘机飞到深圳。那老板热情款待,住最好的宾馆,送昂贵的礼物,特别希望能从老专家嘴里听到他所期望的东西。而老专家却说:“你先别客气,我得跟你约法三章,否则鉴定的事免谈。”

那老板说:“好,您只管说。”

老专家说:“第一,我既然来了,就必须得说真话;第二,你必须得承受得住,不然我的鉴定就立刻中止;第三,假如不对的东西太多,你不能冲动,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来,让我良心不安。”

那老板说:“您放心,我没问题。就是都赔了,这点钱我还赔得起。”

好,老专家客厅中八仙桌前一坐,戴上花镜和手套,别的不管,只看瓷器。一帮小伙计便在老板指挥下,从最好的开始,把一件件瓷器搬来摆在桌上。

老专家抄起一件,细看几眼,摇头说不对,然后详细地告诉那老板说究竟是哪不对。老专家再抄起一件,情形依然如此。随后一件件地全都如此。那老板汗都出来了,急得说:“您看我这儿可有证书啊。”老专家摇头说:“我不看那个。”

看过几十个之后,老专家失去了信心,“不会都是仿品吧?”老专家是真想替那老板找出几件值钱的真玩艺儿,免得他心里真的承受不了。可遗憾的是,鉴定结果;三百多件瓷器几乎全部是高仿瓷,要不就是比较好点的“老民窑”,但绝不是那帮骗子们所说的什么“珍品”。

结局弄得十分尴尬。那老板气得脸色发青,但气度还是有的,当场表示退出收藏圈。老专家安慰他说:“这也不怨你,咱们隔行如隔山,你搞的房地产,我一窍不通,但这瓷器,我从20多岁起就开始研究它,当然知道它的奥秘。您才搞了几年,就想弄懂它?所以今后千万不要再给那些骗子送钱去了。喜欢可以,这些仿品摆着玩挺好,送给朋友也行啊。”

老专家以为是得罪了那个老板。不想老板夫妇对老专家非常感激,以至交了朋友。从此他们的家庭变得和睦起来。

老专家给笔者讲的第二件事,是山东有个企业家出身的收藏家,企业干得很大,曾经名列全国“百强企业”,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位收藏家所收藏的东西,一个大仓库里堆得满满的,瓷器、玉器、铜佛、石佛、玉佛等等,什么都有,多达上万件。其初衷很好,搞企业赚了钱,想把散落民间的文物收集起来,搞个博物馆。可是等到要搞时,请北京的几位专家过来一鉴定,发现绝大多数都是仿品。其中瓷器部分是由笔者采访的那位老专家给鉴定的,同样是几百件瓷器全是高仿瓷或“老民窑”,找不出一件像样的“珍品”。真可谓损失惨重。

很巧,就在笔者采访那位老专家的前几天,7月11日,海南省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海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以仿制古瓷骗取他人人民币150万元的案件。那个副会长就总以专家的名义,伙同他人设局坑骗那些大大小小的收藏家。

笔者于本文中插入这几个实例,意在证明前面章先生对当今古玩界丑闻的揭露确非耸人听闻。望社会上有意收藏或正狂热迷恋着古董文物收藏的人们,提高警惕,谨防骗子布下的“局”。

(全文完)

发稿编辑/姬鸿霞

猜你喜欢

假画古董贪官
我捡到了明朝古董
齐白石买假画
在马德里淘古董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
2016贪官墙
冒牌货
特赦,对贪官说不!
最美贪官
贪官转世
骗子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