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经济条件下心理文化问题研究述评

2014-07-16慕丹

经济师 2014年5期
关键词:心理学学报心理

●慕丹

市场经济条件下心理文化问题研究述评

●慕丹

文化与心理的演变与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心理文化以其突出的人本取向与现实意义受到关注。目前,学术界对心理文化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心理文化的概念内涵、内容范畴、典型现象与军事心理文化。虽然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对心理文化基本理论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解与结论。

市场经济 心理文化 研究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人的心理行为是意识形态中自发形成的、非系统性的部分,是对经济生活直接的、具体的表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原有的经济格局已被打破,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民主制度不断发展,国内外各种思想相互冲击,这直接引发了社会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与人们心理行为取向的转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表明了积极发挥文化对心理的建构功能、探研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文化科学的必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心理文化以其突出的人本取向与现实意义,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目前,学术界对心理文化问题的探索与研究虽然时间不长,但也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认识和成果。

一、对心理文化概念内涵的讨论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形成了对心理文化概念内涵的不同理解。

一是从文化传统的角度,认为心理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们心理层面的沉淀与累积。山东荷泽学院张中华、于福存两位教授将心理文化理解为,人类悠久文化传统在民族心理上凝结而成的稳定持久的心理特征和精神状态,因此也可表述为“文化心理结构”。①北京师范大学王桂娥认为,心理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传统的思想、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价值标准、心理结构等。②菏泽学院陈光磊认为,可以从中国古代哲学和常识心理学中,提炼出我国文化中独有的、对心理生活的理论阐释,即中国传统心理文化。③解放军理工大学卞开悦提出“传统道德心理文化”的概念,认为其是国民对现实社会存在的心理反映的总和。在文化系统中,道德心理文化是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设计,具体指“国家的社会成员在长期社会发展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认识倾向、道德情感倾向和道德行为倾向的集合。”④

二是从文化与心理的共生关系来看待心理文化,认为心理文化是影响人们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心理特征的文化综合。江西财经大学万玉兰教授认为,心理文化在具体的劳动和语言影响下形成与发展,是物质世界和社会环境在人脑中的反映和积淀,是影响人们价值观念、信仰追求、思维习惯、审美情趣、情绪心态等的文化因素。⑤扬州大学方文礼、方颖认为,文化有三个层面,表层的物质文化、中间层面的人际文化和深层的心理文化,后者对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⑥常州大学郁涛认为,心理文化是指沉淀于思想深层的,正确对待人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具体的学习、生活的总和。⑦与郁涛持同样观点的还有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王文仁、杨振龙,他们提出了“校园心理文化”的概念,认为校园心理文化是学校文化特色在师生员工深层思想的积累与沉淀,起到维系校风、学风,主导人才培养的思路与方式,引导师生员工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的作用。⑧

三是从研究主体文化特征的角度,认为心理文化是考察心理问题的人所显露的文化品格。北京林业大学田浩、刘钊把心理文化定义为,操纵心理学过程的研究者及其研究理念的文化特征。他们认为,不仅需要关注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化特征,也需要关注研究者自身及其研究活动的文化特征。前者可以称为文化心理,后者则被称为心理文化。对心理文化的研究,是心理学文化意识得到进一步拓展的标志。⑨内蒙古科技大学冯大彪也认为,心理文化从文化的视角考察心理学的成长、发展和演变,探讨心理学的文化根基与文化资源。⑩对此,吉林大学葛鲁嘉教授的阐释更为精辟。他认为,心理文化是由特定的心理学传统和特定的心理行为共同形成的,对人们心理的考察活动也透显着文化的濡染和精神。(11)

四是从文化与人格的角度来理解心理文化。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尚会鹏教授认为,所谓心理文化学源自文化人类学对“文化与人格”的研究。为完善文化与人格学派对“人格”这一概念使用上的缺陷,美国心理人类学家许烺光(Francis L.K.Hsu)创立心理人类学。而心理文化学,则是以许烺光所创心理人类学为核心的、从文化与心理结合的视角进行大规模文明社会比较研究的学科。(12)

二、对心理文化内容范畴的讨论

对于心理文化的内容范畴与研究重心,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探讨。

基于心理研究主体文化特征的视角,吉林大学葛鲁嘉教授认为,心理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心理学研究者们在具体的研究与实践活动中显现出来的文化特征,如文化精神、文化方式等。(13)北京林业大学田浩、刘钊也支持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心理文化重在考察心理学研究的文化价值取向:一是心理学研究者自身的理论流派、研究方法的价值取向,如量化与质化的研究方法,科学与人文的研究侧重等;二是现代心理学自身的价值取向,如学术成果的评价标准、资金支持的偏好等。(14)

基于文化对心理建构功能的视角,湖南农业大学黄正泉教授认为,心理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结构系统,这个结构系统由本能无意识(生物性)、文化无意识(历史性)、社会文化意识(社会性)三大系统构成。他认为,心理文化考察的是文化对人的心理建构过程,即文化怎样构成了人的存在,又是怎样在人身上存在着。(15)不少学者支持这一观点,并对其进行了更具体的阐释。北京师范大学王桂娥认为,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中国传统的心理文化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民族精神,这是民族心理文化的主流和集中表现;二是传统哲学思想,它集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16)解放军理工大学卞开悦将传统道德心理文化的内容阐释为道德教育思想、觉悟道德修养思想、修心育德教育思想以及生活实践道德教育思想。(17)常州大学郁涛以校园心理文化为研究对象,认为高校校园心理文化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的仿效示范;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自我价值。(18)

基于文化与社会共生共存的视角,尚会鹏、游国龙认为,心理文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传统人类学、心理文化学理论以及大规模文明社会比较研究三个方面。第一,传统人类学研究是指对在中国云南“西镇”、东北木耳山里村从事乱伦禁忌、巫术、亲属称谓方面的研究。第二,心理文化学理论研究主要指在亲属集团与文化的关系、角色与情感、心理社会均衡、祖先崇拜以及感情控制的文化机制等。第三,大规模文明社会比较研究是指心理文化学主要针对大规模文明社会从事整体性的比较研究。它为研究大规模文明社会创建了一系列概念,提出了研究方法,并对中国、印度教的印度、美国、日本四个大规模文明社会作了开创性研究。

三、对心理文化典型现象的讨论

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心理文化的存在形式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其典型现象主要体现在人们的心理、行为活动中。吉林大学葛鲁嘉教授认为,心理文化主要体现在人们的心理生活里。对于心理生活,他是这样解释的:“心理生活是人最直接体验到的内心现实。常人可以直观了解到自己的心理生活,也可以按照自我认定的心理生活样式,来主动地构筑其心理生活。实际上自从有了人类和有了人类的意识开始,人就有了对自己的心理生活的直观了解和把握,有了对自己的心理生活的主动认定和构筑。这作为心理文化积淀下来和传承下去,成为根植于本土文化的心理学传统。”(19)湖南农业大学黄正泉教授认为,心理文化主要表现为价值观、认知倾向、思维方式以及道德准则、制度律令等。(20)北京大学尚会鹏与台湾学者游国龙指出,虽然心理文化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心理文化学主要关注的是心理文化在民俗、传统等现实层面的表现,如民间文学、传统哲学、宗教经典及一般民俗生活等。其中所表现出的文明群体所共有的心理模式,如人格特质、价值取向、行为法则,正是心理文化学所关注的内容。北京师范大学王桂娥认为,心理文化具体表现在文化对思维的创造过程中,即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上。(21)

也有学者认为心理文化典型现象主要体现在文化对语言交际的影响中。燕山大学张卫东、李涛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正是通过心理文化的桥梁来达成认知和情感上的共识。(22)江西财经大学万玉兰教授认为,心理文化的差异对语言的影响无所不在,主要表现在自谦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审美心理四个方面,由此,她探讨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心理对语言翻译的影响及翻译转换过程中译文信息的差异。(23)扬州大学方文礼、方颖认为,人们的语言交流模式是心理文化的典型现象,受到不同的心理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24)菏泽学院高建坤认为,心理文化差异反应了不同民族语言的更深层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上。(25)吉林化工学院刘思阳认为,跨文化交际行为是一种认知活动,深受心理问题的影响,体现着显著的心理文化特征。为了弥补因为文化差异等因素造成的交际障碍,交际者要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语码转换和语言顺应等不同的交际策略,以帮助实现理想的跨文化交际效果。(26)

四、对军事心理文化问题的讨论

目前,学术界对军事文化语境下心理文化问题的研究还非常稀少。南京政治学院徐长安教授在所著《军事文化学》一书中,对军事心理文化做出了如下阐释:“军事心理文化在军事文化体系中处于最低层次,受到最高层次的军事思想文化与中间层次的军事制度文化的规约,在现实层面表现为军人个体或军事组织的种种情感、态度和见解等等,是内化了的军事思想和军事制度。”(27)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兰芬提到“军队心理文化”的概念,她认为,军队心理文化以引导军人心理行为发展方向为手段,以实现军事任务为目标,有着制度化与规范化的特征,是一类特殊的心理文化。(28)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引发了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推进了心理文化学等创新型学科的发展。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心理文化问题的研究尚处于基本理论研讨阶段,对于心理文化的概念、内容范畴、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思想。但可以肯定的是,心理文化问题研究只有与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经济生活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文化统一思想信念、主导心理行为的功能,才是与时俱进、更具现实意义的研究。

注释:

①张中华,于福存.论道德心理文化的现代意蕴.当代教育论坛,2005(12上半月刊):20

②王桂娥.心理文化与创新思维.理论研究,2006(11):32-33

③陈光磊.论中国传统心理文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26卷(3):64-68

④卞开悦.中国传统道德心理文化浅析探索,2008(11):156-157

⑤万玉兰.从心理文化的视角看译文信息的差异.江西社会科学,2007(12):182

⑥方文礼,方颖.从文化价值取向看英语语言的象似性.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3卷5):101-106

⑦郁涛.高校心理文化建设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周刊,2010(21):193-194

⑧王文仁,杨正龙.浅析网络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心理文化素质问题与对策.学术探索·理论研究,2011(9):45

⑨田浩,刘钊.从文化心理到心理文化:心理学文化意识的拓展.西北师大学学报,2007年第44卷(3):58-62

⑩冯大彪,刘春雷.新心性心理学与中国心理学研究的变革.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36卷(2}:113-116

(11)葛鲁嘉.心理文化论要——中西心理学传统跨文化解析.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8-29

(12)尚会鹏、游国龙.心理文化学—许烺光学说的研究与应用.台北:南天书局,2010

(13)葛鲁嘉.心理文化论要——中西心理学传统跨文化解析.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9-30

(14)田浩,刘钊.从文化心理到心理文化:心理学文化意识的拓展.西北师大学学报,2007年第44卷(3):58-62

(15)黄正泉.心理文化现象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前言:6

(16)王桂娥.心理文化与创新思维.理论研究,2006(113):2-33

(17)卞开悦.中国传统道德心理文化浅析.探索,2008(11):156-157

(18)郁涛.高校心理文化建设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周刊,2010(21):193-194

(19)葛鲁嘉.心理文化论要——中西心理学传统跨文化解析.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3

(20)黄正泉.心理文化现象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前言第4-5

(21)王桂娥.心理文化与创新思维.理论研究,2006(11):32-33

(22)张卫东,李涛.心理文化变量与跨文化交际策略.燕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8卷(3):112-115

(23)万玉兰.从心理文化的视角看译文信息的差异.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2期,第182-186

(24)方文礼,方颖.从文化价值取向看英语语言的象似性.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3卷(5)101-106

(25)高建坤.汉英心理文化对比关照下的句子变译手段.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3卷(2):138-139

(26)刘思阳.跨文化交际中心理文化变量及交际策略的认知研究.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年第28卷(12):89-91

(27)徐长安,刘宝村,陶军,尚伟.军事文化学.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9:106-108

(28)兰芬.论大力加强我军心理文化建设.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2(5):37-39

[1]尚会鹏、游国龙.心理文化学——许烺光学说的研究与应用.台北:南天书局,2010

[2]葛鲁嘉.心理文化论要——中西心理学传统跨文化解析.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黄正泉.心理文化现象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4]徐长安、刘宝村、陶军、尚伟.军事文化学.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9

[5]张卫东,李涛.心理文化变量与跨文化交际策略.燕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8卷(3)

[6]万玉兰.从心理文化的视角看译文信息的差异.江西社会科学,2007(12)

[7]方文礼,方颖.从文化价值取向看英语语言的象似性.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3卷(5)

[8]高建坤.汉英心理文化对比关照下的句子变译手段.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3卷(2)

[9]刘思阳.跨文化交际中心理文化变量及交际策略的认知研究.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年第28卷(12)

[10]兰芬.论大力加强我军心理文化建设.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2(5)

[11]卞开悦.中国传统道德心理文化浅析.探索,2008(11)

[12]郁涛.高校心理文化建设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周刊,2010(21)

[13]王桂娥.心理文化与创新思维.理论研究,2006(11)

[14]田浩,刘钊.从文化心理到心理文化:心理学文化意识的拓展.西北师大学学报,2007年第44卷(3)

[15]冯大彪,刘春雷.新心性心理学与中国心理学研究的变革.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36卷(2)

[16]张中华,于福存.论道德心理文化的现代意蕴.当代教育论坛,2005(12)上半月刊

[17]陈光磊.论中国传统心理文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26卷(3)

[18]王文仁,杨正龙.浅析网络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心理文化素质问题与对策.学术探索·理论研究,2011(9)

[19]张卫东,李涛.心理文化变量与跨文化交际策略.燕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8卷(3)

[20]Linell Davis,Doing Culture: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ction[M].Beijing:FLT and RP,2001

[21]Gudykunst,W.B.,&Kim,Y.Y.Communicating w ith Strangers.An Approach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New York:M cGraw-Hill,1992

[22]Judith N.M artin,Thomas K.N akayama,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Contexts[M]. California: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1996

(责编:若佳)

F062.6

A

1004-4914(2014)05-024-03

慕丹,南京政治学院在站博士后,66407部队翻译江苏南京21000)

猜你喜欢

心理学学报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致敬学报40年
心理感受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