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学分制提前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以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2011、2012届提前毕业生为例

2014-07-16包家官

关键词:东港学分制用人单位

包家官

(淮海工学院 东港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69)

一 调查背景及意义

大学生就业,作为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在现阶段迎来了“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尴尬境遇。究其原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但现有教育体制的固有弱点是导致这一现状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传统的学年学分制“流水线式”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已无力应对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跨越的需要,其所导致的毕业生依赖性强、创造力弱、生涯模糊、理念落后、知识转化率低等问题日益突出,甚至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格格不入,成为导致就业市场供求错位、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种情形下,淮海工学院将目光瞄准了学分制改革,于2008年在东港学院进行了学分制改革,试点了选课制、绩点制、注册专业制、弹性学制为内容的全面学分制(也被称作完全学分制),并配套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和学生管理书院制。作为全面学分制改革重要成果标志的提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2013年在就业数据整理的基础上对2011、2012届33名提前毕业生进行就业状况调查。通过全面学分制提前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提前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状与职业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全面学分制模式下系统、长效的就业工作机制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二 调查项目、调查对象及方法设计

进行全面学分制提前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主要从学校就业数据分析、提前毕业生工作认同感以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三个维度进行指标体系构建。以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2011、2012届提前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为调查对象,相对应地进行就业数据统计报表、提前毕业生(电话、网络、实地)访谈、用人单位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

表1 全面学分制提前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三维指标体系

这其中,介于学校及提前毕业生之外的用人单位作为第三方的满意度评价更具客观性。其相对地提前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表评价项目设计应更为具体和合理。结合实际状况,共设置4个一级项目和12个二级项目,分别是专业技能(包含动手能力、岗位适应性、专业理论知识等3个二级指标评价体系)、通用技能(包含口头交流、团结协作、学习能力、心理承受力、创新能力等5个二级指标评价体系)、思想品德(包含敬业精神、诚信意识、社会责任等3个二级指标评价体系)和认可度(包含优劣势评价、是否愿意继续录用等2个二级指标评价体系)。具体如表2所示。

由于提前毕业生人数较少,访谈及问卷调查采取普查的方式进行,并在此基础上以实地调研的形式进行典型调查。问卷调查方面,主要以邮寄、传真为主,针对33名提前毕业生向用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31份(因其中2人出国深造未发放),收回有效问卷31份,有效回收率100%。电话、网络访谈33人,实地调研单位6家。

三 相关调查结果反馈与分析

1.学校就业数据反馈出高就业率和较高的就业质量。

东港学院提前毕业生共计33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7人,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材料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土木工程等专业,就业率(含升学)为100%。从就业性质来看,出国深造2人,考上公务员的2人,考研1人,村官2人,机关事业单位6人,各类企业19人,自主创业1人,工作岗位与在校所学专业基本吻合,体现了较高的就业质量。以提前毕业生人数最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两个专业(共计20人)为例,共有12人直接从事企业会计、出纳工作,除1人考研,1人担任村官,1人从事企业管理岗位之外,其余5人均从在金融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银行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全面学分制改革受益的不仅仅是提前毕业生,东港学院作为淮海工学院唯一的本三二级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位于全校前列,超过大部分本二学院。

表2 提前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项目分解

2.提前毕业生具备较高的工作认同感与职业适应能力。

访谈发现,大部分提前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满意,这主要源于较为对口工作性质和较为满意的工作环境。以在校期间先后通过转专业注册、提前毕业申请后顺便考上国家公务员的08级提前毕业生范同学为代表,作为全面学分制书院制改革受益者的提前毕业生们在各自的岗位中发挥自身的优势特长。虽然毕业不久,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较好地适应单位工作要求的同时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这主要得益于他们在校期间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性,积极构建个性化、合理化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体系。全面学分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也让他们迥异于“考大学靠压、报志愿靠拍、上大学靠供、找工作靠关系、选择职业靠感觉”的部分大学生。

3.用人单位较高评价反映出较好的社会满意度。

对于调查问卷所列的各项评价项目,绝大部分用人单位均给出了很满意的最高评价。调研、走访的用人单位对提前毕业生们的工作态度、专业技能与业务水平给予较高的评价,对东港学院的全面学分制改革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一些单位还特意通过提前毕业生向学校提供招聘信息,并希望深化校企合作,建立较为稳定的毕业生供求关系。而对于之前较为担心的提前毕业生毕业周期短可能带来的就业准备不足、基本理论不够扎实、生理、心理缺乏准备、适应能力差、角色转变慢等问题并不明显。相对现在部分大学生“无奈”地选择提前就业而言,能够通过全面学分制提前毕业的学生显然更受欢迎。

四 结论与建议

较为乐观的调查结果,增强了东港学院深化改革的信心,与“最难就业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提前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得到用人单位、学校和毕业生本人三方共同认可。全面学分制的学业与职业规划让他们学得更多、学得更快、转化率更高,从而更具核心竞争力。

而对于提前毕业生之外的全面学分制毕业生而言,回避“凑学分”的误区,创造性利用全面学分制优势,充分发挥个人“选择权”,选择符合个人职业取向需要和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素质拓展课程与通识课程,构建“榕树式”学业规划体系成为增强就业能力的重要参考和途径。

对于学校自身而言,进一步加强专业注册制下就业指导精细化研究,以就业导向建立健全全面学分制毕业生个性化学籍档案,建立更为全面学分制下校内、企业本科生双导师制度与导师双向选择制度成为提高全面学分制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新方向。

[1]刘丽玲,吴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研究——基于对管理类和经济类大学毕业生的调查[J].教育研究,2010(3):82-90.

[2]吴冰莹,沈晓波.转化能力在解决高校与就业市场脱节现象中的作用——以南京高校翻译专业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4(4):116-118.

猜你喜欢

东港学分制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东港股份有限公司
阳光海岸 魅力东港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漫谈辽宁东港方言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