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树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

2014-07-16陈少彬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天牛杨树

陈少彬

摘 要:杨树是巢湖市重要的城乡绿化及速生用材林树种,但天牛是本地区危害杨树最主要的害虫,从幼树栽植到大树采伐的各个阶段均遭到天牛的危害,对杨树造成很大威胁。因此,有必要了解杨树天牛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掌握发生规律,并制定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杨树;天牛;生物学特性;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0-25-02

杨树用途广泛,并且经济及生态效益高、适应能力强,是巢湖市平原地区重要的速生用材和园林绿化树种之一。巢湖市银屏林业站辖区内林业用地面积74km2,现杨树栽植总面积约3.4km2,但杨树的病虫害在本地区发生较为严重,特别是桑天牛、星天牛和云斑白条天牛这3种杨树蛀干害虫对其造成严重危害。杨树天牛的防治难度大,常规、单一防治手段很难奏效,经常出现大片杨树因遭受天牛危害而死亡,严重地威胁着杨树生产。为了有效地控制杨树天牛在本地区的蔓延危害,有必要及时总结杨树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防治技术,保护发展杨树生产。笔者现将杨树3种主要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 桑天牛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又名粒肩天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多种林木的重要害虫,尤对杨树等树木的危害最为严重。幼树被害后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成龄杨树受害后或遭风折,降低木材利用价值。

1.1 形态特征 成虫的体长36.5~49.8mm,虫体及鞘翅黑色,披黄褐色短毛,头顶部有隆起,中央1条纵沟,上颚强大锐利,为黑色。触角柄节、梗节黑色,以后各节前半黑色,后半灰白色,雌性触角较体稍长,雄性则超过体长2~3节。卵为长椭圆形,长径5.2~6.8mm,短径1.5mm,乳白色,后变为淡褐色。老熟幼虫长44.6~60.5mm,体乳白色,圆筒形略扁,向后渐狭,前胸特大,背板硬化区近方形,腹、背部步泡突扁圆形,具2横沟,两侧各具l弧形纵沟,步泡突中央凸起部均密布粗糙细刺突。蛹为纺锤形,黄白色,长约0.5cm,触角后披,尾端轮生刚毛。

1.2 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桑天牛在本地2a发生l代,1代虫期跨越3a,以幼虫在树干蛀道中越冬,幼虫经过长达22个月,为害期达18个月之久。桑天牛的卵经15d左右后孵化成幼虫,幼虫先向树木上部蛀食10mm左右,再调头向下沿枝、干的木质部一边蛀食,逐渐深入树木心材。幼虫在蛀道内每隔一段距离咬1圆形排粪孔,排粪孔的排列位置一般均在树木同一方位按顺序向下排列。幼虫蛀道全长可达920~2 100mm,排泄孔数量约15~19个,幼虫多在下部排泄孔处取食。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内静伏5~7d,继而咬穿圆形羽化孔,平均直径14mm,视天气状况,当天晴朗时爬出羽化孔。桑天牛成虫有假死性,羽化后的成虫必须取食桑树或构树等桑科植物补充营养后,才能成正常发育完成产卵。成虫白天在树木枝头取食嫩枝,被害枝条伤口呈不规则“U”形,啃食严重的枝条易凋萎枯死,成虫产卵前昼夜取食。经10~15d取食,交尾产卵,在夜间进行,交尾背伏式,持续数小时,产卵在20∶00~04∶00时,天末亮前飞回白天栖息的树上继续取食。卵多产在直径5~35mm、1~2a枝上,以10~15mm枝条的密度最大,约占80%,产卵密度依寄主大小而异。产卵紧贴木质部产卵1粒,在槽的上部,距槽1~3mm,并以粘液封闭槽口以护卵粒,每夜产卵4~5粒,每产卵1~2粒,静息或迁飞1次,每雌产卵百余粒,成虫寿命40d左右,产卵期为20d左右。

2 星天牛

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幼虫蛀害树干基部和主根,严重影响到树体的生长发育,被害后在树干蛀孔处常有成堆木屑,在树皮、边材上及木质部中蛀成一定形状的坑道,使树木的疏导组织及木质部受到破坏,严重影响立木生长,甚至死亡,降低木材的工艺价值。

2.1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34.3~40.2mm,雄成虫体长28.7~35.1mm,头部及腹部被银白色细毛,触角第1、2节为黑色,其它各节也为黑色,但基部1/3处有淡蓝色毛环,雌虫的触角超出身体1~2节,雄虫超出身体4~5节。卵长椭圆形,初产为白色,后变为淡黄白色。老熟幼虫体长42.6~56.2mm,前胸略扁,背板骨化区呈“凸”形,其上方有2个飞鸟形纹。蛹纺锤形,长32.5~37.2mm,初为淡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至黑色。

2.2 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星天牛在本地1a发生1代,以幼虫在蛀道内越冬,老熟幼虫4月初开始化蛹,5月底至6月中下旬为成虫的羽化高峰期,羽化孔的直径约1cm,大多离地面30cm以下。成虫在黎明时分比较活跃,中午、晚上及阴雨天很少活动。成虫需啃食寄主嫩枝皮层作补充营养10~15d后才行交尾,交尾后3~5d产卵,6月底至7月初为产卵高峰期,其卵多产于树木根际部位。卵期多为10d,7月中旬为孵化高峰期。幼虫危害部位多在离地面20cm以内的树干上。由产卵至结蛹及成虫为害期可以达12~18个月。星天牛在4~6a生杨树林危害最为严重,在林分郁闭度大、通风较差等条件下也易发生危害,而2a生以下、9a生以上的杨树受害较轻。

3 云斑白条天牛

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其危害性极大,对正常生长的杨树大树构成了很大威胁。成虫啃食新枝嫩皮,造成小枝枯萎死亡,幼虫群集蛀食韧皮部、木质部,轻则影响杨树生长,降低材质利用价值,重则使杨树枯萎死亡。

3.1 形态特征 云斑白条天牛的成虫体长34.2~60.3mm,宽9.5~14.6mm,体大部分为黑褐色至黑色,密被灰色绒毛。雌虫触角略长于体长,雄虫超过体长约30%。前胸背板中央有1对白色或浅黄色肾形斑,侧刺突大而尖锐,每个鞘翅上有白色或浅黄色绒毛组成的云片状斑纹,斑纹变化很大,鞘翅基部有大小不等的瘤状颗粒[1]。卵长6.8~9.2mm,宽3.1~3.9mm,长椭圆形,稍弯,初产为乳白色,后渐变成黄白色。幼虫淡黄白色,体长70.6~79.2mm,体肥且褶皱很多。其后方较光滑,略成方形,并有不规则的、大小不等的褐色颗粒;前方近中线处有2个黄白色小点,小点上各生刚毛1根。蛹体长40~70mm,淡黄白色,头部及胸部背面生有稀疏的棕色刚毛,末端锥状,锥尖斜向后上方。

3.2 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云斑白条天牛在本地2a发生1代,以幼虫在蛀道内以及成虫在蛹室中越冬。卵期约12d。幼虫期12~14个月,初孵的幼虫在韧皮部蛀食,使受害处树皮胀裂、变黑,并有少量树液、虫粪排出;幼虫1个月后,逐渐蛀入木质部向树木上部取食,第一年以幼虫越冬,第二年8月中旬,老熟幼虫在蛀道顶端作1椭圆形蛹室,蛹期约25~35d,9月中、下旬成虫开始羽化,成虫羽化后不立即爬出羽化孔,在蛹室内过冬,5月成虫大量出现,成虫爬出羽化孔后,喜栖息寄主上端,并取食枝皮以补充营养,成虫喜晚上19∶00~22∶00时,在树干4m以下集中求偶,自出羽化孔后至死亡前都能进行交尾;刻槽产卵多在气温高时进行,6月为产卵盛期,通常每个雌虫的产卵量约40粒,成虫在每个刻槽内产卵1粒,每株树上大多产卵10粒左右,卵多产在在胸径10~20cm的树干上。成虫寿命包括越冬期在内约9个月,而在林中活动的时间仅40d左右,当受惊动时便坠落地面,雌雄性比约为1∶1。

4 综合防治措施

天牛类害虫较食叶害虫防治更为困难,通常采取各种有效的营林措施,以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这是预防其发生危害的根本途径;此外不失时机进行人工灭卵和剪除被害枝条,选择适宜时间集中人工捕杀成虫等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进行适度的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4.1 加强林业措施 视各地的天牛优势种群,选育抗性树种,并要适地适树进行造林,及时进行抚育管理,砍除风折木、濒死木、被压木等,促使林木快速生长。同时避免营造人工纯林,可分段间隔混交方式造林。

4.2 检疫控制 天牛的成虫、幼虫迁移能力很弱,一般随树苗的调运而作远距离的传播,所以严格检疫是防止害虫输出、输入的重要手段。对携带危险性天牛的苗木、木材实行检疫,检查是否有天牛活虫,并对发现的天牛进行集中灭除。

4.3 保护天敌 啄木鸟是捕杀天牛幼虫的能手,花绒坚甲和肿腿蜂能寄生于幼虫体,可以加以保护和利用。

4.4 人工物理防治 人工击卵和初孵幼虫,并组织人工捕杀成虫。云斑天牛在4~5月为羽化高峰期,可在晚上19∶00~22∶00在柳树树干上进行捕捉;5月下旬至6月下旬,可于日出前,露水未干进行星天牛成虫捕捉,成虫多集中于树梢,轻击树干即落,同时晴天中午星天牛成虫喜在树干基部产卵,也易于人工捕杀;6~7月为桑天牛羽化高峰期,可于白天在桑树或构树上捕捉桑天牛成虫。此外,可以在幼虫尚在皮层下蛀食或蛀入木质部不深时,及时进行钩杀。

4.5 药剂防治 可以使用50%辛硫磷、50%杀螟松乳油等化学药剂100~150倍液喷涂树干,可有效防治初龄幼虫。同时可以采用化学药剂注药防治,注药主要防治已蛀入木质部的大幼虫,可以使用50%马拉硫磷、50%杀螟松20~4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400倍液用注射器注射幼虫蛀道,再用泥土或脱脂棉礁药液堵孔,可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均提倡成虫阶段防治,杀死一头成虫可减少数头到数十头幼虫危害,如可用15%吡虫啉干悬剂1∶500~600倍液全面喷洒,有效期可达30~45d,成绿色威雷1∶300也可。

参考文献

[1]李连德.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21-123.

[2]蒋书楠,蒲富基,华立中.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三册鞘翅目天牛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189.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生物学特性天牛杨树
天牛到底有多牛
跟踪导练(五)
黑黄花天牛
杨树山漫画作品欣赏
山楂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天牛
杨树上为什么会有许多“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