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方智慧的崛起

2014-07-14

全国新书目 2014年4期
关键词:藏传佛教山顶世纪

第一章 跨越喜马拉雅山——密教的历史性流向

活着的密教

在海拔五千米处的相逢

爬到海拔四千米处以后,瞬时思考力就开始下降了。大脑里恍惚掠过的只有一个念头:住在山脚下的同伴们正在舒畅地呼吸着空气吧。大雾像是一下子弥漫了起来,不赶快登上山顶不行。但是,刚爬了十来步,脚就停顿下来,身体自然地想使劲做深呼吸。

在五千米左右的山顶处,被精心排叠起来的小石头上到处都用白色颜料写着“唵、嘛、呢、叭、咪、吽”六个藏文。这是在中国西藏文化圈里常见的用石头叠积起来的石塔。它的周围垂挂着名为风马旗的破烂布旗。

在我们歇脚的时候,浓雾四散,视野一下变得开阔起来了。数小时以前,还只能仰视的一座座山顶,现在却都在眼皮底下林列着。在刚才我们艰难走过来的路上,有一个小小的团体在蠕动。正猜想究竟是什么时,瞬息间她们已经闪现在我们面前。她们是前来朝拜的当地女性的团体,多为年轻人,身背着小布袋,把树枝作拐杖,只有领头的像是个男性。她们在佛塔前两手合十,一转眼就越过了山顶,又走下山去了。

这是我们去印度西北部的拉达克做藏传佛教的学术调查时的事情。在一个山间村寨里,有一个叫仁钦桑波(宝贤)的高僧建筑的斯姆达寺庙。从拉达克地区中心海拔三千多米的镇上要前往那里,越过这五千米高的山顶是最近的一条路。

在山顶休息了一段时间后,下山走到沙地的陡坡差不多一半的时候,又看见了刚才在山顶处碰见的朝香客们正在走上来。他们已经朝圣完毕,正往回赶路。我们在半路上撑起帐篷住了一宿,而他们一天就能打个来回。

听说这地方的人们都有集体来仁钦桑波(宝贤)所建的寺庙朝圣的风俗。仁钦桑波这位中国西藏的高僧,年轻时就去印度留学,带回了正宗的佛学。就是他在11世纪初期,把那时已经熄灭了两百年的佛教法灯在中国西藏地区再次点亮,成了藏传佛教复兴运动的先驱。

高野山大学的藏传佛教文化调查团从1977年开始,花了三年时间,对拉达克地区的密教遗迹做了调查。在这块土地上,传说是仁钦桑波所建的寺庙有十几处遗存。调查的结果是,其中不仅有像尼雅露玛那样规模宏大的废墟,也有像阿契寺那样在壁画上留下了大量曼荼罗的具有学术性的寺庙。

阿契寺是现存仁钦桑波所建的寺庙中最大的一个,还残留着五个厅堂。其中一座三层殿堂的二楼墙壁上画有十个种类的曼荼罗。与经典记述对照的结果判明,其中的金刚界曼荼罗的内容最忠实,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曼荼罗。另外,在拉达克地区的寺院壁画上保存着无数具有珍贵学术价值的曼荼罗,为了探索这些文化瑰宝,即使翻越五千米的山岭,也不觉得有什么苦痛。

寻找千年之前学僧仁钦桑波建筑的寺院里的曼荼罗的我们,和为缅怀高僧仁钦桑波的遗德、寻求神佛保佑而行旅的朝圣者,目的虽然有别,目的地却是相同的。

中国西藏的仁钦桑波和日本真言宗开山祖的弘法大师空海一样是留学僧,一个在印度学习然后回到中国西藏,一个去中国留学后重返日本,各自带回了密教并使之生根开花。仁钦桑波长于翻译,空海注重著书立说,就学术成就来说,都是超群绝伦的。同时两人都深受后人崇敬,参拜他们遗迹的人至今不绝。在拉达克遇见的朝圣团,令人想起参拜四国八十八所空海遗迹的日本巡礼者。

密教作为活生生的宗教,被平民百姓所敬仰,如今还依然在僧侣中被当作学问来加以研究的,只有在日本和中国西藏了。

传入中国西藏的密教

密教在印度是大乘佛教的一支分流。7、8世纪时,在中印度和南印度有过鼎盛时期,由于穆斯林的进入,到13世纪初,密教便走向了灭亡。

印度密教史以6世纪、7世纪和8世纪以后的时代先后来划分,可划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而大乘佛教在公元前后,就由丝绸之路传入了中亚,并在中国广泛流传。

密教在中国最繁荣的时期是7世纪到9世纪初,也就是隋朝到唐朝中叶。唐朝末年以后,势力逐渐衰弱最终走向消亡。9世纪初,空海从日本来到唐朝首都长安留学,把从印度来的密教传到了日本并使其落了根。

密教直接从印度传到了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还从海路传往印度支那半岛。8世纪及9世纪,在这些土地上,显示着密教曾经繁盛一时的遗迹遗物逐渐被发现,不过东南亚各地密教先后衰亡了,现在无任何密教传统留存。

然而,密教在中国西藏的发展却不一样。7世纪左右在印度和中国接受了佛教以后,密教在8世纪以吐蕃王室和贵族为中心的阶层里曾经显赫一时,这之后佛门破落并中断了近两百年。11世纪初期,以仁钦桑波为首的求法僧从印度引进了佛学,以中国西藏西部的拉达克和斯比忒等地区为中心,开始了佛教的复兴运动,不久又逐渐发展至中国西藏中部。

以11世纪为分水岭,藏传佛教分成前弘期和后弘期。前弘期的藏传佛教可以说是以一般性的大乘佛教为中心的,所以得到了以王室为代表的贵族阶层的支持。而后弘期的藏传佛教则是受到了当时在印度繁盛的密教的极大影响。还有,作为宗派的形式,在树立起宗派传承系统的同时,也使民间的信徒逐渐增加起来。

藏传密教继承了印度的后期密教,在僧侣之间渐渐产生了轻视戒律的风气。然而,从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活跃一时的宗喀巴创建了标榜严格的戒律主义的格鲁派,在藏传佛教中不仅注入了清新的宗风,还主张改革。格鲁派一直到17世纪前半期都在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势力,抑制住了中国西藏其他宗派的发展。

猜你喜欢

藏传佛教山顶世纪
山顶站不了几个人
在山顶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My School Life
此人是否到过山顶
藏传佛教金铜造像的流光之美
世纪中国梦
错过这些复古店,要等下个世纪
清宫信仰与盛京宫殿
青海404名藏传佛教僧人参加学衔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