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在舞剧中的艺术作用分析

2014-07-12李世博中国歌剧舞剧院10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21期
关键词:芭蕾舞剧舞剧舞蹈

李世博 (中国歌剧舞剧院 100000)

一、舞剧叙事的含义

所谓叙事,是指在各类艺术作品中,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按照一定的次序,将相关事件组成一个前后连贯的大事件。其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艺术技法。作为舞剧来说,其编创和表演的主旨在于环境的表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而这两个目的的实现,则必须要通过叙事才能完成,唯有通过叙事,才能推动着舞剧的故事情节不断向前发展,才能将环境渲染的淋漓尽致,将形象塑造的真实感人。所以说,舞剧中的叙事,既是舞剧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一种特殊的表现技法。

二、叙事在舞剧中艺术作用分析

1.决定语言的形态

作为舞蹈编导来说,在对表现题材进行构思的时候,就已经基本决定了整个舞剧的叙事方式,而这种叙事方式则又从根本上决定了舞蹈语言的形态,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受到历史、文化、民族、地域等多方面的影响,舞蹈语言本身是十分丰富的,如芭蕾舞、现代舞、古典舞和民族舞等,都因舞蹈语言的不同而呈现出了鲜明的审美特征。所以舞蹈编导的选择面是十分宽泛的,能够根据叙事的实际需要来选择不同的舞蹈语言,从而获得与舞剧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比芭蕾,其具有一种高贵、典雅和忧郁的气质以及开、绷、直、立的动作特点,所能十分适合于天鹅的叙事主题,这正是芭蕾舞剧《天鹅湖》经久不衰的原因。反之,如果用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形式来进行芭蕾主题的叙事,则显然是一种张冠李戴。所以说,叙事从根本上决定了舞蹈语言形态的选择。另一方面,当叙事具有鲜明的特点时,也需要对舞蹈语言进行融汇和创新,以更好的体现出叙事的特点。如舞剧《风中少林》,因为讲述的是少林寺的故事,所以在舞蹈语言形态上,要求将舞蹈动作和武术动作巧妙的融合起来。结果我们看到,编创者在“舞”和“武”之间找到了形、气、立等内在关系,并在外在形态中予以强化表现。舞蹈动作带着武术动作特有的精、气、神,而武术动作又有着舞蹈动作的韵律和风情,使得舞剧的观赏性大为增强。由此可以看出,叙事对舞蹈语言的形态是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关乎到舞剧在类型上的定位和能否得到最贴切和最精准的展现。

2.影响舞剧的结构

舞剧与一般戏剧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是以舞蹈动作来体现叙事内容的,即舞蹈者通过具有特定含义的舞蹈动作,来阐释舞剧的叙述主题。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如何将叙事素材和舞蹈结构形态有机融合起来,就成为了舞剧编创的一个核心问题。如《鱼美人》,其被誉为是中国版本的天鹅湖,在创作中,编创者大量借鉴了前苏联芭蕾舞剧的经验和技法,同时又将其和中国的古典舞、民族舞相融合,从而构成了全新的舞蹈形态。首先,其注重舞蹈动作和人物形象的统一,如猎人、人参小矮人等,都有合适的动作与之相配合;其次,其创造性的使用了“主题性”动作来发展舞蹈。如水草舞主题、山舞主题、蛇舞主题等,给人一耳目一新之感。如舞剧《阿诗玛》,其原始素材来源于我国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一个神话传说。面对这一表现题材,编创者打破了西方芭蕾舞剧传统的叙事结构形态,而是充分结合素材本身予以了创新。对此其特意采用了无场次和“色块”结构形式,以黑、绿、红、灰、金、蓝白七种色彩,将整个舞剧自然划分为了七个部分,并分别对应着诞生、成长、爱情、愁云、笼中鸟、恶浪和回归这七个情节,巧妙点名了阿诗玛源于自然、钟爱自然而又回归自然的主旨,并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感受。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宏观方面还是微观方面,叙事对于舞蹈的结构形态都有着本质的影响,并直接决定着整个舞剧的水准和质量。

3.推动情感的发展

情感抒发是各类艺术创作的本质目的。作为舞剧来说,叙述对于情感发展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整个叙事过程正是一个情感抒发的过程。如果将叙事比作是“骨”,那么情感就是“肉”,骨肉是紧紧相连不可分割的。如近年来受到普遍好评的舞剧《大梦敦煌》,该剧的叙事,就是和情感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著名编导陈维亚在面对该题材时,并没有选择宏大的历史视角,而是以青年画工莫高和巾帼女子月牙两个人的爱情故事作为线索。两个人先后经过了相识、相知和相恋,既歌颂了莫高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也赞美了两人坚贞不渝的爱情。用一种悲剧美,深刻展示了敦煌文化的内涵。换言之,陈维亚并没有将创作重点局限于动作的编排上,而是在叙事上另辟蹊径,将“敦煌舞”和“敦煌情”放置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无论是独舞、双人舞还是群舞,都强调要在一定的戏剧冲突中来完成舞蹈动作的展现。既使得情节发展跌宕起伏,同时也使情感得到了最本质的抒发。如英国导演克兰克的名作《奥涅金》,剧中达吉雅娜和奥涅金的三段双人舞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以双人舞作为载体,详细展现了两位主人公情感变化的历程,完全实现了以叙事推动情感发展走向的预期目的。所以说,叙事和情感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叙事越丰富,情感表现也就越丰富,表现为一个动态、延续的发展过程,贯穿于整个舞剧的始终。

4.明晰人物的关系

相对于舞蹈来说,舞剧涉及到的人物众多,人物关系也较为复杂。而叙事则能够将各种人物关系予以明晰,以便于观众更好的欣赏作品,同时也使人物形象得到更加准确和生动的塑造。以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该剧的主要人物有老爷、大太太、二太太、三太太和武生。其中后三者相对更为重要,编导也设置了多个舞段对其进行表现。而且三太太和武生还被定为了芭蕾舞剧中的男女首席,并以双人舞的形式贯穿于全局。之所以不惜笔墨对二人进行塑造,则是因为两人是一种“善”的代表,即两人所追求的是一种真挚的爱情。舞剧一开始就以回忆的方式展现出了两人之前的爱情,但是三太太却在无奈之下下嫁给老爷,相对于武生来说,老爷这个真正的丈夫则更加阴险和猥琐,也使武生得到了观众的同情,并为两人日后的“偷情”埋下了伏笔,最后两人的偷情被发现后被活活的打死,也迎来了全局的最高潮。如舞剧《红梅赞》,作为一部革命题材的舞剧,剧中人物的性质和关系是十分明确的,即江姐、小萝卜头、疯老头、革命恋人等都属于正面的一方,而蒲志高等人则属于反面的一方。其人物关系并不是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也不是呈线性发展状态,而是所有的人物非此即彼的站在两边,中间紧绷着一根弦,两者拉力着撕扯着,在黑暗的牢狱中的斗争,曾一度令人紧张与窒息,但最终以正义的胜利迎来了和平的曙光。由此可见,通过叙事,既能够表现出人物的类型和性格,更能够将各种人物关系予以梳理和明晰,以此为基础的各种舞段,则一定是包含艺术感染力的。

综上所述,当舞蹈成为舞剧之后,也就意味着其不再是单纯的舞蹈动作展现,而是要依靠一定的情节来完成对艺术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抒发。而要想实现这个效果,则必须要依靠叙事来完成。所以无论是舞剧编导还是表演者,都应该对叙事的艺术作用有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使其特有的艺术作用得到多方面的发挥,充分表现出舞剧的戏剧性特征,从而使整个舞剧的质量获得本质的提升。

[1]许薇.舞剧叙事的文学性探索起点:舞剧脚本[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0(01).

[2]李顺阳.戏曲舞蹈动作的叙事化构成[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5(03).

[3]陈春华.舞蹈艺术与语言艺术——舞蹈与语言在艺术表现中的优劣与互补[J]. 剧影月报. 2009(02).

[4]许薇.舞剧叙事的文学性探索起点:舞剧脚本[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0(01).

[5]李顺阳.戏曲舞蹈动作的叙事化构成[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5(03).

猜你喜欢

芭蕾舞剧舞剧舞蹈
百科全书舞剧
舞剧《瑞鹤图》剧照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
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央芭蕾舞团
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