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宁芭蕉香火龙文化仪式探析

2014-07-12戈梅娜广西民族大学53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6期
关键词:香火壮乡舞龙

戈梅娜 (广西民族大学 530000 )

广西南宁的芭蕉香火龙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民间文化现象,是中国南方稻作文化在民间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源于古代壮族传统社会的祭祀活动,几经发展,已经成为民间节日庆典活动,借助它,人们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芭蕉香火龙是民间记忆重要的一部分,在2011年的“民间文艺山花奖舞龙大赛”上,壮族芭蕉香火龙由开始的不被人看好到最后金榜题名获得了金奖,沉睡已久的芭蕉香火龙以不可阻挡的气势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

一、前言

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东邻经济发达的广东,西南接壤越南,南濒北部湾,是中国南部沿海的一个高速发展龙头省份,其系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和热量丰富,四季宜耕,孕育了大量珍贵的动植物资源,首付南宁素有“美丽绿城”之称。区内交通便利,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灿烂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广西充满魅力,优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当地各族人民繁盛的生命力,他们创造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龙文化便是其中之一。

二、南宁芭蕉香火龙文化仪式

香火龙分为三部分:龙头、龙身、龙尾,其以木棍为支撑,麻绳为纽带,全身布满绿色芭蕉叶,栩栩如生。关于香火龙的来源,当地有一个美好的传说。上古时代,长塘大旱,农作物颗粒无收,农民饥寒交迫,在死亡边缘苦苦挣扎。当时南海龙王太子巴龙在邕州境内修炼,善良的他虽怜悯百姓,可是修炼功夫还未达到呼风唤雨的程度。于是他化身芭蕉林成为食物解救众生。缺粮的百姓靠芭蕉叶、芭蕉杆存活下来,但巴龙却因为百姓解难元气大伤,虽说是行善,却触犯天条要受到惩罚。于是长塘百姓为巴龙请愿,集体身着芭蕉叶起舞,以使巴龙免受责难。在壮族人民心目中,龙是至高无上的形象,是人们心目中神奇威严的吉祥象征。

芭蕉香火龙仪式整体分为三部分:仪式前的准备、进行中的仪式以及仪式后续。仪式前主要是一些准备工作,筹集资金、置备祭品、邀请师公、准备饭菜等。仪式举行阶段最为重要主要有:

(一)开坛请圣。立幡朝幡,燃放鞭炮,摆上三牲、水果、点心及酒等供品,师公在祭坛前烧香燃纸,各种乐器一齐响起,声音震天动地,寓意已做好准备,迎接各位神仙莅临。

(二)庙前点睛开光。师公在特定的时间用朱砂为香火龙点睛,炯炯有神的大眼仿佛在观看着群众的朝拜。

(三)师公安龙。师公身着象征吉祥的大红师服,手拿香火,双眼紧闭,嘴里默默叨念着“请龙王到位”的咒语,然后按照东南西北中的方位将各个龙王安置好。

(四)傩戏娱神。伴随着大小锣及大小钹的节奏,师公变换着舞步穿梭绕行,表情庄重。

(五)舞龙。这一步娱乐性质比较强,师公退场,旗手举着标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彩旗紧随其后,香火龙在旗帜后面或翻滚或跳跃,场面甚是震撼。

(六)谢龙,请龙归潭。巡游仪式结束,在香火龙周围燃放鞭炮礼花,旗鼓喧天,烟雾缭绕,似乎龙在腾云驾雾,回归龙宫。

仪式后续则是人们争先拿龙须龙筋,放到自家屋中,保佑平安,镇宅辟邪。

三、芭蕉香火龙仪式的社会功能

任何一种仪式都与当地经济、政治、文化密切相关,南宁芭蕉香火龙是壮族地区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功能。

(一)祈福功能

不管芭蕉香火龙怎样演变,祈福是其永远不变的宗旨。通过香火龙仪式人们希望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希望家人平安事业顺利,通过妇女抱着小孩争着触摸龙头龙身就可以看出,人们是希望沾龙气,驱邪禳岁,获得福气。

(二)精神蕴藉功能

人们在毫无规律的自然面前是渺小的,在不可预知的未来面前,人们需要精神的寄托。芭蕉香火龙能给人们一种信仰的幸福,从而获得平安的共鸣。

(三)娱乐功能

现今的芭蕉香火龙仪式宗教性和仪式性逐渐降低,娱乐性明显增强。现在的香火龙表演集唱、跳、舞、念等诸多元素于一身,更多追求的是舞台效果,强调舞台的整体美。人们在观看仪式时,不仅可以享受视觉的盛宴,从中亦可获得心灵的放松。

(四)族群维系功能

舞龙非一人能完成,它是世世代代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芭蕉香火龙展示出了壮乡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壮乡人民的团结和向心力。在舞龙狂欢的氛围中,浓郁的民族文化增强了壮族人民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激发民族豪情。

(五)文化传播功能

芭蕉香火龙在仪式展演中释放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如服饰饮食等,外来的游客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这无疑在潜移默化中扩大了壮乡的知名度,促进了壮乡的文化传播。

结语

芭蕉香火龙仪式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形成的传统民俗民间活动,以娱神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它是壮民农耕生活的缩影,是壮民龙崇拜信仰在民俗中的活态体现,芭蕉香火龙凝聚着壮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具有祈福、娱乐等社会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芭蕉香火龙面临着创新失传等问题,在重视保护民族特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加强对芭蕉香火龙仪式的研究,无疑是保护传承壮族特色文化的一种手段。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2]李柳赟,许燕滨.论南宁民俗节庆文化中民俗主义问题——以香火龙民俗文化旅游为例[J].文学界,2012(05).

猜你喜欢

香火壮乡舞龙
壮乡美
幸福吉祥伴壮乡
清明
壮乡三月春光美
梦飞壮乡
财神香火旺
中秋舞龙
舞龙舞狮进校园
烧香发财
范缜当众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