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旧的一次脱冕
——《故事新编》的创新解读

2014-07-12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00176

大众文艺 2014年21期
关键词:故事新编新编鲁迅

(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00176)

《故事新编》是以历史故事、远古神话和民间传说为主要题材的短篇小说集,包括鲁迅从1922年至1935年间陆续创作的《补天》《奔月》《理水》等八篇作品,这些作品中出现的重要人物与重要事件均有据可考,可谓“博考文献”,但绝不囿于文献参考,不是过分遵循对历史事实进行陈述的忠实性,而是更加注重小说的虚构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在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冲击下、庄严与滑稽的互相渗透中生发出突兀之感,难以迅速理解作品新奇的表现手法与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映衬下所体现的独特魅力,但却不影响这一作品存在的重要意义。

随着现在对鲁迅生平经历、思想主张等方面研究变得越发全面,对其作品中的细节把握得越发精准,对其经历与作品之间的联系分析得越发深入,对于《故事新编》的解读与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发展与丰富。对《故事新编》进行创新解读,一方面要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在对他的生平有所了解与探求的基础上,暂时摒弃自身所处年代的主流意识,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所处的历史阶段,体会作者在历经人生磨难后获得的释然与从容,对人情世故的深刻体悟,理解作者将历史、神话和传说同现实相联系的意图所在,破除在阅读与理解中的不适感与突兀感;另一方面要以纯粹的读者的立场来阅读小说,理解小说的虚构性与艺术性,不求全责备,不苛求其文献的全面性和证据的可靠性,不强求每个细节处理的细腻和完美,认真体会天马行空的联想与想象,仔细品味简练精准的刻画和描写,从阅读中找到乐趣,从理解中感受魅力。

一、《故事新编》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1.历史的混沌性与清晰性相混杂

在解读鲁迅先生的这一系列历史小说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他笔下,即使脊梁式的人物也会有国民性的弱点,他的历史主体性的品格中有乐观与坚信,也有探索与迷惑。在《故事新编》中,历史的混沌性与清晰性相混杂,与探索、迷惑、怀疑、痛苦等相伴随的终极性乐观主义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一方面作者从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远古神话和民间传说中选取了造福苍生的夷羿、为民奔忙的禹、公义至上的黑色人、摩顶放踵的墨子等人物进行重新塑造,在对似乎是模模糊糊的历史的认识中,试图用理性来把握历史,从而以历史来证明“中国人的脊梁”的存在意义和伟大力量;另一方面,在创作过程中,作者自觉走近历史、深入了解历史,他终于敏锐地发现,在这些历史人物身上虽出现了有意义的活动,但在这些活动背后也隐藏着异己力量,正如大禹治水成功与民同贺之日、夷羿射落九日免除人们被熬晒之后、黑色人勇斗楚王慷慨赴死,当伟人的光环消弭,当巨人的雄姿不再,一切屈服于世俗的无奈,失落与孤独袭来,伟大的精神在绝望中挣扎。作者将这些令人喜悦与痛苦的片段记忆进行组合,使人发现历史的混沌之力在对美好事物的倾轧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然而还是要从绝望中找寻希望,坚信历史的车轮一定能带来进步的希冀。

2.庄严性与滑稽性相结合

在《故事新编》创作过程中,鲁迅先生把对题材的选择与当时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杂糅历史与现实、融合讴歌同批判,这是作者在对人生复杂经历的体悟中、在现实残酷的斗争中从既往的历史材料中获得的灵感。如“文化山上”的众官员与学者、出现在女娲裸露双腿间的古衣冠的小丈夫等,无不是作品中插入的现代滑稽角色,在作者自己看来颇具“油滑”之意,却也“没有将古人写得更死”。而这种对“油滑”之处不满和满意夹杂的矛盾心理却是植根于作者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试图表现出自我独特的历史观与深刻的生命体验。

3.悖论组合的艺术张力

以往对《故事新编》的解读之所以有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正是因为它是多角度、多层次复合因素的碰撞与融合,历史同现实对话、理性与感性融汇、讴歌携批判共进、希望与失望同在,使得作品本身因悖论组合而获得强大的艺术张力。比如禹时代的人讲着怪奇的英语、谈论着维他命W和蒸馏方法,黑色人轻蔑“放鬼债的资本”,华山大王小穷奇表白自己是文明人“不像海派的会‘剥猪猡’”“优待老作家”等。作者在对人生目标的探索中,在对时代发展的叩问中,逐渐认识到历史发展中难以统一的诸多悖论现象,进而造就了作品中的复杂世界。在古与今的对比中,对历史与现实进行审视、解剖,同时又存在否定、嘲讽,这使得作者在对多种悖论现象的发掘中能够赋予作品强烈的艺术力量。

二、《故事新编》中的生命解读

了解《故事新编》的创作背景后不难发现,作品中的大部分完成于作者生命的最后时期,可说是内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作,其整体风格却呈现出充裕、从容、洒脱与幽默,怀着对生命热力的欣喜赞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如在《补天》中,着重通过荒古世界中的补天造人来表现女娲的生命热力,当她的生命充满活力时,一呼吸间都能使天地的气息随之而改变。还以女娲的崇高反讽了世人的自私、渺小与卑琐。眉间尺纯真与善良,天真无虑又有些优柔寡断。瘦长的莽汉的禹以及他铁铸一般的助手们,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的黑色人,还有旧衣破裳象老牌的乞丐的墨子。同时与他们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圆圆的胖的流着油汗的官员。对于这两个对立的阶级:大腹便便的官与瘦得如铁的民的描写,活画出一幅栩栩如生的世相图。

另外,虽然我们并不能就斩钉截铁地说鲁迅在这篇作品中有着环境保护很必要的意思,但可以知道他的确是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了。二心集《进化与退化小序》写于1930年5月5日,里面有这么一段话:“沙漠之已渐南徙,营养之已难支持,都是中国人极重要、极切身的问题,倘不解决,所得的将是一个灭亡的结局。可以解中国古史难以探索的原因,可以破中国人最能耐苦的谬说。这不过是副次的收获罢了。林木伐尽,水泽湮苦,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我想,还是有点顺手点一点的意思吧。

三、结语

对《故事新编》进行创新解读,既不能将其当作历史,也不能单纯视为的讽刺小说,要全面考量作者进行创作的历史阶段、社会背景、个人因素等,理解作品中历史的真实性与小说的虚构性同时存在而造成的杂糅与悖谬,进一步把握作品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与看待生命的独特视角,一方面理解鲁迅先生在选材方面对创作新奇感与大众认同感的恰当处理,另一方面尽情欣赏作品历史因素和现代生活相碰撞而交汇出的奇妙色彩,从古今杂糅的联想、奇特丰富的想象、洗练精确的语言、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与俭省绝妙的景物描写中体会作品的巨大魅力。

参考文献:

[1]张雪莲.反讽的意义——《故事新编》的现代再评价[J].鲁迅研究月刊,2000(7).

[2]杜光霞.鲁迅的后现代一面——论《故事新编》的后现代艺术特征[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宫爱玲.现代性的开端——《故事新编》新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4]刘延红.历史的穿透力与感受力——论《故事新编》的文化批判和生命体验[J].鲁迅研究月刊,2002(4).

猜你喜欢

故事新编新编鲁迅
新编报到等
鲁迅,好可爱一爹
科幻小说如何让“故事新编”
浅谈鲁迅先生《故事新编》的叙事策略
故事新编
《亡羊补牢》新编
阿迅一族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刻舟求剑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