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白”

2014-07-09杨靖

中华奇石 2014年3期
关键词:意韵墨色韵味

杨靖

留白,是画面石欣赏中常被提到的一个概念,也通常被作为判定一件画面石作品优秀与否的条件之一。这种判定非常容易理解——将画面石类比于绘画——尤其是中国画,学习、借鉴绘画欣赏的方式,是我们比较公认而且行之有效的欣赏、研究方法。

传统中国画非常讲究留白。所有“虚实”、“疏密”的营造,都因留白才能完成,才有意义。在中国画中,“白”是行云,是流水,是迷雾,是飞雪??是着墨处的视觉扩展,是营造意境、渲染情绪不可或缺的手段。

在画面石中,恰当的“留白”确能渲染出传统中国画般含蓄蕴藉而又气韵生动的审美效果。“寒塬雪霁图”,近景的灰黑浅赭的色块,描摩萧疏的荒塬残溪,远处淡灰背景即是大片留白,交代了天地空阔的背景,使画面意境更显清寂朗健。点点微白似隐隐的残雪,为宁静添一丝生机——这种令人遐思无穷、口角生香的余韵之美,确来自于“留白”的魅力。

然而,石上的“留白”,切不可简单、片面地理解为留有“空白”。至于上部应留出几分“天”之类,想当然地设定就更是机械生硬,不合“石”宜。因为“留白”思想的精髓,是黑与白的相互作用,衬托,乃至渗透交织,以及由此所传达的笔墨有尽而意趣无穷的意韵,而绝不是“黑几分”、“白几分”、“天何处”、“地何处”的僵硬规矩。

“秘境”这块墨画石,按传统赏石观点看,“白”是没有的,相反,占据画面绝大部分的是漆黑的墨色,只给绿色的田野、村庄,留出狭窄的空间。然而就是这大胆的构图,不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纤陌纵横的田园,在墨色衬托下更显出清新迷人的诱惑;而大片墨色本身的铺陈渲染,也引人的思绪在暮色的苍山密林间留连……此时黑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白”的效果,换句话说,这枚石的欣赏,恰是“计白当黑”的反用,即“计黑当白”,所有的意境、意韵以及想象空间的营造,都由“黑”处来。如果我们在石上对“留白”的理解过于机械、片面,恐怕会错失这样的好石。

而像“荷”这样的石头,则是对传统画面石审美的进一步突破——密集的、挨挨挤挤的荷叶,以墨线勾勒,以块面表现,几乎没有空隙,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象。这已不再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而更具工艺画、装饰画的韵味。它没有“留白”,是不合“传统”的,然而那强烈的表现力,特有的奇石语言所传达的视觉冲击力,是浓烈迷人而不可替代的,我们能因它没有“留白”就舍弃吗?

或者,拓宽一点思路,当我们把留白不仅仅当作一种形式表现,而理解为艺术作品留给人的联想、想象的空间,理解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这种“满”的石头,也就并非是没给我们“留白”的。

猜你喜欢

意韵墨色韵味
论敦煌遗书中的丑女形象及其审美意韵
无色中的有色——李立扬诗歌中的中国画墨色之美
略述《三脚螭龙壶》的壶姿韵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壶中韵味
如何使墨色有变化
古雅意韵华安玉
古雅意韵华安玉[九龙壁]
浅见楷书意韵之美
渴望
胶印机墨色智能控制技术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