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赏石发展延续下去必须重视“表达”

2014-07-09刘清明

中华奇石 2014年3期
关键词:石界赏石表达

刘清明

当数十万玩石大军活跃于全国各地,当各类石头展销会此起彼伏,当石店的开张如雨后春笋,当一个个天价成交广刊于石媒,没有人不认为赏石事业蓬勃旺盛、永续发达,石友们仍在期盼“疯狂的石头”来年再次上演。这个社会的审美和需求似乎无关紧要,因为一切皆浮于表面,暗流其实早已涌动。

赏石当何去何从?这是站在历史高度,必须前瞻性理智思考的问题。江山代有人才出,北京老焦提出的“奇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无疑是具有正确导向的战略构想,它将引领国内石界步入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

赏石当随时代,春芽已经萌发。从造型到画面、从单品到组合、从宝气到文气,从店面堆放到博览馆展演、从随意喊出的命名到吟诗、填词、作画赏析,奇石越来越被探索性地作为创作对象,向艺术品接近。但此,还远远不够。现状,却令人堪忧。周易杉在《中国赏石界的十大趋势》一文中说,石头资源锐减、化石春天来临、矿物数量居上,预示着中国元素将不复存在,西方的东西将风行天下,国人赏石的昙花一现或成事实,日本的玩石断层现象就是例证。因此,我们面临转型。

他山之玉,可借益示。关注近些年来资源性藏品的变化脉络,有助于石界找寻自己的出路。曾经作为赏石母体的盆景,当山采树桩挖光殆尽、政府禁令出台,大规模的幼苗种植培育成为可能;借鉴中国传统绘画、营造出诗情画意的作品受到追捧;长青类的松柏变为主流,小众的盆景园收藏取代大众的家庭欣赏。作为国礼的和田玉,在新疆罕有出货的情况下,最新数据显示:国内今年消耗的原料中,新疆料约50吨、青海料约2000吨、俄罗斯料约100吨、韩国料约100吨,源头的供应得到缓解。其次是玉雕奖的设立、大量优秀玉工的成熟、玉雕作品的艺术性显著增强,源尾的全民佩藏使其进入良性循环。而红木家具的原料搜索已遍及东南亚和非洲,几近仿古式的制作,再现了明式家具的简韵和清式家具的华艺,中产阶层的收藏热情一浪高过一浪,自沿海到内地,大有蔓延之势。

显然,资源不是最主要的瓶颈。可以肯定的说,我国水石的开发进程还尚未结束。出路,就在脚下。盛世重收藏,人们追求和创造美的激情重新被点燃,艺术品的方兴未艾体现了这个时代的主流。在国内,古玩和艺术品仅仅通过拍卖会的成交额每年均在数百亿元,无数售出于画廊、古玩店、交易会以及私人之间的流通量还远未包括在内。亿元拍品每年都有亮相,齐白石的《松下高立图》、黄胄的《欢腾的草原》、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等,这些画家离我们很远吗?走艺术品的阳光大道,路才能更远。

但是依据美国里斯和特劳特的定位思想而论,必须要反过来从消费艺术品群体的心智出发,聚焦空位的某一区域,只有第一名和第二名才被人们牢记。个人配饰首选玉石,继而为黄金;盆景已经占据园林布景的大部分空间;古典家具收藏非明即清。赏石艺术品处于何通道呢?这要回答他给国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当然借助专业的调查公司,结论就更加准确。是博物馆、专业石馆、楼堂会所,抑或其他渠道?家装的首位是家具,余则必置饰品。让我们一起大胆设想,赏石如与家居完美结合而融入家藏,那么这个市场将非常广阔,对策也随之明晰化。

我们的祖先是如何把家居文玩的价值发挥到极致的?这需要深入到传统文化里找寻灵感。氛围的烘托、格调的谋划、整体的布局、空间的分割、主次的搭配、品类的相融,还待仔细考量。奇石主要体现自然美,登堂入室后则要彰显艺术美。这是创作,要坚持原创,要能反映这个时代人们的心灵幽韵、精神意义、生命境界、宇宙情结。因此它是中式的而不是西洋的,是人文的而不是科技的,是抒怀的而不是述理的,是深邃精炼而不是浮躁张狂。知识、趣味、科学、艺术、自然融于一室,建筑、设计、时尚、生活充实和谐于满屋。

以科学的理论导向、广泛的舆论造势、精美的图式垂范、典型的案例破题,奇石缘结家居,石界专业媒体应有的指引作用至关重要,而展会正是践行这一理念的先驱者演示的平台。优秀的作品能鼓舞人,全新的模式能启发人,现场的交易能激励人,展会架起了赏石艺术工作者、家居赏石艺术品、家装消费者三者之间面对面沟通的桥梁。口碑相传、网络交流、实地切磋,构成广大玩石人的群体传播途径。诸多可行性建言都可以变为现实、化为动力、汇成巨浪。

时代潮水滚滚向前,大浪淘沙,只有金子,才沉淀下来。顺势而为的中国玩石人,在即将起航的诺亚方舟上,已被作为建造者而镌刻!

猜你喜欢

石界赏石表达
这场战“疫”,赏石人在行动
——石界抗疫系列报道
纪念石友马鸿斌
赏石·人
赏石·图
赏石·景
赏石拍卖新观察
群贤毕至,共创石界盛事——中国(武汉)首届观赏石·珠宝·科普国际文化节在武汉客厅举办
组团给石界老前辈拜年去!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