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石艺术是发现的艺术、赋意的艺术、表现的艺术

2014-07-09雷敬敷

中华奇石 2014年3期
关键词:艺术美赏石奇石

雷敬敷

一、奇石是天然石质艺术品

奇石何以成为艺术品?这在于对艺术品定义的认识。美国现代美学家H.G.布洛克在《美学新解》中有一段生动的说明:“一般人说到艺术品时,都是指一种人造物,换言之,这种物体由人的特殊意图所造成。一截躺在岸边无人过问的漂木,虽然具有某种吸引力,我们能否称之为艺术品呢?当然不太可能。但是,当有人路过它时把它竖立在地上,周围用石头支起来,人们会不会称之为一件艺术品呢?人们肯定比上一次情况下较倾向于它是一件艺术品……如果有人把这块漂木带回家,把它钉在墙壁上显眼的地方,周围用几个小灯泡把它照亮,多数人都会承认,在某种程度上这也许是一件艺术品,进一步说来,假如有人把这块漂木放到大都会博物馆的‘发现的艺术展厅中展出,这时它便再也不是仅使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成为一件真正的艺术品。”

这段话关于一根漂木转变成“真正的”艺术品的描述,与一枚天然的石头转变为艺术品的进程是完全一致的。当奇石的爱好者从林林总总的石头里去搜寻、发现一枚具有观赏价值的石头时,其目的不是要将这枚可意的石头用作石材,或用作科学研究的标本,而是因为它符合自己的审美意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审美。而且奇石的爱好者还要进一步将这发现之美传达给公众,正如将上述的漂木放到大都会博物馆中展出那样,他要向石友展示、陈述,或通过媒体向公众传达。

这说明艺术品的定义是以表现人们的审美意识为目的,并可以向公众进行审美传达的物品,而不在于这物品是人造的还是天然的。所以,我们说奇石是“天然艺术品”,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天然石质艺术品”。

二、奇石的自然美在于发现

自然美是奇石本质的美,是不加人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是其形质色纹原生态的美。

在赏石审美的实践中,以“奇”为美是一个普遍的认同,不过要指出的是,对于“奇”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度”的界定,那就是“稀有性”。人们常说“每一枚奇石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句话其实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哪怕是同一棵树上的树叶,也不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事实上,完全相同的奇石虽然没有,但类似的、“似曾相识”的还是不少。

奇石的“美”的同义词是“奇”,近义词包括《尚书·禹贡》中所说的“怪石”,苏东坡、郑板桥所说的“丑”石。因此,奇石“美”的反义词并不是“丑”,而是“一般”和“平庸”。

奇石的“奇”带来的美感,一是惟妙惟肖、可以乱真的惊奇感受,如戈壁玛瑙“小鸡出壳”和台北故宫博物馆的“红烧肉”皆是实例。二是形、质、色、纹的奇特、奇妙、奇拙、奇丑,给人一种不可名状的“此曲只应天上有”的恍惚、独特的感受。

为了追求奇石以“奇”为特征的自然美,人们不断地在寻觅、比较中去发现。或者在同一石种中万里挑一地选择精品,或去追寻新的石种。寻觅、发现奇石自然之美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审石度势、调整观赏角度的过程,期望在某一特定的视角上,其视觉形象最能符合自己的审美需求。所以奇石自然美的发现除了少数特别具象的之外,通常带有见仁见智的个性化特点。

三、奇石的艺术美在于赋意

赏石是以自然天成可以采集的有观赏价值的石头为审美对象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活动,它不像一般的人为艺术那样内容在前,形式在后,而是在发现奇石自然美的形式之后,在其形式美的框架之内再赋以观赏者的思想和情感内容的艺术创造,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造奇石,人赋妙意”。

人赋妙意的审美创造,既有精神的创造,也有物质的创造,但主要是精神的创造。天然形成的自在之石经过人为的作用,最终以“人之石”的新的艺术形式呈现,其过程在于对奇石的“观”、“赏”与“悟”。“观”是对奇石形、质、色、纹等外在属性的感觉;“赏”是对奇石综合形象的图像(图纹石)或塑像(造型石)的审美知觉,或具象的、或意象的、或抽象的审美判断;“悟” 是在“观”、“赏”基础上进入到人石合一的意境状态下的艺术创造。

艺术的创造的赋意,含命题、配座、点评、赋文、陈设等。同一枚奇石因观赏者审视角度的不同,或因个人的经历兴趣的差异而有各自的感悟,这构成了奇石艺术美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的特征,也形成了赏石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最大特色和比较优势。

赋文以美是我国传统赏石艺术最为突出的靓色,历代赏石诗文如清风朗夜中的星空,熠熠生辉;如不舍昼夜的江河,一直传承到了今天。至于配座的立意、剪裁和烘托主题的作用,陈设所营造的审美环境的召唤结构,无一不是人为赋意的艺术形式表达。

四、奇石融自然、人文于一体的表现艺术特色

发现奇石的自然美,见仁见智;赋意奇石的艺术美,各抒己见。作为奇石,这自然美与艺术美如水乳交融而浑然一体。

事实上,在发现奇石自然美的同时,已有赋意的因素,这好比画论上说的“意在笔先”;在赋意的同时,不论怎样地奇思妙想、天马行空,总在这自然美的形式框架之内。笔者曾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奇石的自然美和艺术美犹如一片树叶的叶面与叶背,而叶柄则是奇石何以形成的科学美。

通观古今中外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概略地区分为再现客观事物的“写实主义”和表现创作者主观感受的“表现主义”。我国的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多为借山水花鸟“表现”自我,西方的绘画则一直循着写实的路子走来,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了表现创作者思想与情感的所谓的现代艺术。所以,当中国传统的赏石艺术于近代传播到西方国家时,被称之为“文人石”。

对于奇石自然美的发现和艺术美的赋意的“观”、“赏”与“悟”的赏石艺术,不仅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实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而且还以其表达了每个爱石者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而达到了个性化审美的极致。赏石艺术既有传承的历史性,又有表现的当代性,这是每一个中国石友当引以为豪的!

猜你喜欢

艺术美赏石奇石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赏石·人
赏石·图
赏石·景
赏石拍卖新观察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探析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美
奇石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