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御道口风景区如意河滨水景观带概念性设计分析

2014-07-09李清昀李炳贤

吉林农业 2014年5期
关键词:风景区景观旅游

李清昀+李炳贤

摘要:本文通过对御道口风景区的便捷交通区位优势,以及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旅游市场的分析,提出了新的景观设计思路,并着重对景区内如意河两岸部分做了初步的概念性景观设计。

关键词:御道口;风景区;景观;旅游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9-66-2

近年来,随着御道口风景区景点的不断建设,旅游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接待的旅游人数逐年攀升,这成为承德坝上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通观整个御道口风景区,各个部分景观基础参差不齐,就拿如意河滨水区域来说,自然景观基础较好,但是缺少人文情怀,此次设计将对如意河两岸的景区部分进行重新梳理和设计。

1 现状分析

1.1区位与交通分析

项目位于承德御道口风景区内,交通便捷,距离承德220公里,距离北京400公里,距离天津580公里。这里是京津冀的后花园,是人们休闲旅游小长假的理想之地。

1.2场地现状分析

如意河西方紧邻居住区,东接旅游开发项目,紧邻休闲度假村,区域内场地整体比较舒缓,景观优良;区域内三座塘坝已建设完成,为蓄水做好准备;湖心岛已初步形成,岛上植被长势较好。

1.3景区经营现状

御道口风景区发展历程: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8年建立御道口草原风景区;1999年被河北省政府定为河北省生态旅游示范区;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06年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风景区。景区目前是集住宿、旅游、度假、餐饮、会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区,年游客量250万左右;现状旅游产品档次较高,建筑及景观环境总体良好;配套设施不完善,市场竞争力弱。

1.4政策环境分析

围绕河北省提出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的要求,尽快把御道口风景区打造成环京津旅游休闲产业带最佳目的地;推进开放开发,创新创业,不断加大对项目谋划 “三个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的实施,将对景区经济社会实现有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这也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建成后御道口风景区乃至整个承德景区旅游品位和接待功能都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加强对景区内旅游娱乐项目管理,实现以旅游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以发展促成效。

1.5小结

风景区内的不同类功能分区应结合地形地貌,达到协调、统一,形成其整体意向;现有可加以利用和借鉴的地方,比如百花坡、月亮湖以及御道口大酒店,这里作为旅游副中心的门户,应该充分利用项目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总之,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得出:这里自然条件比较优越;门户形象需要提高;游乐设施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市场竞争力有待加强。

2 资源分析

自然资源:目前御道口景区内有原始草原70万亩、自然湿地20万亩、泉水47处,多数为珍贵的矿泉;有天然淡水湖21个、有河流13条,其中包含如意河;各种生物、植物有50科659种,野生动物100多种,山野珍品很多。人文资源分析:这里曾是皇家猎苑,公元1681年清朝康熙皇帝为锻炼军队,在这里开辟了狩猎场。承德有传统剪纸艺术:这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并进行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小结:项目所在地区资源种类丰富,但是文化资源并不突出,需要用创意性的手段加以保护和开发。

3 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通过对旅游市场现状分析,我们可以聚焦旅游市场特征为:游客以度假旅游为主、旅游偏爱自然风光、大众口碑景点最受欢迎、小长假出行以两天为主。由此就给御道口旅游发展给出了启示:强化自然景区,同时提升文化;丰富产品类型,客群多元化;向度假转型,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消费结构合理化,供给结构要完善。所以可以制定景区的开发策略:坚持生态低碳化;产品类型多元化;景点营造大众化;产品供给适度超前化。今日的观光景点不能再以自然资源基底为唯一卖点,而应将更多的时尚文化与创意元素融入,以创新引领文化度假旅游市场。

4 案例研究

案例一:美国派恩山、派恩镇。案例概况:派恩山隶属阿帕拉契亚山系,坎伯兰高原上的山岭,平均高度在2100~2800英尺间起伏,最高点大布拉克山海拔4145英尺,从西北部的肯塔基州,沿弗吉尼亚州边界线,延伸至南部的田纳西州,共125英里,位于派恩山区佐治亚州部分的同名小镇——派恩镇,是周边景点卡拉威花园、野生动物园、F.D.罗斯福州立公园等著名景点的门户。这里有良好的景观基底,这里是哈利斯郡政府所在地,有佐治亚州最大的公园,每天举办特色热气球节;是理想的放松身心的度假地,在这里可以探奇、骑马、徒步、野营等,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

案例二: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旅游区。案例概况: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一处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受保护的天然遗产之一。科罗拉多大峡谷由几十个国家公园相连,其中尤以塞昂国家公园、布赖斯国家公园、拱门国家公园和纪念谷等最为著名。核心特色:善于利用景观设计演绎主题特色,如岩拱国家公园、印第安遗址公园等,依照山势和地貌变换设计游憩线路,而著名的空中玻璃走廊更是创意性的塑造自然景观,向游客展现科罗拉多的独特魅力。

小结: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和地形地貌,通过游憩线路设计和游憩设施的设置创造性地展现和观赏自然景观。

5 总结与思考

5.1产品打造思想

“城市人的山水度假进行时……”。这里拥有传统:民俗、皇家、风情。这里代表新生代:创意、亲子、娱乐。这里具有时代性:生态、运动、度假。将此处打造成集度假休闲、生态运动、亲子教育、创意娱乐、又具民俗风情和皇家气质的旅游度假胜地。

5.2客源市场定位

客源市场可分为三级:一级为最主要游客群,二级为次要游客群,三级为待发展游客群。一级市场:北京、天津、唐山、承德等周边城市;二级市场:环渤海经济圈;三级市场:珠三角、长三角、香港、澳门、韩国、日本endprint

6 规划设计

6.1设计灵感

项目的设计愿景和景观特征将通过以下设计元素和风格得到体现:“圆形”。圆,给人以圆满、和谐和欢愉的感受,我们由天空中的满月和沙滩上的贝壳,作为设计元素并将运用到景观空间中,象征着让来此游玩的人们圆满而归;“弧线”。圆滑流畅的弧线是从民俗剪纸以及游鱼和飞鸟的造型中提炼出来的。弧线将运用在空间的塑造,边缘的勾勒,场地之间的连接中,特别是不同弧度造型的道路系统将不同的区块、不同的功能有机而紧密的联系起来。

6.2总体概念规划

景观结构分析 “一带”:五区、八点的景观结构;“一带”:即如意河滨水景观带;“五区”:即森林草原游憩区、草原湿地观光区、滨水休闲度假区、民俗风情体验区、草原生态游览区;“八点”:即八个景观节点;交通流线分析:人行交通。根据场地空间狭长的特点,方案构成两级路网体系,分别为联系主要功能区的景观游玩步道与滨水步道。景观游玩步道:道路宽2.5~3.0米,串联绿地主要入口和主要功能节点,形成连续、便捷可达的交通体系;滨水步道。路宽1.5~2.0米,沿滨水岸线分布,变化多样的滨水景观和生物群落丰富了沿岸的景观效果,使游客获得连续的亲水穿越体验,在风景优美区域,散置亲水平台,以供短暂停留观景之用;水上交通。在休闲岛设置对外游船码头,场地中设置2个游船码头,与其相邻的场地设置相应的集散空间,满足水上交通的需要;水岸处理分析:设计根据岸线水文地质、河流弯曲以游人滨水活动的需求度将整个水岸线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做法:植物驳岸。主要运用植物材料,以保持自然堤岸特征,如种植芦苇、菖蒲等具有喜水特征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运用不同的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草本与灌木—乔灌),形成植被错落有致,季相丰富的怡人景观;生物工程驳岸。主要使用植物、木材或石材的混用施工方法,来防止侵蚀、控制沉积,同时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浆砌石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固堤护岸的同时,又生态自然;硬质工程驳岸。运用混凝土、格笼、金属网笼等以确保抗洪能力,在河道常水位以下,设置低挡墙,挡墙采用毛石干砌,保证水循环,为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挡墙顶部设置亲水平台,供游人驻足观景;服务设施分析:依据设计规范,在景区内合理布置洗手间、小卖部、茶吧、标识系统、紧急救助站等功能性服务设施。

6.3分区概念规划

森林草原游憩区: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资源,利用森林及其环境的多种功能开展旅游游憩活动:如观光、度假、避暑、保健疗养、漫步、森林浴、露营、烧烤、探奇等;草原湿地观光区:利用天然水体营造舒适生态的湿地景观区域,形成一个“绿色宝库”:由野生动植物形成独立的食物链,营造区域小气候,打造一个亲近大自然的绝好去处。主要景观有森林人行栈道、野生鸟类观光、芦苇丛中游憩带、柳荫垂钓、荷园采莲、岸滩体育休闲等;滨水休闲度假区:利用现有水体改造成大水面,在此营造宜人的滨水景观。主要景观滨水码头、水上游船、人造沙滩、度假别墅、养生会所、将此区域打造成集娱乐、养生、度假、游憩、休闲于一体的景观区;民俗风情体验区:利用现有场地,以乡土风格为主,建设生态观光的游憩区域,在此充分感受坝上文化。此区域将坝上地区的剪纸艺术、根雕艺术、狩猎文化以及独特的满蒙文化习俗融入设计之中,塑造独特的景观艺术作品,营造别样的景观空间。同时,开展一系列的特色活动如:骑马、民族歌舞表演、射击、篝火晚会,还可以品尝烤全羊、奶茶、奶风味的食品等;草原生态游览区:展现草原风情,在此骑马、歌舞、射箭、滑草、骑车、品奶茶,体味满蒙习俗。

6.4配套设施设计

照明系统。照明上强调景观与自然的交流,除了使用高大的庭院灯,在道路两侧使用地坪灯,以提供必需的夜间照明,其小巧的造型也使游人更加将注意力集中在欣赏自然风景之上。另外还强调自然能源的使用,充分利用太阳能。此外,设计了创意灯具,灯具在造型上采用当地传统文化图案,并与现代设计手法与材料相结合;建筑小品:设计对场地中的建筑小品与景观设施进行设计,体现统一的风格;标识牌:指向性标识牌。设置于场地入口处,以石笼、防腐木为主要材料;功能性标识牌。设置于场地中观景平台处;景观座椅。休憩设施沿游览路线展开,并结合空间功能合理布置,满足游人的休憩需求。在游览道路沿线布置景观坐凳,景观节点和观景平台等地座椅数量相对较多,满足有人停留观赏和休息使用,座椅在设计上也是以防腐木、石笼和石材为主,便于就地取材,也体现生态的理念;环保公厕。本着人性化设计的原则,为了满足人的使用和需求,合理布置卫生设施,比如:环保公厕。

6.5植物配置设计

植物配置上多用乡土树种,做到适地适树。乔木:落叶松、白桦、蒙古栎、黑皮油松、樟子松、山桃、黄刺玫、山杏、稠李等;草本花卉:金莲花、乌头、银莲花、翠雀、驴蹄花、费菜、梅花草、绣线菊、金露梅、百里香、拉拉藤、黄花龙牙、蓝盆花、狗娃花、甘菊、紫菀、山柳菊、芦苇、狼尾草、细叶芒、水生鸢尾、菖蒲、荇菜、千屈菜、睡莲、小香蒲等。

作者简介:李清昀,硕士,天津天一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李炳贤,本科学历,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endprint

6 规划设计

6.1设计灵感

项目的设计愿景和景观特征将通过以下设计元素和风格得到体现:“圆形”。圆,给人以圆满、和谐和欢愉的感受,我们由天空中的满月和沙滩上的贝壳,作为设计元素并将运用到景观空间中,象征着让来此游玩的人们圆满而归;“弧线”。圆滑流畅的弧线是从民俗剪纸以及游鱼和飞鸟的造型中提炼出来的。弧线将运用在空间的塑造,边缘的勾勒,场地之间的连接中,特别是不同弧度造型的道路系统将不同的区块、不同的功能有机而紧密的联系起来。

6.2总体概念规划

景观结构分析 “一带”:五区、八点的景观结构;“一带”:即如意河滨水景观带;“五区”:即森林草原游憩区、草原湿地观光区、滨水休闲度假区、民俗风情体验区、草原生态游览区;“八点”:即八个景观节点;交通流线分析:人行交通。根据场地空间狭长的特点,方案构成两级路网体系,分别为联系主要功能区的景观游玩步道与滨水步道。景观游玩步道:道路宽2.5~3.0米,串联绿地主要入口和主要功能节点,形成连续、便捷可达的交通体系;滨水步道。路宽1.5~2.0米,沿滨水岸线分布,变化多样的滨水景观和生物群落丰富了沿岸的景观效果,使游客获得连续的亲水穿越体验,在风景优美区域,散置亲水平台,以供短暂停留观景之用;水上交通。在休闲岛设置对外游船码头,场地中设置2个游船码头,与其相邻的场地设置相应的集散空间,满足水上交通的需要;水岸处理分析:设计根据岸线水文地质、河流弯曲以游人滨水活动的需求度将整个水岸线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做法:植物驳岸。主要运用植物材料,以保持自然堤岸特征,如种植芦苇、菖蒲等具有喜水特征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运用不同的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草本与灌木—乔灌),形成植被错落有致,季相丰富的怡人景观;生物工程驳岸。主要使用植物、木材或石材的混用施工方法,来防止侵蚀、控制沉积,同时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浆砌石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固堤护岸的同时,又生态自然;硬质工程驳岸。运用混凝土、格笼、金属网笼等以确保抗洪能力,在河道常水位以下,设置低挡墙,挡墙采用毛石干砌,保证水循环,为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挡墙顶部设置亲水平台,供游人驻足观景;服务设施分析:依据设计规范,在景区内合理布置洗手间、小卖部、茶吧、标识系统、紧急救助站等功能性服务设施。

6.3分区概念规划

森林草原游憩区: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资源,利用森林及其环境的多种功能开展旅游游憩活动:如观光、度假、避暑、保健疗养、漫步、森林浴、露营、烧烤、探奇等;草原湿地观光区:利用天然水体营造舒适生态的湿地景观区域,形成一个“绿色宝库”:由野生动植物形成独立的食物链,营造区域小气候,打造一个亲近大自然的绝好去处。主要景观有森林人行栈道、野生鸟类观光、芦苇丛中游憩带、柳荫垂钓、荷园采莲、岸滩体育休闲等;滨水休闲度假区:利用现有水体改造成大水面,在此营造宜人的滨水景观。主要景观滨水码头、水上游船、人造沙滩、度假别墅、养生会所、将此区域打造成集娱乐、养生、度假、游憩、休闲于一体的景观区;民俗风情体验区:利用现有场地,以乡土风格为主,建设生态观光的游憩区域,在此充分感受坝上文化。此区域将坝上地区的剪纸艺术、根雕艺术、狩猎文化以及独特的满蒙文化习俗融入设计之中,塑造独特的景观艺术作品,营造别样的景观空间。同时,开展一系列的特色活动如:骑马、民族歌舞表演、射击、篝火晚会,还可以品尝烤全羊、奶茶、奶风味的食品等;草原生态游览区:展现草原风情,在此骑马、歌舞、射箭、滑草、骑车、品奶茶,体味满蒙习俗。

6.4配套设施设计

照明系统。照明上强调景观与自然的交流,除了使用高大的庭院灯,在道路两侧使用地坪灯,以提供必需的夜间照明,其小巧的造型也使游人更加将注意力集中在欣赏自然风景之上。另外还强调自然能源的使用,充分利用太阳能。此外,设计了创意灯具,灯具在造型上采用当地传统文化图案,并与现代设计手法与材料相结合;建筑小品:设计对场地中的建筑小品与景观设施进行设计,体现统一的风格;标识牌:指向性标识牌。设置于场地入口处,以石笼、防腐木为主要材料;功能性标识牌。设置于场地中观景平台处;景观座椅。休憩设施沿游览路线展开,并结合空间功能合理布置,满足游人的休憩需求。在游览道路沿线布置景观坐凳,景观节点和观景平台等地座椅数量相对较多,满足有人停留观赏和休息使用,座椅在设计上也是以防腐木、石笼和石材为主,便于就地取材,也体现生态的理念;环保公厕。本着人性化设计的原则,为了满足人的使用和需求,合理布置卫生设施,比如:环保公厕。

6.5植物配置设计

植物配置上多用乡土树种,做到适地适树。乔木:落叶松、白桦、蒙古栎、黑皮油松、樟子松、山桃、黄刺玫、山杏、稠李等;草本花卉:金莲花、乌头、银莲花、翠雀、驴蹄花、费菜、梅花草、绣线菊、金露梅、百里香、拉拉藤、黄花龙牙、蓝盆花、狗娃花、甘菊、紫菀、山柳菊、芦苇、狼尾草、细叶芒、水生鸢尾、菖蒲、荇菜、千屈菜、睡莲、小香蒲等。

作者简介:李清昀,硕士,天津天一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李炳贤,本科学历,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endprint

6 规划设计

6.1设计灵感

项目的设计愿景和景观特征将通过以下设计元素和风格得到体现:“圆形”。圆,给人以圆满、和谐和欢愉的感受,我们由天空中的满月和沙滩上的贝壳,作为设计元素并将运用到景观空间中,象征着让来此游玩的人们圆满而归;“弧线”。圆滑流畅的弧线是从民俗剪纸以及游鱼和飞鸟的造型中提炼出来的。弧线将运用在空间的塑造,边缘的勾勒,场地之间的连接中,特别是不同弧度造型的道路系统将不同的区块、不同的功能有机而紧密的联系起来。

6.2总体概念规划

景观结构分析 “一带”:五区、八点的景观结构;“一带”:即如意河滨水景观带;“五区”:即森林草原游憩区、草原湿地观光区、滨水休闲度假区、民俗风情体验区、草原生态游览区;“八点”:即八个景观节点;交通流线分析:人行交通。根据场地空间狭长的特点,方案构成两级路网体系,分别为联系主要功能区的景观游玩步道与滨水步道。景观游玩步道:道路宽2.5~3.0米,串联绿地主要入口和主要功能节点,形成连续、便捷可达的交通体系;滨水步道。路宽1.5~2.0米,沿滨水岸线分布,变化多样的滨水景观和生物群落丰富了沿岸的景观效果,使游客获得连续的亲水穿越体验,在风景优美区域,散置亲水平台,以供短暂停留观景之用;水上交通。在休闲岛设置对外游船码头,场地中设置2个游船码头,与其相邻的场地设置相应的集散空间,满足水上交通的需要;水岸处理分析:设计根据岸线水文地质、河流弯曲以游人滨水活动的需求度将整个水岸线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做法:植物驳岸。主要运用植物材料,以保持自然堤岸特征,如种植芦苇、菖蒲等具有喜水特征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运用不同的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草本与灌木—乔灌),形成植被错落有致,季相丰富的怡人景观;生物工程驳岸。主要使用植物、木材或石材的混用施工方法,来防止侵蚀、控制沉积,同时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浆砌石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固堤护岸的同时,又生态自然;硬质工程驳岸。运用混凝土、格笼、金属网笼等以确保抗洪能力,在河道常水位以下,设置低挡墙,挡墙采用毛石干砌,保证水循环,为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挡墙顶部设置亲水平台,供游人驻足观景;服务设施分析:依据设计规范,在景区内合理布置洗手间、小卖部、茶吧、标识系统、紧急救助站等功能性服务设施。

6.3分区概念规划

森林草原游憩区: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资源,利用森林及其环境的多种功能开展旅游游憩活动:如观光、度假、避暑、保健疗养、漫步、森林浴、露营、烧烤、探奇等;草原湿地观光区:利用天然水体营造舒适生态的湿地景观区域,形成一个“绿色宝库”:由野生动植物形成独立的食物链,营造区域小气候,打造一个亲近大自然的绝好去处。主要景观有森林人行栈道、野生鸟类观光、芦苇丛中游憩带、柳荫垂钓、荷园采莲、岸滩体育休闲等;滨水休闲度假区:利用现有水体改造成大水面,在此营造宜人的滨水景观。主要景观滨水码头、水上游船、人造沙滩、度假别墅、养生会所、将此区域打造成集娱乐、养生、度假、游憩、休闲于一体的景观区;民俗风情体验区:利用现有场地,以乡土风格为主,建设生态观光的游憩区域,在此充分感受坝上文化。此区域将坝上地区的剪纸艺术、根雕艺术、狩猎文化以及独特的满蒙文化习俗融入设计之中,塑造独特的景观艺术作品,营造别样的景观空间。同时,开展一系列的特色活动如:骑马、民族歌舞表演、射击、篝火晚会,还可以品尝烤全羊、奶茶、奶风味的食品等;草原生态游览区:展现草原风情,在此骑马、歌舞、射箭、滑草、骑车、品奶茶,体味满蒙习俗。

6.4配套设施设计

照明系统。照明上强调景观与自然的交流,除了使用高大的庭院灯,在道路两侧使用地坪灯,以提供必需的夜间照明,其小巧的造型也使游人更加将注意力集中在欣赏自然风景之上。另外还强调自然能源的使用,充分利用太阳能。此外,设计了创意灯具,灯具在造型上采用当地传统文化图案,并与现代设计手法与材料相结合;建筑小品:设计对场地中的建筑小品与景观设施进行设计,体现统一的风格;标识牌:指向性标识牌。设置于场地入口处,以石笼、防腐木为主要材料;功能性标识牌。设置于场地中观景平台处;景观座椅。休憩设施沿游览路线展开,并结合空间功能合理布置,满足游人的休憩需求。在游览道路沿线布置景观坐凳,景观节点和观景平台等地座椅数量相对较多,满足有人停留观赏和休息使用,座椅在设计上也是以防腐木、石笼和石材为主,便于就地取材,也体现生态的理念;环保公厕。本着人性化设计的原则,为了满足人的使用和需求,合理布置卫生设施,比如:环保公厕。

6.5植物配置设计

植物配置上多用乡土树种,做到适地适树。乔木:落叶松、白桦、蒙古栎、黑皮油松、樟子松、山桃、黄刺玫、山杏、稠李等;草本花卉:金莲花、乌头、银莲花、翠雀、驴蹄花、费菜、梅花草、绣线菊、金露梅、百里香、拉拉藤、黄花龙牙、蓝盆花、狗娃花、甘菊、紫菀、山柳菊、芦苇、狼尾草、细叶芒、水生鸢尾、菖蒲、荇菜、千屈菜、睡莲、小香蒲等。

作者简介:李清昀,硕士,天津天一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李炳贤,本科学历,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景区景观旅游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挖掘与诠释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
旅游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国家水利风景区(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