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烤烟与牧草间作试验效益分析

2014-07-09曾庆飞刘正书孟军江瞿祥龙莫本田

吉林农业 2014年5期
关键词:晴隆县效益分析

曾庆飞+刘正书+孟军江+瞿祥龙+莫本田

摘要:晴隆县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农业县,生态畜牧与烤烟是全县的重要支柱产业。针对人均耕地少、粮烟争地矛盾突出等现象,项目组在该县菜籽村进行了烟-草间作生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烟草间作有利于减少烤烟病虫危害的发生。除红三叶和白三叶以外,其余参试草种间作小区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均高于烤烟单作,而且间作牧草在延长产业链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关键词:晴隆县;烟—草间作;效益分析

项目基金:本项目由中国烟草总公司贵州省公司科技计划项目资助(合同号:黔烟科合2008-06号)。

中图分类号:S5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9-22-1

晴隆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高原峡谷地带,属深切割岩溶侵蚀山区。境内山高、谷深、坡陡,岩溶特征突出,中烟草是全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为推动草地畜牧业和烟草产业的协调发展,项目组在烟叶产区进行了一次烤烟与牧草间作效果试验,以期实现植烟土地的合理利用,并探索出高产高效的畜烟型生产模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2年3月~12月在晴隆县莲城镇菜籽村进行,试验地海拔1320米,土壤类型黄壤,土壤肥力中等。栽培烤烟品种为南江3号,间作牧草种类有:芜菁甘蓝、扁穗雀麦、一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红三叶和白三叶。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7个处理,每一种牧草与烤烟的条带间作为一个小区,另设一个对照,3次重复,共21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内间作模式为:烟+草+烟+草+烟,小区内每条牧草间作带宽度为2.0米,面积20平方米(2×10米),每条烤烟种植带种植2行烤烟,株行距0.8 ×1.2米,面积24平方米(2.4×10米),每小区面积112平方米。3月上旬翻耕整地,烤烟间作带开厢起垄,开沟施肥。3月中旬条播牧草种子,4月下旬移栽烟苗。牧草间作带只中耕除草,不追肥;烟叶栽培管理统一按当地优质烟叶生产规范实施。

1.3 测定项目

按YC/T39-1996标准调查各小区烟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统计烟株的虫害种类与虫株率,分小区测定牧草刈割总产量、烘烤烟叶产量及总收入,考察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草间作对烟叶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在烟、草共生期内调查每小区内烟叶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然后计算每个处理的平均数。从表1可以看出,烟草间作减轻了烤烟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单作烤烟的平均病株率是间作烟病株率的近3倍,病情指数也高于间作处理;同时烟草间作也减轻了烟叶蚜虫、烟青虫、斜纹夜蛾等虫害的发生。

2.2 不同牧草刈割产量比较

在烟、草共生期内分小区测定每种牧草分次刈割的总产量,求出每一处理单位面积的平均总产量。从表2看出,由于芜菁甘蓝的地上、地下部分都是饲料,其产量最高,其次是紫花苜蓿、一年生黑麦草和扁穗雀麦,红三叶和白三叶的产量最低。

2.3 单作与间作的经济效益比较

牧草收入按当地平均价格0.5元/公斤计算,烤烟收入根据每小区实际销售的各等级烟叶的总金额统计换算。从表3可以看出,在7个处理中,间作芜青甘蓝、扁穗雀麦、多花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的经济效益差异不显著,但都明显高于烤烟单作。红三叶和白三叶在种植第一年内的生物产量相对较低,间作地的单位面积总收入不及对照。另一方面,烤烟比牧草需要投入更多的肥料、燃料和劳工费用,烤烟和牧草的投入成本与净收益在本表中尚未准确体现。

3 结论与讨论

在调查中发现,间作牧草能有效减轻烟草花叶病、赤星病、黑胫病和蚜虫等病虫害的为害。间作选用的牧草在烟、草共生期内的株高一直低于烟株,不会与烤烟争夺空间、阳光和地力,烟草间作在改善烟叶通风透光条件的同时,还大大增加了烟株的边行优势,更有利于提高烟叶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另外,间作的牧草还能消除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并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下年烤烟的种植;刈割的牧草能直接用于牛羊饲养,能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在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的晴隆县,推行烟草间作以及烟草轮作种植模式,对于促进全县农业朝着健康持续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曾庆飞,贵州省草业研究所,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生物技术。

摘要:晴隆县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农业县,生态畜牧与烤烟是全县的重要支柱产业。针对人均耕地少、粮烟争地矛盾突出等现象,项目组在该县菜籽村进行了烟-草间作生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烟草间作有利于减少烤烟病虫危害的发生。除红三叶和白三叶以外,其余参试草种间作小区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均高于烤烟单作,而且间作牧草在延长产业链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关键词:晴隆县;烟—草间作;效益分析

项目基金:本项目由中国烟草总公司贵州省公司科技计划项目资助(合同号:黔烟科合2008-06号)。

中图分类号:S5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9-22-1

晴隆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高原峡谷地带,属深切割岩溶侵蚀山区。境内山高、谷深、坡陡,岩溶特征突出,中烟草是全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为推动草地畜牧业和烟草产业的协调发展,项目组在烟叶产区进行了一次烤烟与牧草间作效果试验,以期实现植烟土地的合理利用,并探索出高产高效的畜烟型生产模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2年3月~12月在晴隆县莲城镇菜籽村进行,试验地海拔1320米,土壤类型黄壤,土壤肥力中等。栽培烤烟品种为南江3号,间作牧草种类有:芜菁甘蓝、扁穗雀麦、一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红三叶和白三叶。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7个处理,每一种牧草与烤烟的条带间作为一个小区,另设一个对照,3次重复,共21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内间作模式为:烟+草+烟+草+烟,小区内每条牧草间作带宽度为2.0米,面积20平方米(2×10米),每条烤烟种植带种植2行烤烟,株行距0.8 ×1.2米,面积24平方米(2.4×10米),每小区面积112平方米。3月上旬翻耕整地,烤烟间作带开厢起垄,开沟施肥。3月中旬条播牧草种子,4月下旬移栽烟苗。牧草间作带只中耕除草,不追肥;烟叶栽培管理统一按当地优质烟叶生产规范实施。

1.3 测定项目

按YC/T39-1996标准调查各小区烟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统计烟株的虫害种类与虫株率,分小区测定牧草刈割总产量、烘烤烟叶产量及总收入,考察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草间作对烟叶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在烟、草共生期内调查每小区内烟叶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然后计算每个处理的平均数。从表1可以看出,烟草间作减轻了烤烟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单作烤烟的平均病株率是间作烟病株率的近3倍,病情指数也高于间作处理;同时烟草间作也减轻了烟叶蚜虫、烟青虫、斜纹夜蛾等虫害的发生。

2.2 不同牧草刈割产量比较

在烟、草共生期内分小区测定每种牧草分次刈割的总产量,求出每一处理单位面积的平均总产量。从表2看出,由于芜菁甘蓝的地上、地下部分都是饲料,其产量最高,其次是紫花苜蓿、一年生黑麦草和扁穗雀麦,红三叶和白三叶的产量最低。

2.3 单作与间作的经济效益比较

牧草收入按当地平均价格0.5元/公斤计算,烤烟收入根据每小区实际销售的各等级烟叶的总金额统计换算。从表3可以看出,在7个处理中,间作芜青甘蓝、扁穗雀麦、多花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的经济效益差异不显著,但都明显高于烤烟单作。红三叶和白三叶在种植第一年内的生物产量相对较低,间作地的单位面积总收入不及对照。另一方面,烤烟比牧草需要投入更多的肥料、燃料和劳工费用,烤烟和牧草的投入成本与净收益在本表中尚未准确体现。

3 结论与讨论

在调查中发现,间作牧草能有效减轻烟草花叶病、赤星病、黑胫病和蚜虫等病虫害的为害。间作选用的牧草在烟、草共生期内的株高一直低于烟株,不会与烤烟争夺空间、阳光和地力,烟草间作在改善烟叶通风透光条件的同时,还大大增加了烟株的边行优势,更有利于提高烟叶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另外,间作的牧草还能消除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并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下年烤烟的种植;刈割的牧草能直接用于牛羊饲养,能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在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的晴隆县,推行烟草间作以及烟草轮作种植模式,对于促进全县农业朝着健康持续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曾庆飞,贵州省草业研究所,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生物技术。

摘要:晴隆县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农业县,生态畜牧与烤烟是全县的重要支柱产业。针对人均耕地少、粮烟争地矛盾突出等现象,项目组在该县菜籽村进行了烟-草间作生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烟草间作有利于减少烤烟病虫危害的发生。除红三叶和白三叶以外,其余参试草种间作小区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均高于烤烟单作,而且间作牧草在延长产业链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关键词:晴隆县;烟—草间作;效益分析

项目基金:本项目由中国烟草总公司贵州省公司科技计划项目资助(合同号:黔烟科合2008-06号)。

中图分类号:S5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9-22-1

晴隆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高原峡谷地带,属深切割岩溶侵蚀山区。境内山高、谷深、坡陡,岩溶特征突出,中烟草是全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为推动草地畜牧业和烟草产业的协调发展,项目组在烟叶产区进行了一次烤烟与牧草间作效果试验,以期实现植烟土地的合理利用,并探索出高产高效的畜烟型生产模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2年3月~12月在晴隆县莲城镇菜籽村进行,试验地海拔1320米,土壤类型黄壤,土壤肥力中等。栽培烤烟品种为南江3号,间作牧草种类有:芜菁甘蓝、扁穗雀麦、一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红三叶和白三叶。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7个处理,每一种牧草与烤烟的条带间作为一个小区,另设一个对照,3次重复,共21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内间作模式为:烟+草+烟+草+烟,小区内每条牧草间作带宽度为2.0米,面积20平方米(2×10米),每条烤烟种植带种植2行烤烟,株行距0.8 ×1.2米,面积24平方米(2.4×10米),每小区面积112平方米。3月上旬翻耕整地,烤烟间作带开厢起垄,开沟施肥。3月中旬条播牧草种子,4月下旬移栽烟苗。牧草间作带只中耕除草,不追肥;烟叶栽培管理统一按当地优质烟叶生产规范实施。

1.3 测定项目

按YC/T39-1996标准调查各小区烟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统计烟株的虫害种类与虫株率,分小区测定牧草刈割总产量、烘烤烟叶产量及总收入,考察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草间作对烟叶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在烟、草共生期内调查每小区内烟叶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然后计算每个处理的平均数。从表1可以看出,烟草间作减轻了烤烟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单作烤烟的平均病株率是间作烟病株率的近3倍,病情指数也高于间作处理;同时烟草间作也减轻了烟叶蚜虫、烟青虫、斜纹夜蛾等虫害的发生。

2.2 不同牧草刈割产量比较

在烟、草共生期内分小区测定每种牧草分次刈割的总产量,求出每一处理单位面积的平均总产量。从表2看出,由于芜菁甘蓝的地上、地下部分都是饲料,其产量最高,其次是紫花苜蓿、一年生黑麦草和扁穗雀麦,红三叶和白三叶的产量最低。

2.3 单作与间作的经济效益比较

牧草收入按当地平均价格0.5元/公斤计算,烤烟收入根据每小区实际销售的各等级烟叶的总金额统计换算。从表3可以看出,在7个处理中,间作芜青甘蓝、扁穗雀麦、多花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的经济效益差异不显著,但都明显高于烤烟单作。红三叶和白三叶在种植第一年内的生物产量相对较低,间作地的单位面积总收入不及对照。另一方面,烤烟比牧草需要投入更多的肥料、燃料和劳工费用,烤烟和牧草的投入成本与净收益在本表中尚未准确体现。

3 结论与讨论

在调查中发现,间作牧草能有效减轻烟草花叶病、赤星病、黑胫病和蚜虫等病虫害的为害。间作选用的牧草在烟、草共生期内的株高一直低于烟株,不会与烤烟争夺空间、阳光和地力,烟草间作在改善烟叶通风透光条件的同时,还大大增加了烟株的边行优势,更有利于提高烟叶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另外,间作的牧草还能消除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并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下年烤烟的种植;刈割的牧草能直接用于牛羊饲养,能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在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的晴隆县,推行烟草间作以及烟草轮作种植模式,对于促进全县农业朝着健康持续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曾庆飞,贵州省草业研究所,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生物技术。

猜你喜欢

晴隆县效益分析
晴隆县2021年老干、老教、关工委工作培训会
晴隆县干旱特征分析
民政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坡耕地种植苎麻综合利用技术及效益分析
晴隆县关工委到三合村举办科普知识培训班
晴隆县老年羽毛球队参加全省比赛获奖
晴隆县委离退局进行“慈善一日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