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略古诗词中的意象文化

2014-07-04曹晓斌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文化意象古诗词

曹晓斌

内容摘要: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古诗词的灵魂——意象,它透射出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不同的意象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当然,同一种意象在不同的情景下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情怀。我们在阅读和鉴赏古诗词时必须具备解读这些意象的能力,且要在广泛的阅读中能举一反三,由此及彼,才有可能学好中国古诗词,才能准确领悟古诗词的真谛与精华。

关键词:古诗词 文化意象 角度情怀

一.古诗词意象的内涵

作为古诗词的灵魂——意象,它透射出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不同的意象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当然,同一种意象在不同的情景下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情怀。某个意象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和意味,这并非出于某个诗人一时的创造和灵感,而是经过历代诗人反复地继承、运用、发展而逐渐积累起来的。这些意象在其发展过程中便渐渐积累了厚厚的文化意蕴,而且有些已经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和心理积淀的一部分。

二.古诗词意象的功能与意义

在这个现代化的大都市,我们每天都要为工作与生活而奔波、劳累,如何在这个喧闹的社会中学会净化自己的心灵,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是许多人可遇不可求的“奢侈”。然而,学习中国古诗词则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既可行又可信,它能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养成我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了解了中国古诗词的意蕴对我们还有一定的美育功能,有利于激发我们的美感,进而培养我们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我们的审美想象,提高我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是人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人与环境之间有着直接的审美联系。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中国古诗词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外在形象。

三.古诗词的意象文化

意象是中国古诗词的灵魂,想要真正了解中国古诗词的意蕴就必须先了解中国古诗词的意象文化,当然,作为历史悠久的中国众多文化的一种,想要了解得透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学习和理解中国古诗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决不能急而求成,下面就结合一些大家较熟悉的诗词来分析一下几个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一)单项情怀

我们所说的意象一般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结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当然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而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不同的意象往往表达不同的含义。

1.雁

我们知道“雁”总是结伴成“人”字或“一”字形集体迁徙,因此孤雁(又名断雁,孤鸿,断鸿)也就成为诗人笔下表达自己孤苦漂泊的意象。如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中:“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在浩淼的江水与低沉的阴云之间,只有一只孤雁在凛冽的寒风中哀鸣,显得如此孤单、渺小和无助。词人自己在风雨飘摇中独自一人的孤苦与悲凉,与孤雁的这种孤独无依的形象如出一辙。

2.月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因此人们通常很自然地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联系起来。月圆便想起团圆,月缺便想起分离。可是人生总是聚少离多,且往往是月缺人也缺,月圆人却不圆。所以人看见月亮就很容易触景生情,想起自己的故乡、亲人。最典型的当是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句看似很简单,但是却将诗人思念故乡的情节表达得淋漓尽致。

3.落花

盛开的花朵总会给我们一些美好的想象,可是花落了就会让人产生一些伤感之情,所以落花就极易让人联想到美好事物的凋零、衰落。例如我们经常看到的春天的逝去、人生美好时光的流逝、青春的凋零、友人的离去乃至一切美好事物的逝去。当遇到美丽鲜活的生命在自己面前凋零时,我们的心头自然会泛起阵阵的忧伤。就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当我们正以愉悦的心情去欣赏美好时,美好却在不经意间流逝,我想面对如此情节应该很容易让人触情生情吧,更何况是历经磨难,看尽人间沧桑的杜甫呢。

4.菊花

古诗词中菊花算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一种意象了,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却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就如陶然明的《归园田居》中写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是以菊花的圣洁和不被世俗污染的清高气质来表达诗人想要远离世俗的腐败,渴望田居生活的高尚情怀。

这样类型的意象还有很多,例如“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冰雪的洁白、剔透、冷傲常常用来表现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洁;鸳鸯,指恩爱的夫妇;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另外还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很多很多不同的意象知识在我们学习中国古诗词的过程中都需要我们去了解,去探究。

(二)多项情节

以上我们谈的是不同的意象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情感,当然在学习中国古诗词时我们经常也会遇到一些意象,它们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诗人笔下表达的情感也就不尽相同。诗人笔下的杨柳是常用来表达情感的艺术意象,是饱含文化信息的情感标记。下面我们再以杨柳为例多项分析一下中国古诗词的意象文化。

1.以柳寓“离别情绪”

按照其谐音来寓情。例如柳树的“柳”与留念的“留”、柳丝的“丝”与思绪的“思”、柳絮的“絮”与离情别绪的“绪”谐音,可见与柳相关的词其谐音很多都是和人们的离别情绪的词读音相同,所以,人们常用柳树表达离别时的留念之情。

2.以柳寓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

在古代,柳树是是随处可见的树木,在街道、江河岸边、驿站甚至在家乡的宅院都会有柳树的存在。因此,游子在漂泊他乡时,看到柳树自然就很容易联想到自己家乡的柳树,进而也就会想到家乡的人和物,想到亲人相见时的温馨,而当一切幻想随着现实的残酷而烟消云散时,必然会倍感思乡。

3.以柳寓刻骨铭心的爱情

春天是万物复苏,杨柳依依的季节。当这种美好的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时,自然会使我们心情感到特别的舒畅,所以,当我们身处这种良辰美景下时,特别是在谈情说爱的时候,以天地为证,以杨柳为媒,自然会引出很多千古风流的佳话。所以在诗词中,诗人常用杨柳来表达刻骨铭心的爱情。如欧阳修《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薄暮后”。在此诗人正是以杨柳和杨花来比喻爱情,描写出了浓浓的、缠绵的爱意,使读者读后为之而感动。

4.以柳寓窈窕多姿的美女形象

柳树在柔和的春风中随风起舞,其婀娜多姿、瘦弱的柔态是极其像古代体态优柔的美女,也很像女子温柔体贴、柔情似水的性格,再有就是很多女子娇羞含蓄的特点也与柳絮的缠柔很是相似,所以,诗人也常喜好用柳来比喻美丽、柔弱的女子。如欧阳修的《玉楼春》:“黄金弄色清于粉,濯濯春条如水嫩。为缘力薄未禁风,不奈多娇长似困。腰柔乍怯人相近。眉小未知春有恨。劝君著意惜芳菲,莫待行人攀折尽。”这首诗诗人正是借用柳的形状特征形象地描写出了女子婀娜多姿的身姿与柔弱的性格,刻画出古代美女的特征,诗人也由此发出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女子的爱怜和同情。

总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意象可分为不同类型。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时灵活运用自己的大脑去探究其中的奥妙。古典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内涵,无穷的韵味,动人的情感,对后人有着永远的精神陶冶。同时对健康的民族精神和个人品格的建构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会欣赏中国古诗词可以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素质,对我们来说可算是一种净化心灵的神药,想要真正了解中国古诗词,就应该学会先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文化,惟有如此,对诗歌的理解才不会流于表面。

参考文献:

[1]陈海军.中国古典诗词意象例谈[J].湖北招生考试,2003(5)

[2]张文华,李娟.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鸿雁情结探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

[3]张广祥.古代诗词意象的内蕴[J]. 语文世界(高中版)2003(4)

[4]中国古典诗词意象例谈.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

[5]古典诗词意象拾零.http://zw.5ykj.com/s

[6]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意象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猜诗词
论《诗经》英译本中文化意象词的翻译
关于当代意象学视域中的当代艺术图像阐释
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影视翻译中文化意向的再现
汉维翻译中文化意象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