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休T台上的古代“名模”

2014-07-03云海汇图网昵图网

读者欣赏 2014年4期
关键词:张廷玉名模

文/云海 图/汇图网 昵图网

退休T台上的古代“名模”

文/云海 图/汇图网 昵图网

人生百年,谁也逃不脱『退休』两个字。与其说退休像是一道门槛,前后是云泥之判,笔者觉得退休更像是一座T台,千年以降,上面来来往往的『模特』有很多,有的人上下皆悄无声息,有的人上得轰轰烈烈、下得震惊四座。公道地说,告别的姿态确实非常重要,重要到可以让无名之辈一炮而红,让名人更添几分传奇趣闻供后人向往,抑或引以为戒。

死皮赖脸不想退:唐休璟、俞凤书

对于“进取心”过于旺盛的人来说,无论退休金多丰厚,都不及在任时手握权柄来得痛快。更何况,试想王安石退居江宁半山后买药都要自掏腰包,“不想长大”的古代官员着实比比皆是。

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三月,中书令、京师留守、加检校吏部尚书、累封宋国公的唐休璟光荣退休。对于一个入则为相、出则为将的人来说,按理也到了为自己划上完美句点的时候。但致仕在家的唐休璟显然不认可这样的做法,年过80岁雄心依旧,还想着再度入相,甚至为此给儿子娶了显贵人家的养女为妻。在“铁杵磨成针”的精神指引下,唐休璟终于在景龙三年(709年)十二月被起用为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负责监修国史。谁知心满意足的唐少师第二年清明就遇上了一桩糗事:唐中宗在梨园毬场举办了一场史上最高规格的拔河比赛,拔河队员有宰相和享受宰相待遇的官员10人,大将军3人,驸马2人,算起来一边7个人还多出1个,不是史官眼花手误就是那年代不流行无差别待遇。唐休璟徒奈人老体衰,拔河时一个不小心摔在地上,好半天爬不起来,害得唐中宗和韦后两口子笑得腰都直不起来,连宫女们也忍不住捧腹大笑。

刘基定园风光

如果说唐休璟死皮赖脸地不退休是因为“一览众山小,风光无限好”,那清同治、光绪年间,广东南海的九品官俞凤书就是为五斗米折腰的典型了。话说俞凤书因为家口多,经济负担重,年过80岁还在巡检职位上卖老命。逼老干部退休吧,明显是断人活路;不让退休吧,又显然是“死而后已”的节奏。怎么办呢?谁说官场无真情,同情心发作的南海知县杜凤治决定为下属谋福利,去上司面前替俞凤书求情,想安排他署理全省有名的肥缺—掌管

睢阳五老图轴 绢本设色 宋 佚名 弗利尔博物馆藏

《睢阳五老图》所绘睢阳五老乃是《齐东野语》所记的至和年间尚齿之会的至和五老,此作是五老之一的杜衍的门人钱明逸请人所画并亲自作序。其绘图目的在于将五老相会的故事作为一段佳话流传下去,其立意亦是根源于会昌九老的风气。

五位老人的形象虽经千年,仍栩栩如生。老人脸部特有的老人斑历历可数,慈祥、和蔼可亲的感受从画卷中静静地流露出来。作为致仕的政府高级文职官员,五位老人均有雍容、华贵的精神气象,容貌清古而威重,神色肃穆而沉静。但五人又有性格和面貌上的不同,朱贯端庄严肃,冯平安详清和,王涣沉稳凝重,杜衍幽默慈祥,毕世长则年数最尊(94岁),于耋耄老态中透露出若婴孩般的幼稚、顽皮。征收“渔税”的广州河泊所大使,可以快捷地攒一笔外快回乡颐养天年。谁想肥缺人人爱,这僧多粥少的竞争太激烈,离署理期满还早着呢,就有被替代的风声传出来,急得俞代所长连忙去求杜知县,为国发挥余热之心甚为拳拳,不仅“老泪横流”,还“长跪不起”。对于为革命事业奉献了一辈子的老同志,杜县长还能怎么说呢,于是温言宽慰,又替他去知府、藩司、巡抚面前恳求,番禺知县胡鉴也为他讲情。最后,上司挨不过两位主官都来求情的面子,终于允诺让俞代所长干满这个署理期。

“重任在肩”不让退:杨崇礼、张廷玉

大多数不退休的人是主观上不想,但也有部分人是太能干抑或对上司太有用了,愣是被“绑”在位子上不让下来。这种情况,必然会引得无数“忠君爱国”分子羡慕嫉妒恨,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却是一件令人身心俱疲、一不小心就“满身是伤”的恼人事。

作为唐朝高龄官员的代表,隋炀帝杨广的玄孙杨崇礼从太府少卿到太府卿,一直管着国库和市场贸易。这么一个油水甚肥的好职位,杨崇礼在职20年却始终清廉如一,入库实物凡是经过他手的,无不精好,且“每岁勾剥省便出钱数百万贯”。这样的下属不留用又留用谁呢,因此他深得唐玄宗的宠信,90多岁了才从户部尚书的位子上退休。能活、能干,又招领导待见得以善终,这种情况在退休秀场里实不多见。譬如张廷玉,这位终清一代汉族大臣配享太庙的唯一一人,却最终成了领导厌弃的代表。

给康熙、雍正、乾隆爷孙三代打过工的张廷玉,在第三任老板上台的那一年就已经63岁了。这把年纪了,想退下来享受一下“夕阳红”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在皇帝大过天的年代,也得看老板准不准啊。于是,张廷玉决定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在65岁那年的11月,先请辞总理事务的职务。朝廷貌似充分考虑了老干部的身体状况,乾隆不仅毫不含糊地批准了他辞去总理事务的申请,1742年时还指示,老张都年过70岁了,热不起、冷不得,没必要大清早就赶来上班,在家里养着比较好。从65岁开始的步步为营、步步突破,让张廷玉在76岁的时候自觉离退休只有一步之遥。于是,他终于向老板递交了辞职申请,可乾隆皇帝收到申请后却没答应,直接批示:张老是两朝天子的重臣,咱爱新觉罗家早把您看成是自家人了,您百年之后,您的牌位将放在我们家的祠堂里,光荣地陪我们家的老祖宗们一起光荣,您还见什么外呢?辞官归田?开玩笑吧。不准!

华灯侍宴图 宋 马远

作者以观画人的角度从户外窥见殿中人物活动的情景,并借着殿外摇曳生姿的树木和墨色浓淡烘染出的雾色变化,烘托出夜色中宫廷宴饮的欢庆气氛。

到这里,还是一幕君臣相得的和谐剧,可张廷玉为了捍卫自己合法正当的退休权,与乾隆进行了艰苦卓绝、坚定而激烈的文字斗争,几番来回终于把老板惹翻了。乾隆不但召开扩大会议,在会上达成一致共识,认定张廷玉不配进太庙陪皇上的列祖列宗,还逮着个机会,给被踢回安徽桐城老家的张老前辈开了张罚单:上交15000两白银,北京的住所抄家。一辈子伺候了三任老板的张廷玉到老反而忘了,你一副“好意我心领了”的样子,不是明摆着说金口玉言的皇帝眼瞎脑残吗?

察言观色赶紧退:范蠡、刘基

有不想退、不让退的,就自然有一看风头不对赶紧退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和《史记·货殖列传》都讲述过一位牛人:春秋时的越国大夫范蠡。他抓住越国被吴国灭亡这一最佳时机,殚精竭虑辅佐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历经二十余年的卧薪尝胆,帮助老板勾践成功击败吴王夫差,兴邦复国。作为大功臣的范蠡被勾践封为上将军。按理说,这时候应该开开心心分红利了,但范蠡这位牛人或许早就发现勾践这位老板靠不住,于是赶紧告老辞官,携西施遁入“五湖”(太湖),让跃跃欲试想烹狗藏弓的家伙来了个一脚踩空。

要说烹狗藏弓这个爱好,中国古代的皇帝们鲜少没有的,而明太祖朱元璋应该属于爱好比较强烈的那一类。身为开国功臣,刘基对于朱元璋的了解比较透彻。天下平定后,他在洪武四年(1371年)自己刚满60岁的时候就赶紧递交了退休申请。为了怕皇帝以为自己是欲拒还迎,还写了首打油诗表明自己可是玩真的:“买条黄牛学种田,结间茅屋傍林泉。因思老去无多日,且向山中过几年。为吏为官皆是梦,能诗能酒总神仙。世间万事都增价,老了文章不值钱。”这怎能不让本就准备着“磨刀霍霍向猪羊”的朱元璋满心欢喜?皇帝不仅高兴地批准了刘基的退休申请,还派人把老下属送回了老家,更给了不少赏赐。看,对于领导来说,和聪明人一起打江山确属快事,因为他们明得失、知进退,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可用之才。

范蠡西施旧渔庄

淡看浮华早想退:陶弘景、马直温、刘墉

当然,在中国古代,也不是每一位想退休的官员都是因为头顶上的刀子随时都可能掉下来。总会有一些人,人家就是当官没瘾,就是觉着“久在樊笼里,不得返自然”,就是想无官一身轻。

南朝梁代有位爱退休的积极分子,名叫陶弘景。这位仁兄36岁就提前退休了,自号“华阳隐居”。不过人家不是为了拿着退休金发展第二产业致富,而是果真潇洒地过起了隐居生活。梁武帝继位后,曾派人进山请他出来做官,但人家陶弘景是真的不爱上班,如果赤裸裸地拒绝皇帝,这一来显得没礼貌,二来有可能会被杀头。推辞嘛还是得讲究点说学逗唱,都不行的话还可以来些琴棋书画。陶弘景就画了两头牛,一头悠闲自在地吃草,一头被人套着笼头,牵着鼻子,被鞭子抽得可怜兮兮的。他还在画上题诗:“眼前流水自悠悠,歇卧偷闲恋绿畴。笑看金笼牵鼻去,等闲落得用鞭抽。”这样一来,拒绝得既含蓄又艺术,想必很对梁武帝的脾胃,至少皇帝没有生气,没有硬来个三顾茅庐,牛不喝水强按头。梁武帝虽然没有再请他出来做官,但经常以书信的方式向其请教朝廷大事,因此陶弘景被人称为“山中宰相”。

辽朝末年,官拜金紫崇禄大夫的马直温退休了,他的妻子祝贺他说:俺嫁给你这老头子都50年了,三千青丝变成一撮白线团,儿孙满堂,家事井然,但老家的田地和菜园都快荒了。好不容易你被批准退休了,咱俩这不正好“携手东归,渔阳山水,自古清秀,乐时娱燕,斯于偕老,岂不美欤?”马夫人描绘的美好退休生活让马大人瞬间觉得满心欢喜,高高兴兴地就带着老婆回老家弄园子去了。

笑看浮华、无意功名利禄的同志还有很多。为什么刘墉“刘罗锅”喜欢在电视上和皇上斗智斗勇呢?也许就是因为人家其实对于工作和工资没有太大的欲望。他退休后写过一副对联:“粗茶淡饭布衣裳,这点福让老夫消受;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由儿辈担当。”悠哉的小情绪得瑟得一览无余。

猜你喜欢

张廷玉名模
张廷玉配享太庙风波
张廷玉少说多做会干事
张廷玉训子
张廷玉训子
张廷玉不攻人短
联墨双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