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方《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的真实性与倾向性

2014-06-30龚祎

文学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倾向性真实性

龚祎

内容摘要:方方新作《涂自强的个人悲伤》通过农村青年涂自强的个人奋斗悲剧为我们展示了当今时代症候:农村孩子的上升渠道日益收窄,社会阶层固化日趋严重。中国梦不仅仅是国家的强大,更要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我们的社会有必要也有义务让更多青年圆自己的梦,方才能圆中国梦。本文将采用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从真实性、倾向性、社会效果三大方面分析文本。

关键词:《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真实性 倾向性 社会效果

方方的小说总是体现出对时事关注的热忱和巨大的社会责任感,新作《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正是这样的作品,一部触人心弦、催人泪下的个人奋斗史。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蚁族艰辛奋斗的悲剧故事:山沟里的涂自强是家乡头一个考上大学的贫寒农家子弟,带着村民们盼他“当大官”光宗耀祖的殷切期望,带着乡亲们用零钱帮助凑上的部分学费,他一路徒步打工来到武汉读书。大学四年,涂自强一方面勤工俭学,一方面为节省用度不敢回家。正在他拼命苦读想要考研的时候,家乡传来噩耗:涂自强父亲因为村子在上面“没人”,遭遇祖坟被修路破坏的变故,急气而亡;母亲因老屋被暴雪压塌,屋毁受伤急需照料——涂自强只得放弃考研,将母亲接到武汉同住,面对毕业即失业的窘境,他四处奔走谋职,艰难度日,过着典型的“蚁族”生活。由于母亲无法适应城市生活,谋生又历尽艰辛,涂自强积劳成疾,在安顿好母亲之后默默死去。

面对当今时代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社会阶层固化日趋严重、穷困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社会问题,方方敏锐觉察到以涂自强为代表的一代青年,梦醒难以实现,个人奋斗的悲剧意味,他们的悲伤不仅仅是个人悲伤,更是一代人的悲伤,是一个时代的悲伤。我们今天的时代已经不像过去的时代,正如方方在封底所说:“我们有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个人奋斗给予充分肯定的时代——里成长。在那样的社会土壤里,我们眼里没有官宦,概念中没有富二代,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本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才会让涂自强这样的年轻人处处不顺,事事艰难呢?在一个没有公平的时代,他的悲伤注定不只是个人悲伤。”作品蕴含了深刻的社会历史内容,本文将采用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对小说展开分析。

一.真实性——当代贫困大学生的再现

真实性指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实际生活的对应程度,它是作品的艺术形象与作者的真情实感、读者的真实感受的统一。

(一)熟悉的贫穷与熟悉的苦难

涂自强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半部分主要叙述他入学前后以及他的大学生活,贫穷是这个阶段的基调:涂自强上高中时吃不饱;走路去武汉上大学,途中去工地打工;家里勒紧裤腰带东拼西凑涂自强才勉强缴上学费;到了大学,去食堂打工、做家教;因为贫穷谈不了恋爱;上了大学才见到电脑、才知道网络……这部分的叙述中规中矩,里面所描绘的这些情节,在无数——真的是无数,描写乡下孩子考上大学的文学作品中均出现过——当然,它们都是存在的事实,给人感觉“熟悉”也无可厚非。后半部分的故事则急转直下,苦难成为该阶段的关键词:恰逢考研期间,父亲病逝;辛苦工作的年终奖无影无踪;将母亲接到武汉生活得磕磕碰碰;最后被检查出了肺癌晚期……

(二)醒目的二元对立世界

在小说中,城市人和乡下人的差异刺眼,泾渭分明。从涂自强进寝室那一刻,这种差异就已经开始显现:只有涂自强赶着到处打工;同寝室的人老早就买了电脑和手机,涂自强方才对这些东西有概念;食堂里帮厨的女生,曾与涂自强“志同道合”,但因为涂自强的贫穷,她傍了“有实力的人”;赵同学有钱去了美国,其他城里的同学都纷纷有了好着落,而涂自强只能是蚁族的命运…… 城市不仅仅意味着经济发达,而且象征着有关系、有背景;农村则意味着一无所有,甚至连翻身机会也没有。

或许这些贫穷与苦难,以及城乡对立,不免有所夸张,但文学之为文学,既源于生活,也要高于生活。方方通过这部新作为我们展现了当今的时代症候,个体仍在,个人奋斗仍在,但可供栖身的时代环境早已非旧时物,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注定无可避免。

二.倾向性——个人奋斗与时代症候

倾向性是作家通过作品中艺术形象所流露出来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它是作家社会立场和思想观点的体现。

涂自强终其一生的个人奋斗,换来的仅仅是蚁族艰辛的生活与肺癌晚期的诊断结果,让读者读罢,感到压抑和沉重。文章末尾的问句,“果然就只是你的个人悲伤吗?”更是点明主旨。方方借此想说明,我们的时代出现问题了,上世纪“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个人奋斗的成功在当今时代却不能使个人梦想实现。方方说,“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才会让涂自强这样的年轻人处处不顺,事事艰难呢?在一个没有公平的时代,他的悲伤注定不只是个人悲伤”。失去了公平的希望,规训了梦想的多元,是这个时代的病症。若个人的悲伤牵动起集体的泪腺,就显示出危险的信号,顽疾难去,初始或许只是某些个体受到损害,但长远观之,必会影响整体社会的根基,不可不审视细察之。只有消弭了悲伤的根源,涂自强们才能够真实地触摸“黑暗中花团锦簇的光芒”,生存不再是一件徒然的事,才能说这个时代的症候从我们身旁远离。

三.社会效果——让更多青年圆梦

社会效果强调注重文学的认识价值和教育作用。要求文学作品通过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具体描绘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社会风尚,使读者获得丰富生动的社会历史知识,提高人们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要求文学担负起针砭时弊和激励民众的功用,引导人们参与社会、改造社会。鼓励和支持文学作品歌颂美好的心灵,揭露和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特别是通过艺术形象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激发人们追求真理的欲望。

近年来写底层文学的作品层出不穷,《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重要选刊都予以转载,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在不久前出版了单行本,评论界也一致给予好评。读者为之震撼动容。不得不承认,虽然小说存在某些瑕疵,但小说在个人奋斗与时代症候这个社会焦点问题中引发的警示意义是强烈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就是一个很残忍的存在,几乎让人看不到力量或者希望。它所写的是这个时代的创痛。这种痛又发生在这个时代里本该最具朝气的青年人身上。然而,他们没有呐喊,只是默默地承受。再刨根问底,这是一个怎样腐烂的世界才会有如此原罪?endprint

一个国家的进步,刻印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与青年座谈时饱含深情地说,要“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此情殷殷,发人深省。曾经美国用美国梦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变命运。而如今在中国,虽然国家倡导中国梦,媒体鼓吹中国梦,然而中国梦是什么?是农民的土地不被抢占,是农民工能按时拿到的血汗钱,是城市贫民窟不被强拆,是大学毕业生不会毕业就失业,是大城市的房租别高的离谱,是过年回家时候的一张车票……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调查:农村孩子的上升渠道正在收窄,社会阶层固化趋势加强。近20年来,农村孩子上北京大学的比例由以往的30%下降到今天的不足10%。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对于农家子弟而言,起跑线不是在零点,而是在负10米、负20米乃至更远。走进高校已属不易,走出高校更加艰难。一面是读书成本居高不下,一面是就业渠道日益逼仄,社会阶层固化的趋向短期内难以改变,富者恒富,贫者恒贫,两极分化逐渐加大,这不能不说是让每一个年轻人感到沉重的严酷现实。

涂自强是无数普通中国农民儿子的典型代表,他朴实、勤劳、聪慧,对生活怀着朴素而平实的希冀,从无过分的奢求。我们这个社会有责任让这样的孩子经过艰苦奋斗吃得饱饭、买得起房、过得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我们理应让每一个梦想都能展开隐形的翅膀,都能开出现实而绚丽的花朵;让每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寒门子弟都有足够的平等机会和上升空间,都可以凭借自身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改变命运。

四.结语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的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GDP排名跃居第二。但是反观我们的国民,国富民不富,存在严重的隐患。中国梦是植根于每一个国民梦想的基础上而建立的宏大梦想,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如果青年的梦想得不到实现,中国梦就可能仅仅是一个梦了。我们的时代有必要也有责任做出改变,让更多青年圆梦!让中国梦牵系着每一位国民的梦一起腾飞!

参考文献:

[1]方方: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5

[2]胡亚敏,王先霈.文学批评导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孙晗丹:两股社会势力的激烈冲突——用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分析冰心小说《斯人独憔悴》.青春岁月.2013.7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倾向性真实性
Van lier真实性原则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分析我国体育新闻报道中的倾向性文献综述
民族地区中等卫生学校女生选择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
恩格斯的文艺意识形态观探微
两篇调查性报道的有益启示
论汪曾祺小说的真实性和倾向性
文化适应视角下的中介语倾向性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