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技术条件下重庆新闻资源综合使用运行机制研究①

2014-06-28代金平

关键词:运行机制重庆资源

徐 强,代金平

(1.重庆邮电大学 党委宣传部,重庆400065;2.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065)

新闻资源是指新闻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资源,具体包括新闻环境资源、新闻信息资源、新闻受众资源和新闻媒介资源[1]。这里的新闻资源特指新闻信息资源。随着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成熟,实现随时获取、按需使用的新闻资源成为可能,为新闻资源的综合性使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重庆新闻资源综合使用现状

重庆新闻资源主要包括重庆市内所有报纸、电视、广播、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官方微博、手机报、APP客户端、微信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所形成的新闻信息资源。2000年以来,重庆新闻资源整合稳步推进,新闻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

(一)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新闻资源整合实现了新飞越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是以《重庆日报》为龙头组建的党报集团。2001年10月成立以来,它依托传统报刊资源优势,延伸报刊的内容和品牌,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实现了全媒体和报业数字化转型,已发展成为拥有l5报、4刊、l3网、20多家经营性公司的综合性传媒集团[2]。特别是以华龙网作为重庆报业集团新闻资源的综合使用运行平台,整合、优化和利用集团所有的新媒体新闻资源,创新重庆报业集团新闻资源综合性使用的运行平台、运行方式、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实现了“三大突破”①“三大突破”:一是突破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边界,组建了重庆华龙网传媒有限公司;二是突破地域界限,实行强强联合,与腾讯公司合资创办腾讯大渝网,与百度公司合资创办重庆 百度网;三是突破行业边界,与国家工信部和重庆中小企业局合作创办了中小企业网。,建立了“两大平台”②“两大平台”:一是建立了集团EIP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全集团管理数字化;二是建立了集团数据库平台,用数字技术整理《重庆日报》历史报纸10多万个版。和“一报一网”模式。同时,在互动、整合的基础上,对新闻采编、经营管理等进行流程再造,打破原有资源割裂、各自为政的传统格局,构建起符合全媒体特点的运行机制。当前,重庆报业集团正按照“整合资源”的原则,大力推进传统平面媒体向全媒体的转型升级,加速集团新闻的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形成集报刊、网络、手机、微博、音视频等多种现代传播手段为一体、全媒体发展和产业集群的格局,进一步提升集团的新闻传播力、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新闻资源整合实现了新发展

2004年11月,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正式挂牌成立。经过10年的跨越发展,该集团坚持以广播电视为主业、兼营相关产业的发展战略,拥有22个广播电视频率频道,其中,电视频道16个,广播频率6个,已经成长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品牌影响的省级广电媒体之一。其中,重庆卫视新闻频道强化节目直播,直播量占每日自制节目总量的85.8%,民生新闻栏目《天天630》是重庆地区影响力最强的电视节目。广播频率在本地的平均收听份额达到85%以上,全天播音超过141个小时,自办节目量超过100小时/日。全市数字电视用户累计达到327.4万户,互动终端数达到90万台,在册宽带用户达到15.6万户[3]。2009年9月投入运营的广播制播系统能满足8个频率的广播直播需求,在国内率先实现了采、编、制、播、存等全流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文件化。该集团现已基本完成全媒体的发展布局,初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重庆视界网是由重庆广电集团主办、国务院新闻办批准的首批省级重点新闻网站,是重庆主要的网络媒体之一。2007年8月,重庆视界网成功改版上线,整合了重庆广电集团旗下的各子网站,并依托重庆广电整个集团的广播电视节目资源优势,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正发展成为一个以网络音视频为主,集新闻、信息娱乐、服务为一体,具有互动特色的综合性宽频门户网站,为网民提供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讯和服务[4]。2013年1月,视界网全新上线并迅速发展,以此为基础打造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以重庆广电集团精品音视频节目为基础内容,以“资讯+服务+商务”为主体架构,立足本土、突出特色、强化互动,旨在通过网络平台展示重庆、服务重庆,其核心内涵为“全景重庆”。

(三)重庆华龙集团网新闻资源整合形成了新格局

2014年2月,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是以华龙网为基础组建而成的网络媒体集团。华龙网成立于2000年12月,是经国务院新闻办批准的首批省级重点新闻网站,也是重庆唯一拥有新闻采访权的网络新闻媒体。经过13年的努力,华龙网目前已发展成为集数字报、广播、电视、网络、手机、微博、微信、户外LED、杂志“九媒一体”的重庆首个全媒体网站。其公信力、影响力不断提升,逐渐成为推动重庆市互联网事业健康发展、传播正能量的主力军。2013年底,华龙网在全国省级重点新闻网站中排名前三、西部第一,日均发稿达到5 000条,其中原创新闻、评论达到110条,“九媒一体”日均影响受众达到2 000万人次[5]。

二、云技术为新闻资源综合性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和难得机遇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这个名词是由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于2006年8月9日在搜索引擎大会上第一次提出的。云计算构想一经提出,立刻在全球信息产业界与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产业界,2006年谷歌推出了“Google101计划”,并正式提出“云计算”的概念和理论。随后微软、IBM、亚马逊、雅虎、Sun、思科、惠普、英特尔等公司,围绕云计算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纷纷斥巨资,迅速推出一系列令人炫目的重大项目与计划、重大举措等。在研究领域,IEEE收录云计算相关论文数据库中使用的关键词“cloud computing”并按照年度进行检索,从2006-2011年,收录的云计算相关论文数量分别为248、277、504、1 212、2 607 和 3 822 篇。可见,从2008年开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研究人员投入到云计算研究中。在信息产业规划方面,全球各国政府不遗余力地规制了一系列云计算相关的计划。比如,2011年美国发布“联邦云计算战略”,规定在所有联邦政府信息化项目中云计算优先;欧盟制定了“第七框架计划(FP7)”,推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英国实施政府云(G-Cloud)计划,日本实施“霞关”云计算计划,等等[6]。

在中国,云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基本与国外同步。2006年至2010年之间,中国云计算产业还处于培育阶段,主要是技术储备和概念推广,以政府公共云建设为主;2010年至2014年之间,已处于发展阶段,产业高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商业模式逐步成熟。就国家层面而言,2010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把云计算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列为发展重点,并且要求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的建设。国家发改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10月下发的《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明文规定,把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确定为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决定》都把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来强调。2012年国务院发布《“十二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在七个“重点发展方向”中明确指明云计算发展的规划与目标,并将云计算工程列为规划中的“重大工程”等。就各省、直辖市、试点城市而言,纷纷推出促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的规划、措施,抢占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先机。比如,北京推出“祥云工程”,制定云计算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上海推出“云海计划”,抢占云计算产业的制高点;无锡推出“太湖云谷”,政府助力打造中国最早的云计算中心;深圳推出“华南云计算中心”,打造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广州推出“天云计算”,拟建亚太智慧城市;重庆推出“云端计划”,促进高附加值产业发展;西安推出“双云战略”,宁波推出“星云计划”,等等。云计算运用主要涉及政府及其公共事业云服务(如“政府云”、“公共服务云”等)、行业应用云(如制造业、金融与能源、医药医疗、教育、电信、电子商务等)和个人应用云服务(如个人储存云之“金山快盘”、“手机移动之云计算”等)。进入2014年后,云计算市场进入快速成熟阶段。

云计算是随着计算、存储以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接入服务模式。从IDC运营服务的角度理解,云计算即Everything as a Service;在基础设施层,对应的是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提供计算、储存、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硬件和软件;在应用层,对应的是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从用户的角度看,云计算以公开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中心,提供快速、便捷、安全的数据储存和网络计算服务,即让互联网成为每一个网民的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7]。因此,云计算服务即“云服务”需要服务提供者架设出规模巨大的数据库和储存中心,能够实现海量存储,具有出色的安全性、高度的隐私性和可靠性,能满足用户计算、储存、应用等需求。由于云计算拥有如此超大的规模、超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存储能力、数据与应用共享性高、数据的管理成本低等特点和优势,为重庆市新闻资源的综合利用、开放、共享带来了新的机遇,为重庆打造“新闻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发展环境。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合理整合和综合利用重庆市新闻资源。目前,重庆市有报纸45种[8],在渝网络新闻媒体12家,拥有重庆报业集团、重庆广电集团和重庆华龙网集团等3大媒体集团。但是,这些媒体的新闻资源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重复太多,搜索不便,查找困难,共享率低。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与技术的日趋成熟,将为解决新闻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云计算通过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新闻资源的全面整合,既能够解决数据冗余问题,又能够为用户提供便捷、快速、安全、可靠的重庆新闻云一站式服务。

二是有利于建设统一的重庆新闻资源共享平台。如何建设统一的新闻资源共享平台是困扰新闻资源开放共享、综合使用的突出问题。云计算出现以前,各新闻媒体都创建了各自的新闻资源使用平台。用户要访问、查找、阅读、共享相关新闻资源,只有到相应的新闻资源平台上才能实现。云计算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为建立统一的重庆新闻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用户共享新闻资源的需求,可以随时随地查阅所需的新闻信息资源。同时,云计算强大的数据存储能力和统一的一站式服务,使建立移动的新闻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成为可能。用户不必仅局限于台式电脑才能查阅新闻信息,也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

三是有利于新闻信息资源的上传、管理与保存。新闻信息资源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它的上传和过往新闻资源的保存是重庆新闻媒体单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随着重庆新闻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重庆新闻媒体单位可以将其外包给云计算供应商,让云计算供应商来进行新闻信息的上传和过往信息的保存和管理;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进行监督和约束供应商,降低新闻媒体单位管理新闻信息资源的成本。

三、云条件下重庆新闻资源综合利用的运行机制

要充分实现云条件下重庆新闻资源综合利用,必须打造安全、可靠、稳定的“重庆新闻云”技术平台,建立健全云条件下重庆新闻资源综合利用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重庆新闻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更好地为广大用户提供便捷、高效、共享的新闻资源。

(一)打造“重庆新闻云”技术运行平台

打造“重庆新闻云”技术运行平台,是建立健全云条件下重庆新闻资源运行机制的前提和基础。重庆新闻云平台包括基础设施、管理平台、虚拟化和应用服务四个子平台(见图1)。其中基础设施平台主要包括计算、存储、网络等设备,是云平台的硬件支持系统,采用x86架构、Power体系等刀片服务器、支持一台SAN的存储设备,存储容量1 TB,支持Windows、Linux和Unix等操作系统,配置相应的管理平台和I/O节点设备。管理平台管理虚拟机迁移、物理机迁移、备份恢复、资源调度等以满足业务系统的高性能要求。虚拟化平台主要通过虚拟化技术屏蔽底层的硬件差异,实现对计算和存储、数据和用户等资源的高效部署和管理,为用户使用提供稳定、安全的环境。

图1 “重庆新闻云”运行平台示意图

所有的数据在云平台的服务器上按照指定的步骤处理(见图2),首先将反动、谬误、不科学、负面的新闻去掉或者屏蔽,然后将数据中出现超过一定频率的敏感关键词标记下来进一步处理,根据管理员设定的相异阈值将有关不同新闻事件的数据划分开来,再根据相容阈值将重复、多余的数据去掉,剩余有用的、不重复的数据在添加特征字符串之后分布存储到数据服务器上,将索引表放到Master服务器上,以提供查询和搜索服务。用户在远程客户终端访问云端平台,通过向Master服务器申请浏览、查询、收藏和订阅服务,获得Chunk服务器索引,Chunk服务器在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之后,将用户的请求返回至客户终端。管理员通过管理终端设定阈值、删除负面新闻、设置权限、屏蔽谬误信息以及对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云端服务为客户端提供各种应用服务,能够充分和多样化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浏览、查询、收藏和订阅四类服务。新闻云平台实现对所有资源的集中管理、监控和调度,提供完整的用户计算资源申请、审批、调配的服务流程管理。

图2 “重庆新闻云”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

(二)云条件下重庆新闻资源的运行机制

云技术条件下新闻资源的综合使用运行机制是构建“重庆新闻云”的关键。为了扎实推进“重庆新闻云”的建设与管理,笔者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研究“重庆新闻云”的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保障运作机制。成立“重庆新闻云”领导小组,负责“重庆新闻云”的建设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重庆市委宣传部,由市委宣传部牵头,重庆报业集团、重庆广电集团、重庆华龙网集团等协调配合,市委宣传部新闻处督办检查,确保“重庆新闻云”的顺利建设与运行。

二是建立健全咨询和评估运行机制。成立“重庆新闻云”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对“重庆新闻云”建设的咨询和指导工作。依托重庆新闻管理机构、新闻单位和有关高等学校等单位组建“重庆新闻云”研究中心,开展“重庆新闻云”发展方案、战略、规划与机制的研究制订等工作。

三是建立健全政府政策支持的运行机制。建议市政府加大对“重庆新闻云”建设的统筹与投入,创新政府扶持资金的有效动态支持机制,加强对“重庆新闻云”技术平台的开发与建设、新闻资源池的开发与应用、新闻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四是建立健全人才支撑运行机制。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注重“重庆新闻云”人才培养,加强新闻人才再教育,培育一批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将“重庆新闻云”建设的急需人才纳入重庆市重点人才支撑计划,为重庆新闻云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五是建立健全宣传教育运行机制。宣传报道云计算的相关科技知识和广泛应用的成功实践案例,宣传报道“重庆新闻云”使用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分批分期组织广大用户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用户的相关科技素养,提高“重庆新闻云”的应用能力,激发用户使用“重庆新闻云”的热情,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以重庆各级政府为主导、各主要新闻媒体和用户为主体的宣传教育运行机制,努力提高“重庆新闻云”的知名度、影响力、美誉度和软实力。

[1]蔡雯.对“新闻资源”的理论思考[J].新闻界,2003(1):11.

[2]黄平,崔健.重报集团: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J].传媒,2014(1):44.

[3]重庆广播电视集团简介[EB/OL].[2014-02-15].http://www.cbg.cn/jianjie/.

[4]重庆视界网借力方正电子实现嬗变[EB/OL].(2007-09-05)[2014-02-15].http://info.broadcast.hc360.com/2007/09/051433103967.stml.

[5]谭柯,张春莲.重庆华龙网集团揭牌,“看重庆”新闻客户端上线[N].重庆商报,2014-02-25.

[6]李天目,韩进.云计算技术架构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3-4.

[7]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09)[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90.

[8]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重庆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301.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重庆资源
重庆客APP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资源回收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