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起点,小台阶,化抽象为形象

2014-06-28赵丽

中学课程资源 2014年4期
关键词:电子式教学设计

赵丽

摘 要:离子键是高中化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笔者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知识变为生动形象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想象表象,从而加强学生化抽象为具象的能力,提高其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离子键 教学设计 化抽象为形象 电子式

一、教材分析

化学键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的第三节。这部分知识在必修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了化学反应的实质,为学生今后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这个学习过程也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所以这一课时无论从知识性还是从思想性来讲,在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化学键的相关知识在整套高中化学教材中以螺旋式上升的形式呈现。根据课程标准,有关化学键的知识,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教学要求,相对简单、基础、系统的知识将在选修模块中进行学习。

本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离子键的内容,第二部分是共价键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化学键的内容。笔者讨论的主要是第一课时——离子键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重点是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以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是离子键的概念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学情分析

初三化学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Na+与Cl-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NaCl,他们也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但并不了解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化学键的概念。

本节课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于形象思维这一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应该以低起点、小台阶,从生动的直观现象到抽象思维,再从抽象思维到实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形象。

三、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调味品是什么?是食盐。食盐对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钠和氯气是如何形成氯化钠的?是什么样的作用力使得Na+和Cl-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投影]第三节——化学键

[实验]钠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

[观察]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有大量的白烟生成。白烟就是氯化钠的固体小颗粒,叫作氯化钠晶体。

[讨论]从微观角度,用原子结构知识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

[动画]NaCl的形成过程。

[展示]NaCl晶体的空间结构模型。

[设疑]根据原子的半径大小判断Na+、Cl-; Na+ 与 Cl-相连,它们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既没有相互远离,也没有无限靠近,这是为什么呢?Na+ 与 Cl-之间究竟存在哪些作用力呢?

[讨论]没有相互远离,说明粒子之间有引力存在,Na+带正电,Cl-带负电,异性相吸;没有无限靠近,说明它们之间有斥力,斥力来自阴阳离子原子核之间的排斥、电子与电子之间的排斥。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是一对矛盾因素,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平衡点呢?Na+ 与 Cl-不停运动,它们相互靠近,当接近到一定距离时,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就达到了一个平衡,阴阳离子之间就形成了稳定的静电作用。这个时候如果双方再靠近,斥力就起主导作用,将它们分开。如果双方远离,引力就起主导作用。就像弹簧,压它,它就反弹;拉伸它,它就收缩。

[介绍]把阴阳离子之间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真实存在的相互作用称之为离子键。

[投影]离子键

[小结]①成键微粒: 和 。

②相互作用: (包括 和 )。

③形成条件:活泼金属元素(Ⅰ A、Ⅱ A)和活泼非金属元素(ⅥA、ⅦA)间。

④成键过程:

[思考]在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中,原子的哪部分发生了变化?

[过渡]从图上看,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物质形成的过程是比较麻烦的,那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表示离子键的形成呢?

[介绍]电子式的概念。然后举例、练习、纠错。

电子式的书写:

a.原子:写出3~9号元素原子的电子式

b.简单阳离子:一般直接用 表示,如钠离子、镁离子的电子式分别为 、 。

c.简单阴离子:非金属阴离子的电子式要做到“二标”,即标“ ”和“ ”。

写出F-、Br-、S2-的电子式: 、

、 。

[过渡]已知Na+ 与 Cl-之间能形成离子键,像氯化钠这样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作离子化合物。

[设疑]除了氯化钠之外,还有哪些物质是离子化合物?

[讨论]氯化镁、氧化钙、氢氧化钠、碳酸钙、硝酸铵等是不是离子化合物?

[观察]从组成上看,离子化合物有什么样的特点?

[讨论]阳离子都是活泼金属阳离子或氨根,阴离子是活泼非金属元素或氢氧根、酸根。

[小结]组成:

a.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

——典型金属氧化物(Na2O、CaO、Na2O2等)

b.活泼金属阳离子与OH-形成的化合物

——强碱(NaOH、KOH等)

c.活泼金属阳离子(或NH4+)与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大多数盐( NaCl、K2SO4、NH4NO3等)

[过渡]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它的电子式也应该是由阴阳离子的电子式构成的。

简单离子化合物:举例、练习、纠错。

强调相同离子不能合并分析的原因。

AB型:例Na+[×Cl ]-

A2B型:例Na+[×O×]2-Na+

AB2型“:例[ Cl×]-Mg2+[×Cl ]-

[过渡]有了前面的基础,就可以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了,以MgBr2为例:

Br + Mg + Br ■ [ Br ]-Mg2+[ Br ]-

[介绍] 式中的 “+”表示“相遇”;

“■”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表示“形成”,不能用“=”。

[练习]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BaO 。

K2S 。

CaF2 。

[小结]

[作业]完成学案上的课后练习。

四、教学反思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也就是说,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学生的学习规律是教师从事教学的科学依据。所以在本节课中,从问题入手,以实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动画演示来形象展示NaCl的形成过程;通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问题讨论,揭示了离子键的形成原因,让学生深刻理解离子键的实质。把本来很抽象的知识变为生动形象的内容,以揭示宏观现象与微观粒子运动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培养了他们质疑、求实、创新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思维。

电子式书写也是本节的一个难点。学生容易混淆概念、书写混乱,不能把握一般现象和特殊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笔者把原子的电子式、简单离子的电子式、简单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及其形成过程分割开来、穿插进去,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降低了教学难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选优”。一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实行选优组合、灵活运用。笔者在尝试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也遇到了很多困惑,但始终抱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且践且行。

参考文献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摘 要:离子键是高中化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笔者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知识变为生动形象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想象表象,从而加强学生化抽象为具象的能力,提高其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离子键 教学设计 化抽象为形象 电子式

一、教材分析

化学键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的第三节。这部分知识在必修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了化学反应的实质,为学生今后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这个学习过程也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所以这一课时无论从知识性还是从思想性来讲,在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化学键的相关知识在整套高中化学教材中以螺旋式上升的形式呈现。根据课程标准,有关化学键的知识,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教学要求,相对简单、基础、系统的知识将在选修模块中进行学习。

本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离子键的内容,第二部分是共价键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化学键的内容。笔者讨论的主要是第一课时——离子键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重点是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以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是离子键的概念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学情分析

初三化学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Na+与Cl-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NaCl,他们也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但并不了解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化学键的概念。

本节课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于形象思维这一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应该以低起点、小台阶,从生动的直观现象到抽象思维,再从抽象思维到实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形象。

三、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调味品是什么?是食盐。食盐对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钠和氯气是如何形成氯化钠的?是什么样的作用力使得Na+和Cl-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投影]第三节——化学键

[实验]钠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

[观察]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有大量的白烟生成。白烟就是氯化钠的固体小颗粒,叫作氯化钠晶体。

[讨论]从微观角度,用原子结构知识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

[动画]NaCl的形成过程。

[展示]NaCl晶体的空间结构模型。

[设疑]根据原子的半径大小判断Na+、Cl-; Na+ 与 Cl-相连,它们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既没有相互远离,也没有无限靠近,这是为什么呢?Na+ 与 Cl-之间究竟存在哪些作用力呢?

[讨论]没有相互远离,说明粒子之间有引力存在,Na+带正电,Cl-带负电,异性相吸;没有无限靠近,说明它们之间有斥力,斥力来自阴阳离子原子核之间的排斥、电子与电子之间的排斥。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是一对矛盾因素,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平衡点呢?Na+ 与 Cl-不停运动,它们相互靠近,当接近到一定距离时,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就达到了一个平衡,阴阳离子之间就形成了稳定的静电作用。这个时候如果双方再靠近,斥力就起主导作用,将它们分开。如果双方远离,引力就起主导作用。就像弹簧,压它,它就反弹;拉伸它,它就收缩。

[介绍]把阴阳离子之间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真实存在的相互作用称之为离子键。

[投影]离子键

[小结]①成键微粒: 和 。

②相互作用: (包括 和 )。

③形成条件:活泼金属元素(Ⅰ A、Ⅱ A)和活泼非金属元素(ⅥA、ⅦA)间。

④成键过程:

[思考]在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中,原子的哪部分发生了变化?

[过渡]从图上看,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物质形成的过程是比较麻烦的,那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表示离子键的形成呢?

[介绍]电子式的概念。然后举例、练习、纠错。

电子式的书写:

a.原子:写出3~9号元素原子的电子式

b.简单阳离子:一般直接用 表示,如钠离子、镁离子的电子式分别为 、 。

c.简单阴离子:非金属阴离子的电子式要做到“二标”,即标“ ”和“ ”。

写出F-、Br-、S2-的电子式: 、

、 。

[过渡]已知Na+ 与 Cl-之间能形成离子键,像氯化钠这样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作离子化合物。

[设疑]除了氯化钠之外,还有哪些物质是离子化合物?

[讨论]氯化镁、氧化钙、氢氧化钠、碳酸钙、硝酸铵等是不是离子化合物?

[观察]从组成上看,离子化合物有什么样的特点?

[讨论]阳离子都是活泼金属阳离子或氨根,阴离子是活泼非金属元素或氢氧根、酸根。

[小结]组成:

a.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

——典型金属氧化物(Na2O、CaO、Na2O2等)

b.活泼金属阳离子与OH-形成的化合物

——强碱(NaOH、KOH等)

c.活泼金属阳离子(或NH4+)与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大多数盐( NaCl、K2SO4、NH4NO3等)

[过渡]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它的电子式也应该是由阴阳离子的电子式构成的。

简单离子化合物:举例、练习、纠错。

强调相同离子不能合并分析的原因。

AB型:例Na+[×Cl ]-

A2B型:例Na+[×O×]2-Na+

AB2型“:例[ Cl×]-Mg2+[×Cl ]-

[过渡]有了前面的基础,就可以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了,以MgBr2为例:

Br + Mg + Br ■ [ Br ]-Mg2+[ Br ]-

[介绍] 式中的 “+”表示“相遇”;

“■”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表示“形成”,不能用“=”。

[练习]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BaO 。

K2S 。

CaF2 。

[小结]

[作业]完成学案上的课后练习。

四、教学反思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也就是说,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学生的学习规律是教师从事教学的科学依据。所以在本节课中,从问题入手,以实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动画演示来形象展示NaCl的形成过程;通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问题讨论,揭示了离子键的形成原因,让学生深刻理解离子键的实质。把本来很抽象的知识变为生动形象的内容,以揭示宏观现象与微观粒子运动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培养了他们质疑、求实、创新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思维。

电子式书写也是本节的一个难点。学生容易混淆概念、书写混乱,不能把握一般现象和特殊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笔者把原子的电子式、简单离子的电子式、简单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及其形成过程分割开来、穿插进去,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降低了教学难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选优”。一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实行选优组合、灵活运用。笔者在尝试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也遇到了很多困惑,但始终抱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且践且行。

参考文献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摘 要:离子键是高中化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笔者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知识变为生动形象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想象表象,从而加强学生化抽象为具象的能力,提高其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离子键 教学设计 化抽象为形象 电子式

一、教材分析

化学键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的第三节。这部分知识在必修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了化学反应的实质,为学生今后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这个学习过程也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所以这一课时无论从知识性还是从思想性来讲,在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化学键的相关知识在整套高中化学教材中以螺旋式上升的形式呈现。根据课程标准,有关化学键的知识,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教学要求,相对简单、基础、系统的知识将在选修模块中进行学习。

本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离子键的内容,第二部分是共价键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化学键的内容。笔者讨论的主要是第一课时——离子键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重点是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以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是离子键的概念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学情分析

初三化学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Na+与Cl-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NaCl,他们也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但并不了解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化学键的概念。

本节课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于形象思维这一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应该以低起点、小台阶,从生动的直观现象到抽象思维,再从抽象思维到实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形象。

三、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调味品是什么?是食盐。食盐对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钠和氯气是如何形成氯化钠的?是什么样的作用力使得Na+和Cl-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投影]第三节——化学键

[实验]钠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

[观察]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有大量的白烟生成。白烟就是氯化钠的固体小颗粒,叫作氯化钠晶体。

[讨论]从微观角度,用原子结构知识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

[动画]NaCl的形成过程。

[展示]NaCl晶体的空间结构模型。

[设疑]根据原子的半径大小判断Na+、Cl-; Na+ 与 Cl-相连,它们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既没有相互远离,也没有无限靠近,这是为什么呢?Na+ 与 Cl-之间究竟存在哪些作用力呢?

[讨论]没有相互远离,说明粒子之间有引力存在,Na+带正电,Cl-带负电,异性相吸;没有无限靠近,说明它们之间有斥力,斥力来自阴阳离子原子核之间的排斥、电子与电子之间的排斥。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是一对矛盾因素,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平衡点呢?Na+ 与 Cl-不停运动,它们相互靠近,当接近到一定距离时,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就达到了一个平衡,阴阳离子之间就形成了稳定的静电作用。这个时候如果双方再靠近,斥力就起主导作用,将它们分开。如果双方远离,引力就起主导作用。就像弹簧,压它,它就反弹;拉伸它,它就收缩。

[介绍]把阴阳离子之间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真实存在的相互作用称之为离子键。

[投影]离子键

[小结]①成键微粒: 和 。

②相互作用: (包括 和 )。

③形成条件:活泼金属元素(Ⅰ A、Ⅱ A)和活泼非金属元素(ⅥA、ⅦA)间。

④成键过程:

[思考]在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中,原子的哪部分发生了变化?

[过渡]从图上看,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物质形成的过程是比较麻烦的,那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表示离子键的形成呢?

[介绍]电子式的概念。然后举例、练习、纠错。

电子式的书写:

a.原子:写出3~9号元素原子的电子式

b.简单阳离子:一般直接用 表示,如钠离子、镁离子的电子式分别为 、 。

c.简单阴离子:非金属阴离子的电子式要做到“二标”,即标“ ”和“ ”。

写出F-、Br-、S2-的电子式: 、

、 。

[过渡]已知Na+ 与 Cl-之间能形成离子键,像氯化钠这样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作离子化合物。

[设疑]除了氯化钠之外,还有哪些物质是离子化合物?

[讨论]氯化镁、氧化钙、氢氧化钠、碳酸钙、硝酸铵等是不是离子化合物?

[观察]从组成上看,离子化合物有什么样的特点?

[讨论]阳离子都是活泼金属阳离子或氨根,阴离子是活泼非金属元素或氢氧根、酸根。

[小结]组成:

a.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

——典型金属氧化物(Na2O、CaO、Na2O2等)

b.活泼金属阳离子与OH-形成的化合物

——强碱(NaOH、KOH等)

c.活泼金属阳离子(或NH4+)与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大多数盐( NaCl、K2SO4、NH4NO3等)

[过渡]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它的电子式也应该是由阴阳离子的电子式构成的。

简单离子化合物:举例、练习、纠错。

强调相同离子不能合并分析的原因。

AB型:例Na+[×Cl ]-

A2B型:例Na+[×O×]2-Na+

AB2型“:例[ Cl×]-Mg2+[×Cl ]-

[过渡]有了前面的基础,就可以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了,以MgBr2为例:

Br + Mg + Br ■ [ Br ]-Mg2+[ Br ]-

[介绍] 式中的 “+”表示“相遇”;

“■”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表示“形成”,不能用“=”。

[练习]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BaO 。

K2S 。

CaF2 。

[小结]

[作业]完成学案上的课后练习。

四、教学反思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也就是说,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学生的学习规律是教师从事教学的科学依据。所以在本节课中,从问题入手,以实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动画演示来形象展示NaCl的形成过程;通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问题讨论,揭示了离子键的形成原因,让学生深刻理解离子键的实质。把本来很抽象的知识变为生动形象的内容,以揭示宏观现象与微观粒子运动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培养了他们质疑、求实、创新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思维。

电子式书写也是本节的一个难点。学生容易混淆概念、书写混乱,不能把握一般现象和特殊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笔者把原子的电子式、简单离子的电子式、简单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及其形成过程分割开来、穿插进去,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降低了教学难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选优”。一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实行选优组合、灵活运用。笔者在尝试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也遇到了很多困惑,但始终抱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且践且行。

参考文献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电子式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模式下电子式书写的教学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电子式汽车尾气热能发电装置
高考常考物质电子式写法归纳
点击电子式书写中的常见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