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会计专业课程建设改革的思考
——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6-23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商业会计 2014年9期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专业教学内容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温州 325035)

一、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会计专业部分课程教学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复现象。如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关于材料费用分配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分配核算、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计算与分配、产品入库和发出等,统计课程中的抽样理论和审计课程中的抽样理论完全重复,此外预算会计、涉外会计与财务会计在资产和负债、费用等方面的核算也存在重复现象。

(二)部分课程之间知识存在一定的不连贯问题。如现行《基础会计》课程都有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内容,但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必须建立在对《财务会计》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而现在课程安排的顺序却被颠倒了。《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前导课程,目前《会计电算化》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而普高生源的《财务会计》课程在第三学期结束,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在学习期末自动结转和电算化报表项目时,学生尚未开始学习《财务会计》课程的报表内容,导致两门课程教学内容在时间上出现脱节,不利于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有关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财经应用文》课程主要讲解政府部门公文的写作,而财务分析课程需要撰写财务报表分析报告,这个报告的格式、内容框架对学生而言都未曾接触,不知道如何下手。除此之外纳税筹划与会计税收政策比较、出口退税实务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不连贯的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存在过深与过偏、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不扎实的现象。现行会计类课程教学内容依然按知识体系编排而不是围绕工作岗位需求来决定学习内容,导致很多课程内容属于实际工作中很少发生的经济业务,学生却花费很多时间进行学习,最后仍然没有掌握,如应付债券的核算、售后回购、融资租赁、存货按计划成本计价等。而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的基本经济业务,如差旅费报销中补贴的计算、住宿费的结算、开具发票、进账单的填写、会计工作交接手续、费用预算的控制等基本业务的处理,并没有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得到相应的体现,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顶岗能力。

(四)实践课时比重低、问题多。虽然很多高校早就提出了降低理论课时比重、增加实践课时的要求,但是这项工作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会计分录的编制,忽视了凭证审核技能的培养。在现实会计工作中,财务人员经常要面临票据不规范的问题,需要财务人员认真审核把关,而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类课程实践内容基本上不提供票据,而是提供文字题目,即使教师提供了票据,这些票据也没有设置陷阱,都是正确无误的,不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审核票据的基本技能。

2.忽视票据流转程序和签字要求。在现实会计工作中,业务经办人员持票来财务部门办理报销或结算等经济业务时,必须先行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如办理出差费用报销时,出差人员首先要持票找本部门领导和单位领导签字,然后才能到财务部门办理报销;如果是采购发票,相关人员首先要办理验收入库手续以及相关领导签字,最后才到财务部门办理付款手续,作为财务人员必须注意掌握各项业务的经办流程,这是财务人员最基本的岗位业务知识。但是目前会计课程实践过程中却省略了相关手续,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业务处理流程,甚至容易误导学生。

3.注重核算实践,忽视管理实践。现行会计专业相关课程的实践比较注重核算的实践,如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和报表的编制,但是编制所得税申报表、企业筹资决策、产品销售决策、年度财务分析报告、会计制度设计等管理类的实践比较弱。现实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不仅要记账、算账,更要参与单位经济决策和各类管理制度的起草工作。目前各个单位的会计队伍中,善于管理、善于分析、善于写作、善于沟通的人员比较少,无法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参谋助手的作用,这是很多单位财务人员得不到领导重视的主要原因。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必须围绕中小企业财务主管的培养目标,加强管理类技能的实践与锻炼,确保高职类会计专业毕业生不仅能够做账,更能参与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否则无法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4.实践标准与现行制度存在脱节。在现实工作中,会计政策尤其是税法的相关政策变化比较快,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师要时刻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实践标准。但是目前会计专业教师课时多、教科研任务重,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关注这些变化。很多教师不是通过相关政府部门的网站,而是通过看职称教材来了解相关政策的变化,使得教师的专业知识跟着职称考试走而不是跟着现实会计工作的需要走,这是部分会计教师只能教会计而不能做会计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督导在听课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与现行制度不符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会计职称考试主要考察专业理论而不是考查会计实务工作,因此很多教师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并不熟悉。这种现象将直接影响毕业生的质量。

二、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们认为,产生上述问题和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师资队伍人手比较紧张。目前我校会计专业教师人数为25人,就单个专业而言,是全院教师数量最多的一个专业,但是我们的学生数量达到1 219人,比其他某些系的学生还多,每个教师平均要为49人授课。随着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我们教师平均工作量仍然在不断增加。由于单个教师课时负担和家庭负担都比较重,导致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业务提升学习、开展科研和教学改革、下企业长时间锻炼,这是我系教师自身实践动手能力和教科研比较弱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

(一)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对内容重复的课程精简课时;按照学习规律调整知识不连贯课程的课程授课时间,实行集中授课;压缩相关课程理论授课时间,增加实训课时,如财务会计、基础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切实做到实训课时不低于50%;增开相关管理类课程并增加课时数,在所有方向开设《会计制度设计》课程;在大三毕业综合实践中增加管理类实践项目,如产品售价决策报告、筹资决策报告、纳税筹划分析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等。组织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根据岗位工作要求重新编写相关教材,删除在实际工作中很少发生的内容,增加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提高教材解决实际问题的针对性和实用程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进一步提升教师三能水平。增加管理型课程比重、增加实训课时举措,有赖于教师三能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高级职称教师面向学生开展讲座。在本科院校,各方面的专家和教师给学生做各种丰富多彩的讲座,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我们也可以借鉴,由高级职称教师给学生开展各种讲座,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讲座,促使教师不断拓宽自身知识面,不断更新自身理论水平。

2.高级职称教师带大三综合实践项目。为了丰富学生的毕业实践项目,防止毕业综合实践项目的单一化,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要求副高以上的教师,要以企业实际中碰到的问题为载体,指导学生做真实项目,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带综合实践项目,提高教师服务企业的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全体教师中组织开展相关分析报告的撰写工作,每学期撰写一个分析报告并进行评比,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4.鼓励初、中级教师报考专业职称考试和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考试,这是系统掌握和理解会计知识的最好途径。

5.请企业单位财务主管担任大三毕业综合实践项目考核小组成员,由他们对毕业生综合实践作品进行评价和打分,从而有效地揭露学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同时组织新教师做会计综合实训项目,弥补教师自身实践匮乏的缺陷。

6.积极引导教师从事教科研研究。首先是组建教科研团队,组建的目的是通过团队老教师帮助新教师解决专业知识上的缺陷,以及课题申报过程中能够起着以老带新的作用,让新教师或较少从事教科研的教师能尽快脱颖而出,积极申报各类、各级教科研课题,通过这些课题,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其次是成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四个课程组,积极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探索,为课程整合和新教材的编写奠定组织基础;再次是出台政策鼓励教师到学院发展中心就教科研课题研究、课程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等内容,向相关教师进行汇报,使得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7.制定教科研奖励政策措施。对于教师发表的论文和立项的各类各级课题,除学院发放的补贴外,系里再根据论文和课题分,按每分5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每学期在教职工大会上公布奖励名单和奖励金额。

我们希望,通过实施上述政策措施,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课程建设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电算化会计专业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
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新时期我国会计电算化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