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应用型会计人才实践培养模式探讨

2014-06-23

商业会计 2014年9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应用型实训

(沈阳大学 辽宁沈阳 11004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行业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职会计教育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培养一大批“用得上、下得去、干得好”的高素质会计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面向、业务规格、培养过程、培养方法、教育管理等方面的集中概括,是我们教育要培养什么、怎么培养的根本问题。其中,实践培养模式构建对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一、创新高职应用型会计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的目标

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普通本科相比,更强调应用性和技能性。高职应用型教育是“专才”教育,是一种培养实用操作层面的技术型人才的教育层次,其教育特点是:体现了应用性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专业的设置上更体现现实性,课程体系和教学上更体现实务性。

基于社会发展及我国高等教育空隙的需要,高职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的目标应定位为:培养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从事会计管理与核算领域工作,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心理学等专业基本知识,具有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既不是基于技能的职业型教育,也不是基于理论的研究型教育,而是介于技能应用型和研究型之间,既有较高综合素质,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其培养特征是:强实践、善实务、知工艺、能创新。因而其教育的主导是偏重于实务和职业能力教育,以社会特别是企业需要为导向,在教学中,以实验、实训、实习为主要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高职应用型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现状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很多高职院校采取“2+1”或“3+1”人才培养模式,即2年或3年的在校学习加上1年的校外顶岗实习模式,但却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一)学生低技能重复简单的劳动

很多职业院校1年的实习过程就是学生减少一年的知识储备而提前到社会提供廉价劳动力的过程。北京大学校长助理黄桂田教授曾说,“当前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一味强调学生是否有实习经历,似乎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和表现不足以反映学生的品德能力”,他直言这种做法已经冲击了国内经济学甚至其他学科的正常教学。

笔者曾做过一个样本调查,结果发现大于80%的学生实习期间基本属于跑腿打杂,很少有实习生能最终被该单位接纳就业。高职专科三年学制,中职升本四年学制,其中二年学科培养,其中,第一年基本上开设的是大学必须开设的平台课程(诸如思想品德与法律修养)等,大二、大三是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而有些专业课程的学习是需要以前面的专业课程知识作为基础才能开设的,这就使得很多专业课程在仅仅一年的学习中凸显匆忙和混乱。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把专业课程与专业技能与实际工作相互结合,补充学生的专业知识空白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结果这些时间都被用于那些低技能简单重复的劳动。

(二)顶岗实习切断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和自主择业的机会

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大类型,目前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职业本科教育,以及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着手发展的职业应用型研究生教育。这些教育使得学生有机会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有不断提升自己学历、学识的机会。但很多职业院校强制性的实习政策和校企合作协议使得学生在学校安排的实习单位承担着自己不愿意接受的实习工作,阻断了很多学生专升本的预习补习机会。面对学校所承担的满意的就业率的考核时,很多学生又在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弹性下不得不“被就业”。

三、创新高职应用型人才实践培养模式

(一)专业认识——初建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一时,采用仿真的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和运营操作流程,通过采用ERP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参观会计师事务所、参加社会实践、参观会计博物馆等进行专业感知认识实践,使学生置身于一个仿真企业的经营环境中,运用独特、直观的教具使学生亲自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了解本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各科专业课程及其专业岗位之间的勾稽关系等,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一定的认知,初建自己的职业规划。

(二)专业课程技能的掌握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出纳、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用友872、金蝶K3等专业课程教学软件,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单项课程实训平台进行实训,掌握各专业课程的实践技能,突出职业教育的应用型特色。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教学时把财务会计分为往来、材料、固定资产、投资核算、薪酬、资本资金、费用、财务成果核算、记账员、财务报告、稽核会计岗位的知识进行讲解。同时按照每个岗位包括的单项实训、岗位职责、实务操作、岗位涉及的单证介绍四大板块进行实训。课程实训教学平台按照财务会计各岗位实务进行设置,其完全模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各项业务,而且附有相关的原始单据资料,给学生极大的真实感,和企业零对接。

(三)岗前专业综合技能的训练

学生毕业前,采用会计综合实训平台,即VBSE财务版作业平台进行会计虚拟实习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会计工作的内容及与其相关的各个岗位、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与毕业之后的工作岗位零对接进行综合实训。

(四)毕业设计的专业知识梳理整合

毕业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通过深入实践、了解社会、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或撰写论文等诸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组织管理和社交能力;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及作风等方面都会有很大影响。同时也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阶段;是学习深化、拓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实现学生从学校学习到岗位工作的过渡环节;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系统的合理设计,并付诸实践,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感知实践。通过开展以认知与感受为主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参观、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真实感知专业知识在社会各行业的应用情况,感受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二是专业课程实践。专业基础课程实训、专业技能课程实训、专业综合课程实训,逐步递进,呈梯形排列,实践时间逐渐增加,逐步突破课堂的限制,强调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通过建设与会计学、成本会计、审计等多门课程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与仿真的企业财务环境,提供模拟企业的财务有关数据,供学生进行会计核算与分析、审计和财务管理等基本技能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掌握会计专业技能知识。三是角色实践。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由学院提供一个与实际工作环境相同的环境,让学生体会来自实际工作的各种问题、各种要求,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提高。经过不断的改革实践,逐步构建“专业与产业对接、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中职教育及专升本教育对接”的衔接体系,创建“岗证结合”、“工学交替”的高职应用型会计人才实践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应用型实训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OBE理念的工程造价实训课程教学探索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