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2014-06-23金华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商贸学校浙江金华321022

商业会计 2014年9期
关键词:生产性记账会计专业

□(金华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商贸学校)浙江金华321022)

高职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实践教学是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实施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在教育部2006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应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尤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然而浙中地区高职会计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尚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如何进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已经成为高职会计教育日益关注的问题。

一、建立高职会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一)区域、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金华地区,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进入中小企业,金华地区是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重镇,义乌的小商品、永康的五金、东阳的木雕、浦江的水晶等闻名遐迩。中小企业的经营特色,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包括会计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人才为其服务,进入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必须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另一方面,财政部制定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也要求大力发展技能型会计人才,推动会计行业科学发展,所以金华地区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应依托地方行业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区域、行业经济发展培养大批熟悉行业生产工艺流程、动手能力强、职业道德良好的高技能型会计人才。

(二)培养高技能会计人才的需要

对金华地区中小企业会计岗位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的会计岗位设置一般包括:现金、银行出纳、资金管理员销售、成本会计税收、往来会计、会计主管、销售结算员等。这些会计岗位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广阔的视野,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出纳、往来核对、银行结算凭证处理、纳税申报等会计技能,同时熟悉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方法,懂得全面预算的制定和实施,能为企业开源节流,要培养这样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是无法实现的。会计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能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它将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工作得以在真实企业环境下进行,学生可以参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要求的零对接,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会计岗位群的特殊需要

会计专业岗位群与其他职业岗位群相比较,有其特殊性。首先,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重要部门,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对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较高,不宜批量接收流动性较强的实习学生,各企业和单位一次仅能接受1至3名学生进行实习,导致校外实习单位较分散,造成学校难以考核学生实训质量。其次,由于企业会计信息属于商业机密,企业不愿安排实习学生深入会计工作岗位,学生进入企业后无法进行实质性的顶岗实习,只能从事一些零星的、辅助性的工作。第三,实习基地是由企业根据各自的生产经营情况管理掌控,学校需配合企业的进度安排实训教学,不利于实训安排,导致校外实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为了使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能对接岗位,“零距离”上岗,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对高职会计专业来说就显得极为重要。

二、会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路径

(一)与会计师事务所及代理记账公司建立深度校企合作,派学生进入代理记账部实习

金华地区中小企业占企业总量的85%以上,中小企业规模不大,经济业务不多,因此代理记账业务普遍,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代理记账公司承担了大量的中小企业代理记账业务,学生进入会计师事务所,能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企业的会计核算、报表填制以及报税等具体事情。目前,学生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按如下流程操作:财会学生按照5人一组的数量分组,利用每天下午或其他课余时间参与记账公司职员的记账业务,每组学生参与记账的连续时间为一个月,对所有财会学生进行轮番实训。专业教师和记账部门会计师指导学生记账操作,学生还可跟随会计师外出办理纳税申报等业务。经过一个月时间的记账实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真正参与会计业务核算。

(二)校内建立代理记账中心,引进真实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

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将校外实训基地直接建立在代理记账公司或在校内建立代理记账公司的分部,这样的合作单位一般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公司。因为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公司开展工作不需要大型设备和机器,主要依靠人力资源,因此,对办公场所面积要求不会太大,有间实训室就足够。学校提供办公场地免费给会计代理记账公司使用,这能使会计代理记账公司减少租赁场地的租金,在校内办公过程中还可享受到在学校食堂搭伙就餐和共用水电等利益,在记账过程中的某些业务也可以安排给学生办理,毕业的学生又能扩大代理记账公司的社会影响。会计代理记账公司来校设点办公,能使学校的财会专业教学可随时与实际相联系,学校分批组织学生参与记账公司的全过程会计业务核算,提高学生核算会计业务的能力,还能使财会专业教师及时掌握实际会计业务的发展动态,有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

(三)模拟企业真实场景,建立仿真实训室

会计仿真模拟实训室是全仿真模拟企业会计环境的综合模拟实训室。目前,我校的模拟仿真实训室建设内容已包括会计分岗位模拟实训平台、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平台、纳税申报平台、会计电算化实训平台。实训内容包括主体企业、客户企业和相关部门三个部分,建有电算化操作工位和教师控制台,可同时容纳几十人参加实训。通过仿真模拟实训,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设计、会计凭证的填制与传递,训练学生的分单技能和会计电算化处理技能。模拟实验方式与校外实习方式比较,更具有经济、省时以及便于对实习内容按教学要求进行再加工、再设计的特点,是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场所。

三、会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实训基地的经济效益与学校的教学效益统一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真实企业的区别在于不能将经济效益摆在第一位,应更注重其实训职能,但是其经济效益也不容忽视。因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本质仍然是一个企业实体,效益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效益,生产性实训基地才能长期生存,才能保证学生校内顶岗实习按计划有序进行;同时也只有实现效益,才能保证提供服务的质量和学生实训的质量,毕竟适度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提高教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是增大学生受益面与提高服务质量很难两全,因为学生中有服务能力且肯钻研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若片面追求学生的受益面,必然会使代理公司的服务质量和整体能力下降。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去完善双赢机制,以实现教学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实训基地实训制度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统一

在生产性实训基地中,教学实训是一条线,生产服务又是一条线,属于双线运行,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与生产管理协调机制。对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业务运行和实践教学,若学校管理过严过死易扼杀活力,若放任自流,又易导致迷失方向、停止不前。因此要协调好生产性实训基地业务运行和教学运行的关系,在不影响财务公司业务运行的前提下实施教学。由于公司业务运行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在时间和空间安排上可能与惯常的教学安排发生冲突,因此会计实训教学安排应打破常规,更加灵活地加以安排,在强调灵活性的同时也要注意计划性。部分会计实践教学可采用小班化、分批次、综合性、跟踪式的教学,教学运行更为复杂,如果没有精细化的管理,缺少计划性,容易出现教学运行混乱。这就对学校的教学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实训基地要实现财务管理与利益分配机制统一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财务管理与利益分配直接关系到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营,也关系到校企双方的核心利益。作为企业部门,存在着原材料、设备维修费用、学生薪酬等运营成本;作为实践教学场所,也存在着实训耗材、指导教师课时等办学费用。因些,要制订生产性实训经费管理办法,根据校企合作协议,对生产性实训使用的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管理,严格执行生产性实训经费预算,建立一个完整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财务核算系统,主要用于学生实训项目的耗材、会计师的实训指导课时费、参与教学课程建设的工资等都要计入学校的办学成本,企业对参与顶岗生产的学生支付的报酬,对学校提供的场地、设备支付的租金,以及设备的维护和场地的水电等运营费用都要计入企业的生产成本。

(四)实训指导会计师与专业教师的工作统一

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实现工作团队的“无界化”,必须建立学校教师与会计指导人员身份融通机制,鼓励校企双方人员的相互聘任和兼职,即企业的会计师和会计主管不仅要承担专业实践课的教学,还要全程参与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学校专业教师也要进入实训基地,工作业绩由实训基地考核。同时,对行业技术大师和高级人才,学校和企业要启动“共引共享”机制,即以“学校提供事业编制+企业提供高薪”的方式,共引共享行业内项尖的技术大师和高级管理人才。

四、完善会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应对策略

(一)完善实训制度,建立企业化的运作机制

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双重性质,它可以是企业的一个部门,又是学校的一个实训基地,但本质属性是企业。因此,校内实训基地要建立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设计合理的业务流程,制订和执行代理记账业务规范,同时,为了保障生产性实训基地平稳有序运行,学校应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比如《实训教师考核办法》、《实训学生守则》、《员工管理考核制度》、《保密制度》等,增强师生角色意识,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制订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训练计划、实践训练大纲、实践训练指导、实践考核办法等实践教学计划管理办法,严格操作规程,争取做到人员结构合理,岗位职责明确,保证实训基地运行规范有序。

(二)打造理实一体的会计项目化课程平台

对于学校来说,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其目的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因此,要充分挖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服务于教育教学。打造会计项目化课程平台,实训基础将会计、出纳岗位、税收计算、纳税申报等经济业务资源开发成为学生的实训项目和实训内容。这些业务包括:出纳岗位、记账岗位、报表岗位、账簿审核、纳税岗位、会计档案整理、稽核等。代理记账部门的日常业务由学生来操作完成,专职会计师实施具体指导,从而将学生学习的《企业账务处理》、《出纳实务》、《纳税实务》、《成本会计》、《会计技能》等课程的实践由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来体现,实现了在校内外的生产性岗位实训。

(三)打造优秀双师型师资队伍

实训指导教师对实训学习情景的创设、实训流程的设计、进度安排、内容的组织、手段的运用、学习过程的监控起着主导作用,是实训教学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适中、结构合理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教学水平。要鼓励学校教师与学生一起进入到会计师事务所实践或挂职锻炼,提高实战经验;参与各种审计、评估、代理记账项目,优化知识结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国家、省级的各种专业培训进修,学习其先进的实训教学理念和方法,开阔视野;聘请高级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和参与实训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四)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引入行业企业标准,进行考核指标设计,内容包括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和工作规范等,学生从进入实训岗位开始,实训基地就应对每位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全面记录,进行综合的评价考核,学生考核合格方可获得学分。同时进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学生实际上也是企业的准员工,作为员工应遵守企业的考勤纪律、业务操作规范和职业操守,这比一般的学校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角色转化,树立服务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同时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扩大学生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对优秀学生授予优秀员工证书和经济奖励等,以更好地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五)建立企业化考核机制

在基地建立企业化考核制度,结合职业素养和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职业素质是否过硬,主要包括商业保密、劳动纪律、工作态度、礼貌服务、与顾客沟通和服从意识等。(2)业务技能是否熟练,包括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基本技能包括:点钞技术、书写规范、汉字输入等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包括:票据差错率、票据作废率、银行退票率、记账准确率、纳税计算、报表完成和会计档案整理等。(3)稽核及财务分析报告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分析问题及分析的合理性、解决问题及解决方法的可行性。

猜你喜欢

生产性记账会计专业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财务自由第1步,从记账开始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
记账类APP
观图释义:《红楼梦赋》与《〈红楼梦赋〉图册》的生产性传播
记账理财的好处有哪些
让手机帮你记账吧!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