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2014-06-23

商业会计 2014年9期
关键词:能力研究企业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一、企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起源于具有丰富经济发展思想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和资本积累可以克服土地稀缺程度对经济增长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1980年3月5日,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主持由21个国家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著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其里程碑式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系统地阐述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理论界对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视。80年代中期开始,新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迅速发展,引起了现代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制度经济学派认为,有效的经济组织与制度安排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伴随着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类社会多个领域,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注意到对经济发展问题要进行综合考察。

企业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是整个社会经济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主体。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区别体现在研究侧重的角度不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侧重社会或区域等宏观主题,企业可持续发展侧重企业这一微观主体。宏观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细胞,企业的活力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通过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实现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国外理论界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研究,国外理论界着重于以下几方面:

(一)从企业长期持续成长角度探讨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直接把企业长期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且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著作是彼得斯和沃特曼的《In Search of Excellence》(1982),柯林斯和波拉斯的《Builtto Last》(1994),德赫斯的《The Living Company》(1997)。德赫斯的研究表明,长寿公司(the living company)具有以下4个共同的关键要素:对周围的环境都非常敏感,公司要有创新与适应能力;有凝聚力,员工对公司有较强的认同感;长寿公司是宽容的,允许打破常规和不落俗套的思考和试验;在财政上比较保守,使公司能有效控制自己的增长与进化。企业失败的研究是相对于企业不能长寿、不能持续存在而言,对于企业失败原因的探讨存在很大的争论,但所有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大类:一是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二是企业经营管理因素的影响,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水平高低最终表现为企业竞争力的高下;三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和稽核制度;四是公司治理机制;五是经济政策和国家法规的影响。在已有的研究中,政府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工商管理政策、产业政策、证券监管政策以及破产相关法律法规是企业失败原因分析的重要因素。

(二)从微观的财务管理角度探寻企业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

希金斯和范霍恩等人从财务的角度探讨了影响企业持续增长的因素。关于企业增长理论的主要代表有罗伯特·希金斯(Robert C.Higgins,2003)和詹姆斯·范霍恩(2000)。Robert C.Higgins(1977)从财务管理角度提出企业可持续增长的观点,James C.Van Horne(1988)沿用 Higgins的企业可持续增长含义,发展了企业可持续增长模型。基于会计口径的希金斯可持续增长模型和范霍恩可持续增长模型都肯定了资产负债率、股利支付率、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净利率共同决定了可持续增长率。希金斯的模型明确指出不增加新股,而范霍恩的可持续增长模型更强调可持续增长率是一个目标值,松动了希金斯不采用股权融资这一假设前提。

(三)侧重于企业的环境、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展开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1.环境问题被纳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因素。Vittorio C.等人指出,企业可持续竞争系统的关键因素可分为三类:由政府、市场、竞争者构成的外部因素;由存在于价值链上的可操作因素构成的内部因素及自然环境。阿西夫等人(2008)认为,从企业的角度看,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

2.从广泛的企业社会责任角度对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根源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组织不仅对股东有义务,也要考虑其他如客户、供应商、员工和广大市民的利益集团的利益。从长远来说,一个公司要创造更多的价值,需要考虑到环境、社会、利润,和那些只注重利润的公司相比,这类公司遇到的风险更少(阿西夫等,2008;Dyllick 和 Hockerts,2002; 霍利迪 ,2001;Salzmann 等 ,2005)。Jeffrey Ridley,Kenneth D’Silva and Marta Szombathelyi(2011)认为,企业应建立一个社会责任业绩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对公司可持续发展业绩衡量体系(SPMS)的诊断。VicenteLimaCriso'stomo,Fa'tima de Souza Freire、Felipe Cortes de Vasconcellos(2011)认为,公司业绩和公司的社会责任、公司的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四)实务界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制定与运用

为了迎合世界可持续发展潮流趋势,1999年由道琼斯公司、斯达克斯(STOXX)和SAM集团联合推出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简称 DJSI),该指数是全球第一个把可持续发展融入公司财政表现的指数,也是在世界范围内专门追踪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走在前列的企业表现的指数。道琼斯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中的指标分为两类:一是通用标准,二是与特定产业相关的标准。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公司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是国外学术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已成为企业对发展问题达成的共识,是公司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国外文献侧重于从企业成长角度,企业与社会、环境、经济三个方面关系的角度,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能力角度对公司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三、国内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国内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可持续发展观的出现,近几年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已日渐成为研究上市公司的热点问题。国内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系统研究还比较少见,多见于探讨某个因素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

总的来看,国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基于经济学角度探讨通过企业的经济行为实现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二是从企业生态行为的角度,探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通过和环境的相互影响实现企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第一种思路更倾向于合理的组织机制和创新活动,在较长时期内实现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第二种思路主要从生态学的视角阐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强调企业活动要考虑经济利润回报与环境绩效的和谐统一,企业内外部发展的统一,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把企业的发展目标扩展为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具体而言,国内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创新理论

我国相关学者在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过程中提出的相关理论主要有:矛盾管理理论、创新力与控制力统一论、合力模型或斜坡球理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四面体模型等。李占祥(2000)提出了矛盾管理理论,矛盾管理理论通过管理者在处理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实现企业的存续性与可持续性。彭星闾(2001)通过对中国破产企业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实现企业创新力与控制力的统一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刘力钢(2001)的合力模型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性过程,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受不同的来自于经济、社会、战略、技术等综合因素作用力的影响。肖海林(2003)认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源于四个因素:市场权力、制度平台、核心能力和产业发展平台,四个因素有机联系并构成四面体直接支撑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定性分析

一是从企业自身的各个角度探讨企业持续发展问题。作为中国研究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开创者,刘力钢(2001)认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营目标的实现,又要使企业在未来的经营环境中实现盈利的持续增长与发展能力的提高。肖海林(2003)认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发展的继起性、存续性和长期的机会收益的增长。钟陆文(2003)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通过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实现的企业可持续增长。李洪彦(2004)认为,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内部规模扩张与组织机构调整、人力资源发展、财务能力的一致性,还应通过学习与创新实现与外界环境的一致性。这一定义明确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形式,并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放置于更广阔的氛围中。郑石明(2006)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通过创新与变革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并实现长期生存和增长的目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力是企业不断调整自身结构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任何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因素。

二是从生态经济的角度探讨了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向志强(2002)认为,企业在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应考虑未来长远利益,因此企业不应仅仅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还应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刘思华(2002)认为,应把企业的长期发展置于“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中,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努力实现发展的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最低,从而同时实现企业的经济发展目标、生态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早期,学者们着重从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观两个角度定性分析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这种定性分析的研究为以后的实证分析研究奠定了相关理论基础。

(三)不同因素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

综合影响因素分析的主要观点有:赵伟(2002)把影响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为:市场需求、资源、人力资源、物质技术、经济实力、创新能力、环境保护、经营管理、社会环境等。陈要立(2004)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归结为六大因素:管理与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源泉、独特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科学合理的企业机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蒋黔贵(2005)认为,应正确处理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四个关系:企业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企业发展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企业发展和人之间的关系、企业追求绩效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宋荆(2007)对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员工学习与发展、生态环境及社会责任)进行系统、综合性的分析。汤学俊(2007)认为,决定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的产业定位能力、制度力、技术力以及市场权力等四种能力。这四种能力的有机整合和动态协调发展推动了企业的持续成长,提高了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能力。袁建明、陈燕(2007)认为,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是如果对其归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公司治理(包括大股东掏空、违规担保、股东博弈和管理不善等)、不相关多元化经营、产业背景和企业文化。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不同学者分别从公司治理、多元化经营、盈利质量、股利分配政策、企业文化等方面阐述了这些因素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究竟这些因素在影响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发挥多大的作用,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四)不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构建体系

企业经营绩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而企业可持续发展力评价体系的完善也是随着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而不断改进的。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经历了从简单的财务指标评价到包括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的较系统全面的评价过程。

国内学者针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主要从最初的一个或几个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向综合指标评价过渡。财务指标是指主要以财务指标或财务绩效来考察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涉及财务指标方面研究的学者,如:苏冬蔚、吴仰儒(2005)从定性和定量指标两个方面构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定量指标主要包括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润率、每股净利润、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非财务指标包括环境指标、人力资本指标等。陈兴述、祝小勤(2007)运用希金斯的可持续增长模型,使用反映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能力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杠杆能力、收益分配能力以及企业的成长能力等五个方面,建立了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能力的模糊评价体系。宋荆、顾平、徐艳艳(2007)把平衡计分卡的原理运用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中,这一原理的思路是通过设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权重,然后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并构建适当的模型,进而来评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刘婷(2007)建立了包括市场占有率、资本扩张率、无形资产比率、每股经营现金流和市净率为评价指标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汤学俊(2005)从产业力、技术力、制度力、市场权力四个方面构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力的指标体系,进而采用灰色系统评价模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力进行了评价。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由于行业、地区之间的上市公司在外界环境、经营特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不同学者侧重于基于行业或地区特点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影响不同类的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成为必然。

四、文献述评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不难看出,国外的研究基本上是一种实证归纳分析,各种有影响力的成果都是基于对杰出企业过去的、旧经济条件下的考察形成的,这使得各种观点具有事后理性的味道,但是,这些研究应当说仅仅是揭示了一些企业过去的成功经验,揭示了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某些大的方向。国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历史较短,但近几年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逐渐开始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大多数的研究多从影响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某一点或某一方面对影响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探讨,并且,务实的实证分析法开始得到广泛的运用。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各行业之间由于外在政策环境不同和内在产业结构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所以,分行业分析影响其各自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和原因尤显重要,目前国内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多侧重于定性分析,如何根据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及已有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探寻公司可持续发展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猜你喜欢

能力研究企业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企业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企业
企业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