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2014-06-23孙娉婷

商业会计 2014年9期
关键词:财务绩效利益相关者

摘要: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立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为依据,分6个行业对322家上市公司2011年企业社会责任绩效(CSP)与财务绩效(CFP)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企业所属行业的不同会促使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产生相应的侧重,间接导致CSP对CFP产生作用。

关键词:社会责任绩效 财务绩效 利益相关者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现代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企业社会责任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社会应该承担的义务,与企业财务绩效没有量上的可比性,因而需要选用能够对社会责任精确量化的指标:企业社会责任绩效(CSP)。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学者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对CSP与CFP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有学者通过对研究文献进行荟萃分析,证明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正面的影响(Marc Orlitzky,2003);也有学者从方法上扩展了先前进行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可以采取措施对CSP与CFP的相关性进行预先的设定(Jennifer J.Griffin,1997),从而得出不相关的结论;此外,还有学者认为CSP与CFP两种绩效存在着正向的交互影响关系(孔龙,2012)。之所以存在此类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以全部企业作为样本进行总体研究忽视了行业的不同,从而将一部分相关性抵消了。在一国范围内针对不同的行业进行研究,行业通常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变量,这表明CSP与CFP的关系在不同的行业中存在较大差别(符刚,2012)。

依据企业的管理目标理论,企业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并非单纯的“利他”,而是在追求一种长期的“双赢”。大量的事实表明,关心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企业比那些不关心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更容易实现可持续发展(张兆国,2009)。正是由于企业对双赢的期望,导致他们并不会盲目地选择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向,而是侧重于选择那些从长远来看,对企业盈利可以产生辅助作用的项目,学术界对利益相关者权重的研究也恰好解释了这个问题。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往往掌握在部分主要利益相关者手中,这部分主要利益相关者控制了企业发展的命脉,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这种对利益相关者控制的资源的依赖形成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因而他们有权要求公司应该更多地为这些提供关键资源的利益相关者着想(沈洪涛,2004)。考虑到资源的稀缺性,企业无法同时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会将资源用于满足主要利益相关者。由此看来,企业产生盈利的方式会影响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产生相应的侧重,并且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反向作用到企业财务绩效中去。

基于上述理论依据,本文将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CSP)和财务绩效(CFP)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

二、研究设计及研究假设

(一)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本文研究中,依照2012年修订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322家上市公司2011年的财务报告信息,322家研究样本包括传播与文化产业30家,房地产和建筑业96家,金融业33家,交通运输和仓储业61家,批发和零售贸易业67家,信息技术业35家。研究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披露的上市公司2011年财务报表。

2.变量定义。选取“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作为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总体指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将“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分拆为对职工付出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分派投资人的股利、利润或偿付的利息、上缴政府的各种税金及附加费、对社会的捐赠、赞助以及环保支出5个组成部分。以此为依据,将社会贡献率分解成为以下五个子指标:

(1)投资者贡献率X1=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平均资产总额×100%

(2)政府贡献率X2=(支付的各项税费-得到的税费返还)/平均资产总额×100%

(3)职工贡献率X3=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平均资产总额×100%

(4)社会公益贡献率X4=(捐赠支出+赞助费)/平均资产总额×100%

(5)环保贡献率X5=(环保支出+排污绿化费)/平均资产总额×100%(由于企业的“环保支出”数据缺失,故本文将环保贡献率指标予以剔除。)

此外,选取“总资产报酬率”作为企业财务绩效的评价指标。

(二)研究假设。文化产业的“政府规制作用”使得政府成为影响文化传播业企业发展的根源,也成为文化产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因此,企业会更加重视对政府履行社会责任,从而保障自己的利益。同样,在交通运输业中,政府也占据了主导地位。从中外交通运输业发展角度看,需要作为公共事业进行发展,各国政府在面对交通运输业的时候都投入一定的人力与物力(王洪伟,2011)。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道路、水上、航空等运输方式。这些行业均属于政府垄断,财务绩效与政府相关者关系密切。与之类似的还有房地产建筑业,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由来已久,而且据统计,政府税收的五分之一来自于房地产企业。可见房地产企业会着重关注对政府履行社会责任以保证本企业的财务绩效。由此提出:

假设1:在文化产业、交通运输业与房地产建筑业中政府贡献率与企业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金融业的特点是:资本有机构成比率低、员工创新能力强、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力度大。金融业的职工薪酬很大一部分投入到了对公司高管的激励,在公司经营绩效提升的情况下,股东通常会偏好于授予股票期权的方式,使得经理人占有的所有权份额增加,从而使报酬水平也得以可观的提升(陶莎,2012)。信息技术业与金融业相仿,更强调充分利用员工的智力资本为企业盈利,所以会利用更多的激励手段,鼓励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对于信息技术业公司,其盈利水平的提高应着重依靠于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无论是薪酬方面还是员工培训支出方面均应有所增长(吕程,2013)。由此提出:

假设2:在金融业与信息技术业中职工贡献率与企业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桥梁和纽带的批发零售业,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反映敏感度要高于其他行业,其发展状况更是与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内部结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王明明,2005)。批发零售业是“最贴近消费者”的行业,企业关注社会公益活动有利于在消费者心中塑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扩大企业以及产品的知名度,可以直接导致财务绩效的提高。由此提出:

假设3:在批发零售业中社会公益贡献率与企业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三、实证检验

(一)回归分析。回归分析分别以总资产报酬率作为因变量,以四个贡献率作为自变量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传播与文化产业回归分析。从传播与文化产业的分析结果(见表1)可见:对总资产报酬率有意义的指标为企业的政府贡献率,其对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是正向的,说明随着企业政府贡献率的升高,企业自身的总资产报酬率也随之升高。此结果符合传播与文化产业的特点,该产业的繁荣与否同国家的扶持是分不开的,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使该产业得以发展。因此,该产业也会着重关注对政府履行的责任。同时,履行对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会为企业带来更高的财务绩效。

2.交通运输业回归分析。从交通运输业的分析结果(见表2)可见:企业的政府贡献率对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是有统计学意义的,且影响为正向的。交通运输业大部分属于政府垄断行业,其加强对政府的社会责任关注符合行业特点,同样,政府也可以为其带来更多利润。

3.房地产建筑业回归分析。从房地产建筑业的分析结果(见表3)可见:各个变量对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企业虽注重处理与政府的关系,但对政府支付的重点是“土地出让金”并非税收。然而在政府贡献率这一指标中并未相应地体现“土地出让金”,导致各变量对总资产报酬率均无影响。

4.金融业回归分析。从金融业的分析结果(见表4)可见:在金融业中,企业的职工贡献率对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其对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是正向的。金融行业盈利与否,重要因素在于其雇员的能力。为了取得更有能力的人才,企业会加大对雇员薪金、福利的投入,因此,研究结果符合行业特点。同时,履行对职工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会为企业带来更高的财务绩效。

5.信息技术业回归分析。从信息技术业的分析结果(见表5)可见:企业的职工贡献率对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其对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是正向的。同金融业相似,信息技术业也更多地强调雇员的智力资本,雇员会为企业带来财务绩效,同样,企业也会相应加强履行对职工的责任。

6.批发零售业回归分析。从批发零售业的分析结果(见表6)可见:企业的政府贡献率和社会公益贡献率对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是有统计学意义的,且影响均为正向的。批发零售业除了关注对政府履行社会责任,也更希望在社会公益事业中有所贡献,这是因为其盈利来自于社会大众,企业更为关注其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地位,期望取得更高的盈利。

(二)检验结果。通过上述实证检验,得出如下检验结果:(1)在文化产业与交通运输业中政府贡献率与企业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假设1成立;但在房地产建筑业中政府贡献率与企业财务绩效不相关,假设1不成立。(2)在金融业与信息技术业中职工贡献率与企业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假设2成立。(3)在批发零售业中社会公益贡献率与企业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假设3成立。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本文通过分行业对上市公司CSP与CFP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文化产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信息技术业以及批发零售业对企业社会责任侧重点的选择符合其行业本身的特点,并且,正是这些侧重点促使CSP对CFP产生作用。(2)房地产建筑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并不理想,没有任何一个社会贡献率分项目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影响。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房地产企业的高收益使得无论哪项支出对企业的盈利状况都不能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房地产建筑企业偏好于保留较高的留存收益率,为未来企业发展做准备。

(二)启示。结合上述研究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得出如下启示:首先,验证的行业大部分都更注重对政府履行社会责任。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税收的强制性,税收是企业无法免除的责任;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市场仍不完善,我国的市场发展更多的是依照政府的计划路径,而非市场本身的发展路径。其次,通过对信息技术产业以及金融业的验证发现: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企业更加重视对脑力劳动者履行社会责任。给予其更加重要的地位以及更高的报酬水平,但是对于体力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方面普遍缺少重视。最后,现有指标体系并不足以恰当的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例如,仅以税收产生的现金流出表示企业对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不能完全展现企业履行对政府的责任。然而,选取其他的指标体系又有很多项目无法进行数量上的分析。这也是后续研究可以重点关注的方面。

参考文献:

1.Orlitzky M,Schmidt F L,Rynes S L.Corporate social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A meta-analysis[J].Organization studies,2003,24(3).

2.Andersen M L,DEJOY J S.Corporate Social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The Role of Size,Industry,Risk,R&D and Advertising Expenses as Control Variables[J].Business and Society Review,2011,116(2).

3.Griffin J J,Mahon J F.The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debate twenty-five years of incomparable research[J].Business & Society,1997,36(1).

4.孔龙,张鲜华.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与企业财务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2,(4).

5.尹开国.国外公司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相关性实证研究总结[J].财会月刊,2010,(6).

6.符刚.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司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J].财会月刊,12,(4).

7.向阳.基于消费者认知度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业差异性研究[J].管理学报,2010,(2).

8.张兆国.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变革[J].会计研究,2009,(3).

9.沈洪涛,沈艺峰.我国企业相关利益者的识别与权重研究——基于财务报表的分析[J].经济管理,2004,(10).

10.王怀明,宋涛.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来自上证180指数的经验证据[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11.陶莎.我国金融业高管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12.王洪伟.中外交通运输业差异性比较研究[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4(2).

13.王明明,宋衍萍,刘小峰.我国批发零售业发展趋势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1).

14.吕程.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知识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孙娉婷,女,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会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理财与税务筹划。

猜你喜欢

财务绩效利益相关者
虚拟现实概念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
展会品牌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及其网络结构研究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四川省实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研究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大学财务治理的研究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期限结构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
苏宁云商轻资产盈利模式及其财务绩效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数据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