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2014-06-20石凤梅

现代农业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病指嘧菌晚疫病

石凤梅

摘 要:为明确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确定对马铃薯的安全性及最佳施药量,以马铃薯品种鲁引1号为试材,2012年进行了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较好,试验中的防效为79.9 %~94.2 %,并能提高马铃薯产量,增产率为28.7 %~56.8 %。在生产中建议以250 g/L嘧菌酯悬浮剂375 g/hm2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前或初期第一次喷药,以后隔7~10 d喷1次药,共喷药2~3次,药液用量为750 kg/hm2 。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效果

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light)是一种全球性真菌病害,是制约马铃薯品质与产量的重要因素,对马铃薯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由于该病暴发流行迅速,使其防治困难,一般的防治措施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生产中主要依靠化学药剂防治。由于长期的单一用药,晚疫病菌已对甲霜灵、高效甲霜灵等杀菌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生产中不断加大农药使用剂量和频率,带来防治成本提高、农药残留超标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为有效克服抗药性的产生,探索选出新型杀菌剂以供生产应用。于2012年进行了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的田间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药剂为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北京默赛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为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上海杜邦农化公司产品)。

试验品种为鲁引1号。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各处理药剂用量见表1。小区长5 m,宽4.2 m(6垄),面积21 m2。每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试验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前(7月28日)第一次喷药,间隔10 d,分别于8月7日、8月17日共喷药3次。根据各处理药量计算出小区用药量,并按750 L/hm2的药液量折算小区用药液量均匀喷施在马铃薯植株上。

1.2.2 调查项目及方法 在试验期间目测观察并记录各处理马铃薯生长情况及有无药害发生,并于最后一次喷药后的10 d(8月27日)调查马铃薯晚疫病病情。调查时每小区取五点,每点取2株,调查约20片复片。马铃薯成熟后,每小区取2 m2测产。病害分级标准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效,DMRT法进行方差分析。

分级标准(以叶片为单位):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 %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 %~10 %;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1 %~20 %;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1 %~50 %;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0 %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玉米的安全性分析

试验期间观察,各药剂处理马铃薯生长正常,无药害发生。

2.2 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表2 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结果

在空白对照马铃薯晚疫病平均病指为92.78的情况下,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25 g/hm2、300 g/hm2、375 g/hm2处理的平均病指分别为18.66、13.03和5.34,防效分别为79.9 %、86.0 %和94.2 %,对照药剂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平均病指为6.16,防效为93.4 %。经方差分析,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25 g/hm2、300 g/hm2处理与375 g/hm2处理的病指差异显著;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25 g/hm2、300 g/hm2处理的病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病指,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375 g/hm2处理与对照药剂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病指差异不显著;各药剂处理的病指均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的病指(详见表2)。250 g/L嘧菌酯悬浮剂三个处理产量分别为14907.5 kg/hm2、16108.1 kg/hm2和18159.1 kg/hm2,对照药剂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产量为17633.8 kg/hm2,空白对照产量为11580.8 kg/hm2,250 g/L嘧菌酯悬浮剂三个处理的增产率分别为28.7 %、39.1 %、56.8 %,对照药剂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增产率为52.3 %。

3 结论

根据试验结果,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较好,试验中的防效为79.9 %~94.2 %,并能提高马铃薯产量,增产率为28.7 %~56.8 %。

在生产中建议以250 g/L嘧菌酯悬浮剂375 g/hm2于发病初始间隔7~10 d共2~3次用药。endprint

摘 要:为明确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确定对马铃薯的安全性及最佳施药量,以马铃薯品种鲁引1号为试材,2012年进行了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较好,试验中的防效为79.9 %~94.2 %,并能提高马铃薯产量,增产率为28.7 %~56.8 %。在生产中建议以250 g/L嘧菌酯悬浮剂375 g/hm2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前或初期第一次喷药,以后隔7~10 d喷1次药,共喷药2~3次,药液用量为750 kg/hm2 。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效果

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light)是一种全球性真菌病害,是制约马铃薯品质与产量的重要因素,对马铃薯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由于该病暴发流行迅速,使其防治困难,一般的防治措施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生产中主要依靠化学药剂防治。由于长期的单一用药,晚疫病菌已对甲霜灵、高效甲霜灵等杀菌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生产中不断加大农药使用剂量和频率,带来防治成本提高、农药残留超标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为有效克服抗药性的产生,探索选出新型杀菌剂以供生产应用。于2012年进行了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的田间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药剂为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北京默赛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为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上海杜邦农化公司产品)。

试验品种为鲁引1号。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各处理药剂用量见表1。小区长5 m,宽4.2 m(6垄),面积21 m2。每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试验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前(7月28日)第一次喷药,间隔10 d,分别于8月7日、8月17日共喷药3次。根据各处理药量计算出小区用药量,并按750 L/hm2的药液量折算小区用药液量均匀喷施在马铃薯植株上。

1.2.2 调查项目及方法 在试验期间目测观察并记录各处理马铃薯生长情况及有无药害发生,并于最后一次喷药后的10 d(8月27日)调查马铃薯晚疫病病情。调查时每小区取五点,每点取2株,调查约20片复片。马铃薯成熟后,每小区取2 m2测产。病害分级标准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效,DMRT法进行方差分析。

分级标准(以叶片为单位):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 %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 %~10 %;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1 %~20 %;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1 %~50 %;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0 %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玉米的安全性分析

试验期间观察,各药剂处理马铃薯生长正常,无药害发生。

2.2 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表2 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结果

在空白对照马铃薯晚疫病平均病指为92.78的情况下,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25 g/hm2、300 g/hm2、375 g/hm2处理的平均病指分别为18.66、13.03和5.34,防效分别为79.9 %、86.0 %和94.2 %,对照药剂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平均病指为6.16,防效为93.4 %。经方差分析,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25 g/hm2、300 g/hm2处理与375 g/hm2处理的病指差异显著;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25 g/hm2、300 g/hm2处理的病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病指,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375 g/hm2处理与对照药剂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病指差异不显著;各药剂处理的病指均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的病指(详见表2)。250 g/L嘧菌酯悬浮剂三个处理产量分别为14907.5 kg/hm2、16108.1 kg/hm2和18159.1 kg/hm2,对照药剂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产量为17633.8 kg/hm2,空白对照产量为11580.8 kg/hm2,250 g/L嘧菌酯悬浮剂三个处理的增产率分别为28.7 %、39.1 %、56.8 %,对照药剂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增产率为52.3 %。

3 结论

根据试验结果,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较好,试验中的防效为79.9 %~94.2 %,并能提高马铃薯产量,增产率为28.7 %~56.8 %。

在生产中建议以250 g/L嘧菌酯悬浮剂375 g/hm2于发病初始间隔7~10 d共2~3次用药。endprint

摘 要:为明确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确定对马铃薯的安全性及最佳施药量,以马铃薯品种鲁引1号为试材,2012年进行了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较好,试验中的防效为79.9 %~94.2 %,并能提高马铃薯产量,增产率为28.7 %~56.8 %。在生产中建议以250 g/L嘧菌酯悬浮剂375 g/hm2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前或初期第一次喷药,以后隔7~10 d喷1次药,共喷药2~3次,药液用量为750 kg/hm2 。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效果

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light)是一种全球性真菌病害,是制约马铃薯品质与产量的重要因素,对马铃薯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由于该病暴发流行迅速,使其防治困难,一般的防治措施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生产中主要依靠化学药剂防治。由于长期的单一用药,晚疫病菌已对甲霜灵、高效甲霜灵等杀菌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生产中不断加大农药使用剂量和频率,带来防治成本提高、农药残留超标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为有效克服抗药性的产生,探索选出新型杀菌剂以供生产应用。于2012年进行了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的田间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药剂为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北京默赛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为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上海杜邦农化公司产品)。

试验品种为鲁引1号。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各处理药剂用量见表1。小区长5 m,宽4.2 m(6垄),面积21 m2。每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试验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前(7月28日)第一次喷药,间隔10 d,分别于8月7日、8月17日共喷药3次。根据各处理药量计算出小区用药量,并按750 L/hm2的药液量折算小区用药液量均匀喷施在马铃薯植株上。

1.2.2 调查项目及方法 在试验期间目测观察并记录各处理马铃薯生长情况及有无药害发生,并于最后一次喷药后的10 d(8月27日)调查马铃薯晚疫病病情。调查时每小区取五点,每点取2株,调查约20片复片。马铃薯成熟后,每小区取2 m2测产。病害分级标准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效,DMRT法进行方差分析。

分级标准(以叶片为单位):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 %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 %~10 %;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1 %~20 %;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1 %~50 %;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0 %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玉米的安全性分析

试验期间观察,各药剂处理马铃薯生长正常,无药害发生。

2.2 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表2 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结果

在空白对照马铃薯晚疫病平均病指为92.78的情况下,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25 g/hm2、300 g/hm2、375 g/hm2处理的平均病指分别为18.66、13.03和5.34,防效分别为79.9 %、86.0 %和94.2 %,对照药剂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平均病指为6.16,防效为93.4 %。经方差分析,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25 g/hm2、300 g/hm2处理与375 g/hm2处理的病指差异显著;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25 g/hm2、300 g/hm2处理的病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病指,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375 g/hm2处理与对照药剂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病指差异不显著;各药剂处理的病指均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的病指(详见表2)。250 g/L嘧菌酯悬浮剂三个处理产量分别为14907.5 kg/hm2、16108.1 kg/hm2和18159.1 kg/hm2,对照药剂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产量为17633.8 kg/hm2,空白对照产量为11580.8 kg/hm2,250 g/L嘧菌酯悬浮剂三个处理的增产率分别为28.7 %、39.1 %、56.8 %,对照药剂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增产率为52.3 %。

3 结论

根据试验结果,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较好,试验中的防效为79.9 %~94.2 %,并能提高马铃薯产量,增产率为28.7 %~56.8 %。

在生产中建议以250 g/L嘧菌酯悬浮剂375 g/hm2于发病初始间隔7~10 d共2~3次用药。endprint

猜你喜欢

病指嘧菌晚疫病
2021年稻瘟病防控药剂有效性监测试验报告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玉米锈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效果初报
空心病
8%嘧菌酯·22%霜脲氰悬浮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嘧菌酯与稻瘟灵复配防治稻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