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词

2014-06-19

现代家庭·生活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赡养人惯性物质

精神赡养

释义:精神赡养,一般指在家庭生活中,赡养人理解、尊重、关心、体贴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精神上给予其慰藉,满足其精神生活的需要,使其愉悦、开心。

背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赡养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老年人在追求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注重追求精神生活需要。而且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一条也规定了精神赡养的内容,因而,目前出现了不少精神赡养的诉讼案件。

中国老年人口1.3亿,占总人口10%。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6亿,到2050年,将达到4.4亿左右。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老年化人口的不断增长,老人“精神空巢”现象日益严重,有关“精神赡养”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睡眠惯性

释义:也称睡眠惰性(sleep inertia,SI),是指人睡醒后头脑有一段时间表现很不清醒的状态,在这段时间里,人的短期记忆力、计算和认知能力都减弱了,睡眠惯性对每个人的影响都不同,研究睡眠惯性对那些需要立即从睡眠中恢复清醒的职业尤为重要。

表现:

睡眠8小时后醒来的人们的表现并不好于那些24个小时都没有睡觉的人。通过研究发现,醒后的头3分钟,人受“睡眠惯性”的影响最严重。通常情况下这种糟糕的表现会在头10分钟内逐渐减弱。在醒后两个小时,“睡眠惯性”对身体仍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以前的研究显示,24小时不睡觉造成的认知不足与喝醉是一样的。但是人在刚刚醒后的认知能力比长时间剥夺睡眠时间还要糟糕。在短时间内,至少睡眠惯性对人造成的影响和喝醉一样糟糕,甚至更加糟糕。endprint

猜你喜欢

赡养人惯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发生赡养纠纷,老年人如何维权
继承赡养协议法律效力探析
——以人口老龄化背景为视角
普遍存在的惯性
论赡养纠纷诉讼中赡养人配偶的诉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