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毒性和展望

2014-06-18杨迪

新媒体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残留毒性

杨迪

摘 要 有机磷农药问世到现在已70年了。由于它的高效、快速和广谱等特点,在农药领域一直占有重要位置,对全球农业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它的不断使用,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如高残留、毒性强等,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文章主要对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检测、毒性作了初步的分析,指出尽快开发替代产品是今后使用有机磷农药的方向。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毒性;残留

中图分类号:S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6-0178-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和重视健康和食品安全问题。农药可以用来杀灭昆虫、真菌和其他危害作物生长的生物。最早使用的农药有滴滴涕、六六六等,它们能大量消灭害虫。但它们的稳定性好,能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在动植物及人体中不断积累,为此被淘汰。后来改用有机磷农药,如敌敌畏等,替代最初的农药。然而它们的毒性太大,对人畜的危害很大。农药残留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除草剂、脱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有机磷农药,是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含有机磷的有机化合物。这一类农药品种多、药效高,用途广,易分解,在农药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类化合物。但有不少品种对人、畜的急性毒性很强,因高分子聚合物不易氧化、分解,也难被微生物降解,能长期在环境中滞留,可能发生化学变化转化成为毒性更强、危害性更大的二次污染物。同时,残存于植物体内的成分可以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使食物中农药残存量超过卫生标准。因此在使用时特别要注意安全,防止造成环境污染或影响人体健康。

“1605对硫磷”是1944年德国拜耳公司制造出的世界上第一种有机磷杀虫剂,到今天有机磷农药的使用已达70年之久。目前世界上现有的有机磷农药有几百种之多,我国有200多种,我国有机磷农药的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我国的农药产品一半以上为有机磷农药。怎样有效控制、合理监测农药污染,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 有机磷农药的检测

由于农药的广泛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使用及滥用现象,使得农药的残留量严重超标。由此引起的农药中毒事件和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控制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加强对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力度。随着人们对有机磷农药及其残留问题的认识的加深,建立简便、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十分重要。

1.1 仪器分析法

常用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气-质联用等设备对农药残留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其中,气相色谱法是最典型的,应用最广的仪器分析方法,其中应用于有机磷检测的检测器主要有火焰光度检测器(FPD),氮磷检测器(NPD)等。

此外,由于分光光度法具有相当好的准确度,精密度和选择性,适合定量分析,在定性鉴定上也有一定功效。

1.2 酶抑制法

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磷类农药对胆碱酯酶正常功能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农药的浓度呈正相关。正常情况下,酶催化神经传导代谢产物(乙酰胆碱)水解,其水解产物与显色剂反应,产生黄色物质,用分光光度计测定412 nm下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值,计算出抑制率,通过抑制率可以判断出样品中是否含有有机磷类农药的残留。可以实现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的现场快速检测。它可以广泛应用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卫生防疫、环境保护、工商管理、蔬菜批发市场、蔬菜生产基地、超市、商场、农药残留监测系统等部门的蔬菜和水果中的农药残毒检测。

1.3 酶免疫分析法

酶免疫分析法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免疫分析方法。此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检测下限可以达到ng水平甚至是pg水平。酶免疫分析法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检测各种物质(药物、激素、蛋白质、微生物等)的分析方法。

1.4 化学发光技术

通过化学发光技术进行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研究国内外均有报道.国内研究者利用化学发光技术和基于鲁米诺-H2O2体系与敌敌畏的反应,直接对敌敌畏进行检测。与现今其它检测系统相比,该方法简单、快速,而且有更高的灵敏度和重现性,也为有机磷农药的检测提供一种方便、可靠的分析方法。

1.5 生物传感技术

生物传感是一种简捷高效的有机磷农药检测新技术。常见的生物反应有四类,即酶促反应、免疫学反应、微生物反应和生物反应中伴随着发生的物理量变化。在对有机磷的检测中,相对于其他检测仪器,生物传感器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抗干扰、选择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

2 有机磷农药的毒性

一般在喷洒液体农药时,仅有20%左右附着在植物上,1%~4%直接接触到害虫,剩下的40%~60%落在土壤中,5%~30%漂浮于空气中造成大气污染,大气中的农药污染物又可随降水返回地面。这些农药残留进入食物链在人体中累积大一定程度,就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引发病变,出现呼吸障碍、心博骤停、休克、昏迷、痉挛、烦躁不安、疼痛、肺水肿、脑水肿等症状。有机磷农药可经呼吸道、胃肠道及完整皮肤粘膜吸收,吸收后大多在肝脏进行生物转化。中毒机理是抑制体内胆碱酯酶。有机磷化合物进入人体后,其磷酸根迅速与血液和神经系统的胆碱酯酶的活性中心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导致乙酰胆碱大量蓄积。乙酰胆碱的积聚引起胆碱能神经先兴奋后抑制,临床上出现相应的中毒症状。残留的农药还会引起染色体畸变,导致癌变或畸形。

3 有机磷农药降解

控制有机磷农药的使用量是对农药危害最根本的解决方案,去除残留农药(即农药降解)也是十分必要的。农药降解是指化学农药在环境中从复杂结构分解为简单结构,甚至会降低或失去毒性的作用。造成降解的因素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因素等。残留于土壤中的农药,以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最为重要,其降解速度取决于农药的种类、土壤水分含量、氧化还原状态及土壤微生物相等。有些农药虽然自身的毒性不大,但中间降解产物的毒性去很大。因此,农药对环境的危害,不仅要看农药本身的毒性,而且也要注意其降解产物的去向和毒性。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有着成本高、见效慢和可能产生副产物等缺点。目前有针对生物方法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正在大量开展。有机磷化合物能够自然降解,研究发现,对硫磷在水果中的残留期为15 d。

4 结束语

如今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由于长期滥用农药导致环境及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国家规定严格控制有机磷类农药的使用,积极研发替代产品。近年来,一批高效低毒的农药出现,现在人们已经找到了具有专一性的农药,即激素类农药。我国也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对有机磷农药进行多残留检验也是十分必要的。常用的残留检测方法有通常仪器分析法、酶抑制法和酶免疫分析法。采用传统的仪器方法进行检验具有灵敏度高,准确等特点,但是设备昂贵不易操作;酶抑制法可以快速检验,但灵敏度不高;酶免疫吸附法是目前常用的有效方法。综上所述,可以采用几种方法联合检测,已达到较好的效果。

同时,应大力开展有机磷农药生物降解的相关研究,为我国的农业生产乃至全世界的农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景辉.土壤污染与防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290-291.

[2]罗平.软饮料分析与检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2:192-194.

[3]于丽娜,注东风,苏琳.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J].粮油食品科技,2005,13(2):32-34.

[4]江英志,谢桂勉.有机磷农药多残留检测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60-9061,9192.

[5]程晓洁,汝少国.有机磷农药遗传毒性研究[J].海洋科学,2008,32(9):88-91.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机磷农药残留毒性
小心,蘑菇有毒
毒性中药宜久煎
五色梅的古今论述
抢救1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者的护理体会
一种平整机湿平整吹扫装置简析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农田沟渠水中6种有机磷农药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槟榔中9种有机磷农药残留
磺酰脲类除草剂分析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