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文勘测方式的改革与发展途径探索

2014-06-18邓顺朴

新媒体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改革

邓顺朴

摘 要 水文勘测是通过水文测验和水文调查来收集水文资料,是实现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的基础。文章对水文勘测方式的发展进行简要概述,并为提高水文勘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出改革措施。

关键词 水文勘测;勘测方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P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6-0141-01

水文勘测直接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其方式经历着从传统定点固守到站队结合的巡测、自动测报的改革过程,目前,我国水文勘测大部分都实现了这一过程的转变,并在不断完善水文自动测报的信息系统。为了使水文水利事业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水文勘测方式的发展途径。

1 水文勘测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水文站点已经多达3万多处,对水位、降雨量、水质、泥沙等项目勘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网络,不但积累了约10亿的固定资产,还形成了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水文职工队伍。但是在我国,水文勘测仍属于公益性事业,它的发展还有许多矛盾:研究经费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而另一方面勘测任务、基站信息建设的要求也不断增加,现有的勘测设备也达不到水文行业国际和国家的技术标准,水文工作人员的工种和数量与地理环境变化、技术发展也无法完全同步,比如在甘肃、新疆、宁夏等地区的水文机构建设还不完善,水文站的密度网络偏低。此外,由于全球经济与信息社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水文勘测精度、覆盖广度和现代化的水文标准也存在一定距离,技术支持的不到位、信息透明度的不足等问题也使得水文勘测的重要性降低,人们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缺少相应的觉悟。

2 水文勘测方式的发展

2.1 明确水文水利发展总体思路

水文水利勘测应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动态,在发展中实现总体思路的转变。在工作方法上要从人工定点手工采集向水文勘测仪器的自动采集过渡,在数据检测上要从简单数据检测向数据成果研究过渡,在服务上要从技术工作向服务性质过渡,在工作目的上要从专业水利技术研究向社会水利服务过渡。最终满足水文水利事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统一。

2.2 实现水文监测自动化发展

1)要加大我国各水文站点的设备投入,比如在条件允许的站点购置多普勒剖面流速仪、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仪、同位素测沙仪,光电测沙仪、车载式应急监测移动实验室等先进设备,并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新型技术自动检测,从而实现防汛抗旱、生态资源建设等多方面水文水利发展。

2)充分利用各水文信息站点,建设全国范围内的水文信息网络,实现水文信息的资源共享。

3)对水文检测的技术成果要保质保量,更新站点检测技术,加强水文检测方法的技术研究,在部分站点设立水情自动报测、水文巡查系统等先进技术,从而满足水资源管理的要求。

2.3 加强站点的服务能力,完善信息网络建设

提高我国各水文站点的勘测技能和信息服务质量,不断完善信息采集和传输系统,并加强人才选拔制度的实施,通过新型技术和高素质员工来完善水文信息资源网络,提高重要监测警报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和利用率,加强对生态水资源和水质检测的信息管理,并且做好汛旱预报等应急事件的信息完善工作。

3 水文勘测方式的发展路径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水文勘测体系

我国应加大对水文勘测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网络建设。在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重视发展落后、生态环境恶劣的水文站点的发展,并对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观测,以完善全国范围的水文勘测网点的布局;对山洪、水汛、旱涝预警的水文站点也应加强豆乳,通过水文勘测的预警研究,完善水文数据勘测网络,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完善。

此外,水利相关部门还应从水量、水质两个角度相结合,在我国河海流域、江湖库区设置检验、汛期检测站,并加强对这些站点的普查、评估,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随时调整检测项目,以便提高检测的精度和密度。

3.2 加强水文机构人才管理,健全水文管理体制

1)在各水文站点贯彻落实行业政策、法规,并对水文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加强普及力度,特别是我国长江黄淮、三峡库区等重点、典型地区的水势和水情现状研究,并对这些地区站点的技术、灾害防范、水质分析进行全方位勘测分析,从实际生活角度提高水文科学的深度和广度。

2)加强水文机构人才管理。水利部门应建立与河海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水文专业人才培养储备机制,按照《水文勘测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对水文专业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各水文站和水利部门应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指导,从水质水情、监测预报、仪器使用等多方面进行培训,加强岗位技能培养,建立岗位技能晋升优先机制等。

3)对现有的专业人才要做好稳定工作,对国外稀缺人才要加强引进力度,对未来储蓄人才则要加强培养,为水文水利事业不断增加新的血液,充实水文人才队伍的不断扩张,从招聘、任用、激励、评估等各方面严格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3.3 提高水文测站的服务水平

我国水利部门应致力于水文信息服务体系的完善,在加强水文站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从信息采编、处理、交流各方面完善网络资源的建设,提升水文勘测的服务水平。

1)应在现有的基础设施基础上,实现人员责任制,用巡测代替驻测,将各水文信息采集点、各个时段的水文信息统一,实现资源共享,扩大资源的可用范围。

2)积极引进并利用先进的水文测验仪器,并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制定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补充技术标准和法规,以促进区域水文勘测服务质量的提高。

3)声学、光学等研究方法和理论也可以广泛应用与水文勘测中,从而为水文监测的自动记录、数据处理、蒸发、气象要素等项目的自动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在重要的水源区域、防洪点应配置优先配置自动监测仪器,对该地区的雨量、流量、水质、泥沙等要素进行自动检测。新仪器和新技术的使用需要进行比测联系,完善水情、水质、洪汛旱情等方面的信息系统。

4 结论

科学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水文勘测技术也要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传统的驻站监测向仪器自动监测、资源共享发展。因此,水文勘测的发展,不但是水文检验技术的发展,更是水文技术的创新、服务的创新,也是保障人们生活质量、生态安全、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沈新平.湖南水文现代化与四大体系建设-转变水利发展方式[J].湖南水利水电,2011(03).

[2]白莉东,罗国政.浅谈陕西省水文勘测技术发展[J].陕西水利,2011(04).endprint

猜你喜欢

改革
专业眼光看改革 改革眼光看中国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争当改革促进派难在哪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巨轮上的“大力水手”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