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南鹏:“包场子”的人

2014-06-17

商周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红杉

红杉中国自称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以所主导投资项目的IPO几率高著称,仅通过1月29日成功登陆创业板的光环新网,三年就获利14倍。能获得其创始人沈南鹏投资所带来的光环效应,以及投资之外的资源。常是创业者的梦想。

沈南鹏的投资风格是快、稳、准,有圈内人评价他“进入快,收益快,成名快,笑脸快”,他是有耐心的快枪手,对风险把控一流。美国红杉的理念是“下注于赛道”而非“下注于赛手”,但唯品会董事长兼CEO沈亚评价,沈南鹏至少通过在电商的布局。已把整条赛道都买了。“他甚至把整个场子都买了”。

既在局内,也在局外

在过去近18个月中,对中国互联网界最热闹的大整合、IPO、口水战,红杉既在局内,也在局外。

中国几家风口上的公司,都曾获得红杉中国的投资。今年情人节,唯品会以1.125亿美元投资乐蜂网。乐蜂网的对手聚美优品,就在这次交易前一天放出消息,已经启动赴美上市工作,计划融资6亿美元,估值超30亿美元。乐蜂与聚美从暗战到明战,较量了一年多,它们的投资人都是红杉中国。

红杉中国所投的戏剧性组合不止这一对,还有同在团购领域的大众点评与美团,前者在2月下旬宣布接受腾讯投资,出让20%股份,后者预计2014年交易额能达到450亿元。当然,还有奇虎360与网秦,途牛和驴妈妈等。

业内外不少人认为沈南鹏是这些明战、暗战的始作俑者,但他本人否认在竞争公司之间“做局”。这是红杉,也是很多投资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难以回避的尴尬,即“无边界竞争”。

以红杉方面的说法,按照惯例,并不会投资一个领域内两个竞争对手。“刚开始他们的业务都属于不同领域,到后来完全因为互联网发展撞到了一起。”沈南鹏如是说。

大众点评网2006年获得来自红杉中国200万美元首笔投资,2007年红杉资本再次追加了投资,2010年大众点评进入团购领域。2010年9月,美团网获得红杉资本1000万美元A轮投资。大众点评做团购的业务,比美团晚了大半年。

互联网变化太快,甚至可谓是当今世界所有行业中变化最快的行业,要定义两家被投公司将来是竞争还是合作,很难界定清楚。沈南鹏说,“在我们看美团的时候,我还问张涛,你们要不要进团购领域,他说暂时没这个想法,后来他俩在团购上竞争了。”

奇虎是沈南鹏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当时该公司业务与安全无关,而网秦的业务则很明确就是手机安全。乐蜂创业之初定位为时尚生活,而聚美优品则是团购化妆品。最初楚河汉界非常清楚,不久后就犬牙交错。

按照投资公司标准流程,当两家被投公司成为竞争对手,应该建立严格防火墙制度,如投资经理间不能共享信息,公司战略会议,投竞争对手公司的投资经理不能出席,红杉也遵守这套流程。

“与唯品会战略打通是乐蜂自己的决定,事先没与任何投资人沟通。”乐蜂网董事长李静表示,当公司内部将战略想清楚后,她才与主要投资人进行了沟通。而且最先也不是红杉而是中金和宽带资本。这两位股东方当即表示支持。“有人说,这事是老沈作局,我觉得他挺冤枉的,乐蜂与唯品会谈得差不多了,我才和红杉说的。”李静说。

资本是秘密背后的秘密,动力背后的动力,红杉在这一轮格局调整中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可能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处在沈南鹏的位置,他不可能完全对战火视而不见,也会建议被投公司差异化竞争,例如他曾建议乐蜂把渠道与更大平台合作,判断依据是对乐蜂而言,不是说今天竞争不过哪一个对手,而是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是什么。如果乐蜂在品牌和渠道继续两条战线作战,第一这样的商业模式能不能持续?第二是不是可能发现自己将陷入左右手互搏?

沈南鹏认为红杉是通过对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推导得出结论,然后再去提建议。“我们确实给了她建议,认为渠道和品牌应该分离,分离方式可以不同,可以自己分出一个团队来,另外一个团队去做渠道,但这两个公司必须独立运作。”而至于是单独运作还是选择合作,与谁合作,选择由企业家作出,红杉会站在中立的角度,“不希望参与这类决策事情,一个企业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做选择。”

厌恶风险的人

周鸿神一直觉得沈南鹏像两种动物:海洋里的鲨鱼,陆地上杜宾犬。从当年做第1个项目到现在做第150个项目,沈南鹏就一直像条饥饿的鲨鱼,闻到血腥味,他就会冲过去。而杜宾犬是一种军、警两用的犬只。身体结构紧凑,具有极大的耐力和速度。相貌文雅但警惕、坚定。“每次看到沈南鹏,我都觉得他和杜宾犬太像了,总是保持斗志。”

沈南鹏有一份接近完美的简历,似乎幸运总是落在他肩头,他从小就对数字特别敏感,曾经是奥数冠军,大学毕业后去美国深造,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耶鲁大学学习MBA,并在耶鲁大学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又在美国汉华银行、雷曼证券、花旗银行和德意志银行分别工作过。

1999年,刚刚30岁的沈南鹏与梁建章、季琦,模仿全球最大在线旅游公司Expedia商业模式,创办了携程网,这是沈将美国的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在中国本土实践的开始。

与沈南鹏交好的人认为,他是一个天生厌恶风险的人,对于自己完全不掌控的事情,他抱有天生的警觉,这从携程的创业团队便可窥一斑。喜欢打比方的范敏不止一次地对媒体说,携程就像一栋在建的楼房,有激情的季琦,能疏通关系,就是去拿批文,搞来土地的人;沈南鹏精于融资和策略,他是去找钱和建立合作关系的人;梁建章懂IT,能发掘业务模式,他就去打桩,定出框架;而范敏自己就是搅拌的水泥和黄沙,制成混凝土填充框架的人。

尽管如此,对于这次创业,沈南鹏也做好了“艰苦”的准备,他甚至准备好了“退路”,“如果几年做不成,就再回投行工作吧”。

携程从创立到上市,用了4年时间。当纳斯达克展示出在第一次互联网泡沫后的热情时,它也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间:发行价每股18美元,开盘价24.01美元,当日收盘价33.94美元。美国《商业周刊》用4个字形容携程的IPO——“热度撩人”。endprint

随后,携程创业团队创立如家,又延续了另外一个在纳斯达克的辉煌。

如家于2001年底开始创办,只用了5年时间就超越了历史更长的锦江之星连锁酒店,成为同类市场的第一名。2006年,如家上市,开盘22美元,高出发行价59.4%,融资金额达1.09亿美元。

同样是出于控制风险的原因,沈南鹏后来对创业团队进行了调整和重组,这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和关注。但表现出来的是,在他的行事中,没有破釜沉舟,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沈南鹏自己是如此阐述的,“假如我手上有100元,我可能只赌20元,我一定会预留的。”

这种对风险的厌恶,也表现在他的娱乐生活上,对于富人们喜爱的游艇,沈南鹏就不是那么着迷,理由是,“因为我发现小的游艇晃得厉害,相对来说,我更喜欢高尔夫和爬山,海上的东西还不如在陆地上来的扎实。”

此前的投资银行背景,加上携程总裁兼CFO身份,以及这些成功的创业经历,故事里的沈南鹏理所应当地成了一个融资能力超强的高手。“这是个自然的延伸过程,创业者的经历能为投资人做良好的经验准备。”这个想法与美国红杉很相似,红杉的几代合伙人,一大半都是企业家出身。红杉创始人瓦仑坦曾任仙童半导体的销售员;目前,美国红杉第三代团队中主力之一,美籍华人林君睿曾经是网上鞋店Zappos.com的首席运营官兼首席财务官。

对于近年来沈南鹏为何保持沉默,他认为“我们投资理念没有什么变化,我以前该说也都说了,没有特别需要补充的。”

不过看似不变投资圈的魅力在于不确定性,你必须时时刻刻保持战斗状态,因为稍微有点放松就会被赶超。一位拿到红杉中国投资的创业者记得,有一次和沈南鹏一起打高尔夫球,沈不停地接听电话,搞得一起打球的人都没了兴致。而对这件事,沈南鹏已毫无印象——他已经忘了上次打球是什么时间了。

这种压力也传递给了其他被投资者,在一档沈南鹏和三位被投资者都参加的节目上,嘉宾李静现场落泪,自陈做梦都梦到沈向她要业绩报表。

步步为营

红杉中国发展了两年,沈南鹏逐渐意识到,在资金、创业企业和市场环境上,中美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沈南鹏坦言:“红杉成立那几年,时常能感受到压力,因为美国红杉的业绩非常出色,但是美国的成功不一定会复制到中国。”

对于红杉中国早期的投资选择,周鸿神认为:美国红杉投资项目更看重有特色技术的多一点,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沈南鹏他们投的项目在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上多一些。

过去40年,美国红杉一直沿着“半导体-电脑-网络设备-互联网”的路在投资,红杉中国在互联网和软件、教育、医疗健康、新能源等诸多领域中播种。

2008年以前,红杉中国投了50多个项目,其中互联网公司近20家,以及其它带有模式创新的公司,如诺亚财富、乡村基快餐、匹克运动鞋、利农农业,还有医院仪器和新能源行业的一些公司等。

2008年底,创始合伙人张帆离职,有传言是由于其投资大部分项目不理想,如亚洲传媒退市,占座网、悠视网、点事传媒等项目均不见起色。

“张帆离开,在业界震动较大,当时曾有很多业内人看衰红杉。”清科集团董事长兼CEO倪正东说,不过红杉内部有不同看法,认为张的离开对具体业务冲击不大。2009年,红杉中国的团队人数达到50多人,在合伙制中,组织管理上有一个核心人物,但在业务上是民主的。“在投资决策上,所有合伙人平等,这也继承了红杉美国的风格。”接近红杉的人士透露,沈南鹏在团队内部有最大的权威。

2009年10月30日,中国创业板正式上市。此前两年,深交所已经开始筹备创业板,当时为了迎接创业板。人民币基金募资成为主流,根据清科调查显示,2008年前11个月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新募基金超过100只,其中人民币基金占了近八成,创投投资增长势头放缓。而红杉在2008年7月也募集了首只人民币基金,规模近10亿元。

2006年,外界推荐来的项目占到投资的80%,红杉自己根据行业判断自上而下发现的项目占到20%,到了2008年时,这个比例已调整为6:4。

2007年成立的红杉二期基金的目标更明确,主投方向就是电商、游戏和O2O。接下来的两年,红杉一半项目都是互联网软件与服务行业,总共投了33个项目。

2010年,红杉募集了3只基金,为历史最多。在早期项目的投资上,行业也与红杉美国的渐渐贴近,这一年又进一步加大了互联网投资的比重。

在退出方面,红杉进入了一个收获期。红杉投资的企业在这一年有9家实现IPO,这也是红杉入华5年后,退出成绩最好的一年。

目前,红杉中国2007年的二期基金(2.5亿美元)为有限合伙人带来了高达33%年化净收益率。红杉中国2010年的三期基金(3.5亿美元)的年化收益率高达37%。

积累了这些成功经验后,沈南鹏也有了_一套投资方法论:首先—定要有耐心。“我如果跟你说,我2006年投大众点评时就看到它会成为一家团购公司里面的巨人,这肯定瞎掰。当时我看到的就是它的本地广告模式。”他认为短线的投资人没有耐心,可能此时会要求尽快上市,或者追求短期盈利,而看长线的基金则希望它保住和扩大江湖地位。“投资人应该敢于支持创业者打造一个持续的商业模式,因此往往没有办法去控制能否保住当时的利润。”

第二点他认为要有“男人的肩膀”,也就是承担失败的能力。“媒体说红杉投砸了某某项目,投砸了项目我们以前有,将来也会有,我们不是说在投资的时候不谨慎,而是尽量做到我们所有的谨慎,但是像这样的情况还会继续,因为这是风险投资中一个基本的规律。”

第三点是怎样帮企业。沈曾问美国的同事,花时间帮企业和不帮企业,投完以后等5年的收获差别在哪里?对方告诉他,不可能产生50%的差别,但至少会有20%到30%的差别。当然,花时间能够帮到企业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懂公司,不然的话就是瞎帮忙。endprint

黄金时代

如果以红杉美国为参照系,更容易看清楚红杉中国所处的位置及要抵达的方向。第一代创始人唐·瓦伦坦早已退休,第二代团队核心迈克·莫瑞茨也基本退出一线工作,目前最活跃的是第三代团队。

三代投资人理念清晰而专注,瓦伦坦投资风格被归纳为一句话:“投资于一家有着巨大市场需求的公司,要好过投资于需要创造市场需求的公司。”因其过于强调市场对一家公司的意义,多年以来,这句话被引申为更通俗的“下注于赛道,而非赛手”。

今年3月,在参加完一次红杉全球的合伙人会议之后,沈的搭档周逵感慨:“红杉美国在互联网行业的专注度、敏锐度与前瞻性做得太好了。”这也是为什么红杉在美国有着“硅谷创新工场”的头衔。

前几年“清洁能源”概念在美国大热,甚至产生了很多独立基金,但是红杉美国却没有对此过多的关注。当时沈南鹏就问过红杉的两位合伙人,莱昂内和莫瑞茨,他们的答案是这个行业投资回报有限。认为这个行业研发周期长,技术突破的难度大,政策导向明显,回报和风险不匹配。

“以红杉中国的发展,未来能否缔造出美国的投资神话?”沈南鹏认为,“这是相当有挑战的目标,但我们应该努力去尝试。在中国,我们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幸运的是中国今天的机会不仅是信息科技,在其它行业如医疗、消费领域也有很大机会,不幸的是因为行业看得多了,会导致红杉中国的投资精益度扩散了。据说美国红杉的精益度已经体现到比较两个项目距离硅谷远近。一个投资经理看一个纽约的项目一定要比看硅谷的项目要求更高,因为会考虑到,未来投纽约的项目红杉资源的延伸是否会为其创造比硅谷公司更大的价值。

近期A股开闸,美股回暖,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加速布局,互联网对传统商业的改造深化……这些变化都使得资本层面也格外活跃。当我们关注水面上起舞的天鹅时,也不要忘记水面下的大鱼。

红杉中国显然是大鱼中游动最活跃的一条。虽然与“硅谷风投之王”美国红杉相比,它还是小个子,但沈南鹏作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已跻身于最成功亚洲投资人之列,甚至有人将红杉中国称为BAT之外暗中搅动格局的第四股资本力量。

沈南鹏判断,一个创业者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新一届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这方面,信息科技行业应该非常具有代表性。”他乐观认为,在中国一些优秀企业成长轨迹几乎与美国一样,而未来其成长土壤也将相似。“谁是市场赢家,将由客户决定,这个很重要。企业家的成功必然带动投资人的成功,中国应该具有和硅谷一样的潜力。”

(本刊编辑综合整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红杉
海归李钢:“红杉人”民族魂“侨联”中国心
北美红杉:树木中的大块头
江苏省盱眙县:红杉映天泉
吉米问答秀
小幽灵,大智慧
小红杉,大智慧
合作的力量
浅根与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