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贸,再也回不来了?

2014-06-17

商周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新国外贸贸易

今年国家确定的外贸指标是全年力求增长7.5%。时至5月中旬,外贸首季指标及4月份指标均难如愿。5月16日,国务院颁行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十六条”),力求通过加大政策扶持,综合推进外贸金融、外贸保险、外贸税收、外贸通关、外贸检验检疫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争取早日扭转外贸颓势。

中信里昂证券经济研究部主管斐思伟在刚刚召开的中国投资年会上表示,中国外贸在世界这个大盘子里正变得“正常化”,以前如果世界贸易增长10%,中国的贸易就会增长30%,而现在世界贸易增长10%,中国贸易也会增长10%。他预测,2014年中国会很艰难地实现5%左右的外贸增长。

花旗银行亚太地区首席分析师沈明高说,如果贸易不能实现两位数的增长,那么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微乎其微。而他觉得,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希望不大。

外贸的辉煌,再也回不来了吗?

“我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外贸到底怎么样?各种酸甜只有业内人才知道。顾心逸,一位纺织业老板,已经从业数十年,从某种意义上,他已经成为中国外贸行业的一个更形象的注脚:经历过创业的艰难,体会了火爆的年代,到如今,也在目睹这一行业的痛苦转型。

五月的天阴雨不断,顾心逸的忧虑就如窗外的雨水一样,绵绵不绝,“再这样下去,我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顾心逸已有66岁,是贵诗迪商贸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主要从事服装外贸生意。他的工厂位于浙江省海盐县的一个开发区,是贵诗迪商贸有限公司的供应商之一,由于原老板经营不下去,以免厂房、设备租金的“零成本”方式,委托顾心逸全权经营5年。为免除此前公司的债务烦恼,他注册了浙江贵诗迪服饰公司。为此,顾心逸不得不经常往返上海与海盐之间。

“厂子曾经办得如火如荼,2007年、2008年、2009年,我们每年都要做到一亿元的产值,2010年开始,每况愈下,去年只做到4000多万元。”浙江贵诗迪服饰公司办公室主任叶龙无奈地表示,“以前形势好,工人工资低,订单价格高,国家还有优惠政策,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叶龙透露,现在的形势是,上半年,单子能够做到不亏损,老板已经很开心了。“因为一般都要亏损20%。”对于工厂面临的困境,叶龙总结为三个因素。“一是单子价格低,第二是工人难招,第三,人力资源成本不断上涨。”

在开着工的中间厂房,七八十个男女工人正有条不紊地裁剪着,其中有不少中年女性。后面有近一半的机器空置着。

“现在裁剪工人不到200人,原来有800多名,减少了3/4以上。工厂原来有1300多人,现在只有300多人,也减少了3/4。原来厂里,70%是外地工人,现在倒过来了,70%是本地人。”叶龙介绍,现在工人难招。“年轻人不愿意做纺织工人,觉得辛苦,所以本地工人大多是四五十岁,外地工人也在减少。由于当地工厂纷纷设立,外地人更愿意在家乡工作。”

为此,顾心逸一改此前服装企业规矩,提高工资10%,每月结清,工人现在的平均工资四五千元,比2010年前涨了两倍,但即使是这样,还是招工难。

浙江贵诗迪服饰工厂曾经一度是海盐当地的优秀企业,获得当地政府的多次肯定。如今情形不禁令人唏嘘。

贸易的拐点

尽管全球经济已经逐步回暖,但并没有带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大幅增长。

“现在由于各种原因,中国与全球贸易关系正常化了。”中信里昂证券经济研究部主管斐思伟对投资者们这么描述中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斐思伟说的“正常化”,是指中国对外贸易将告别过去十年间快速增长的趋势,而和全球贸易的增长保持同步。

在摩根士丹利对中国经济2014年的预测中,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在2014年出现继续下滑,贸易的贡献率仅为0.2%,而瑞银的预估是0.1%。

中国的对外贸易从2009年开始告别了快速扩张的时期。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经历了快速的扩张,用斐思伟的话说,“全球贸易每增长10%,中国就会增长30%。”快速的扩张让中国超过德国,成为第一大出口国。但从2009年开始,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并不乐观的情况。“实际上,过去的几年,外贸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是负的。”中信里昂证券中国内地和香港策略研究部主管张耀昌表示。

当时中国对外贸易不好的原因,被认为是全球经济危机以及之后出现的经济疲软。但是,如今在全球经济增速回复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并没有随之出现明显的转向。

或许张耀昌给出的理由更能解释,为什么在如今全球经济增长加速后,中国贸易仍不能像过去一样对经济增速的贡献达到0.5个百分点,甚至1个百分点。“在过去,欧美国家通过大量的借债来购买中国商品,但是现在欧美国家的债务杠杆率太高了,没有办法继续通过借债来购买中国商品。”张耀昌说。

当然,这种观点并不是那么无懈可击,也没有这么简单。当贸易体量达到如此大的时候,想要获得之前的快速增长本身就不容易。而“成本”被认为是中国对外贸易没有好转的关键。在美国商会对在华美国企业的调查中,成本上升是三大担忧之一。中国作为投资者目的地,在全球的排名也在下滑,无论是对美国企业的调查还是对日本企业的调查都是如此。

除此之外,还有外部原因造成的成本上升。斐思伟提到一个词叫做“价格抑制”,原因就是欧美的通缩造成贸易产品的价格受到抑制。美国的通缩一方面抑制了外来产品的价格,另一方面也压低了本地产品的价格,缩减了与中国的成本差。对于通胀率相对较高的中国来说,制造业成本不断推升,但是产品价格却上不去。“这种情况在过去4至5年非常明显,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中国的出口竞争力没有过去强的原因。”张耀昌说。

根据斐思伟的预计,中国对外贸易在经过一季度不理想的状况后,第二季度会有所好转。他说:“国际贸易在今年年末的时候将会有8%至10%的实际增长,中国可能会很艰难地实现5%左右外贸量的增长,还是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徘徊,包括出口价格的下降,以美元来计算。所以,今年中国外贸不会有大的增长,而且这个数字非常少。”endprint

扶持政策能扭转颓势吗

去年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一外贸大国地位。在生产、服务、流通三大业务环节,全国约有近2亿劳动人口直接或间接靠外贸吃饭,但今年的外贸现状颇让人忧心。头4个月,外贸增幅同比下降3.1%,这一情形多年少见。4月份进出口虽出现了双双反弹,但同比增幅只有0.9%和0.8%。

外贸形势不好与全球市场需求不振有关,但连续数年“不好”一定另有各地政府不敢痛快承认的根本原因——这就是粗放、低端、依赖跑量和出口退税硬性支撑的中国外贸运营模式,这已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两年前,为扭转外贸颓势,国家就曾颁行过一个“国十六条”(简称“老国十六条”)。短短两年“老国十六条”即被“新国十六条”取代,至少说明多年积累的中国外贸病,光靠吃“补药”已虚不受补。

上海学者鲁宁认为,“新国十六条”与“老国十六条”的最大区别在于三条,短期治标效果好坏亦主要取决于这三条:

第一,首次明确服务贸易出口实行零税率或减免税新政,相关实施细则有望近期出炉。中国虽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但服务贸易短板之“短”又令人惊愕,仅今年头4个月,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就高达328亿美元,逆差增幅高达21%。实物出口卖资源,服务出口卖智慧,同样的出口额,后者收益是前者的数倍乃到数十倍。若说国家这几年不扶持服务贸易出口肯定不是事实,但扶持口惠而实不至却非虚言。

第二,对内陆地区的出口退税实施中央财政专项补贴新政。出口退税虽只能治标,却系各国惯常做法。中国实施出口退税亦成常态,只要不做过分,亦被世贸组织所默认。问题是国内出口退税始终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出口退税是割地方财政的“肉”,因地方政府“心痛”,导致出口退税普遍“短斤缺两”不痛快,还有出口退税周期过长,企业敢怒不敢言;二是内陆省份原本手头就紧,再大幅出口退税往往令地方政府“入不敷出”,结果常使该退的税退不了,挫伤了企业外贸积极性。以往的问题是,中央没有与地方结成“利益共同体”。所以,终于决定对内陆地区实施出口退税补贴,可视为中央对出口退税的态度由长期务虚到开始务实的一大转变,亦是“新国十六条”中含金量较高的一条。

第三,承诺进一步降低出口环节的各项服务性收费。有点遗憾的是,“新国十六条”对此表述依然过于原则,出口企业依然感到远水难解近渴。

(本刊综合《国际金融报》、《北京青年报》、《经济观察报》等报道)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国外贸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寿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文化“新国潮”:踏浪而来
对麒麟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两栖“大拿”跑外贸
贸易统计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