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温江乡村旅游现状及发展策略

2014-06-16殷红

商场现代化 2014年6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策略

摘 要:本文以温江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对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温江;乡村旅游;策略

一、温江区域概况

温江区位于成都平原腹心地区,是成都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貌简单,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文地质、气候条件优越,适宜多种生物生长繁育,是著名的农耕区。同时,温江区经济基础较好,经济发展水平处于成都市区县的前列,素有金温江的美誉。201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26. 23亿元,增长幅度为11. 8%。

随着城乡统筹改革实践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不断推进,温江区主动承接主城区的产业转移,立足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兴三优二”将成为温江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

二、温江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温江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广袤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优良、大田林盘景观独特、花木种植产业发达,结合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特色浓郁的民俗风情,共同构成了温江区乡村旅游资源的主体。

近年来,温江区依托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优美的生态环境本底、富饶的人文景观资源,大力培育和发展以田园观光、互动体验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业,规划和建设了一批具有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技教育、民俗文化等形态的精品旅游项目。

三、温江乡村旅游存在的不足

1.旅游资源开发不平衡。温江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花木产业基础和人文历史等旅游资源,但目前开发程度较高的主要是以花木资源为依托的观光型和体验型乡村旅游,其他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的开发力度较弱。总体上看,当前温江区的乡村旅游项目普遍缺乏对乡村历史、文化内涵的梳理和挖掘,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区域内旅游资源规模、数量、开发潜力不相称,资源利用程度低,使得乡村旅游结构发展不平衡。

2.旅游产品影响力不足。在全国乃至四川省,温江区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仍然偏低。在旅游形象上,温江区虽然对自身旅游形象进行了一系列策划,但由于形象设计变动比较频繁,且缺乏一个突出的口号和品牌,并没有树立一个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旅游形象。尤其与周边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和一些具有优质旅游品牌的地区相比,如成都市区、都江堰等地,温江乡村旅游对旅游者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3.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乡村旅游目的地大都位于城市郊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且乡村旅游在境内存在点分散、规模小、有点无网的特征,因此在前期工作不规范、规划不合理等情况下,往往容易产生基础设施投入资金巨大,却难以获得良好效益的结果。

四、温江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1.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与整合。根据乡村旅游市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需求,将古蜀鱼凫文化、川西田园风光、花木种植和水文自然条件等多种资源要素有机结合,积极开发乡村休闲度假、观光体验、康体养生、体育运动、商务会展等新兴旅游产品,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品质,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具体而言,应主要发展以下几种乡村旅游产品形态:花木观光体验游,生态休闲度假游,历史文化体验游和川西林盘风光游。

2.进行乡村旅游产业链拓展。(1)温江应继续开拓特色餐饮产业,打造万春镇“卤香天下”美食街和重塑公平“美食名镇”等知名品牌。建设一批金盘级、银盘级特色餐饮名店,推出一批特色菜品,完善“食在温江”的内容与内涵,丰富温江的旅游产业要素。并强化服务规范,进一步提高旅游餐饮业的总体水平。

(2)促进旅游商品产业化开发。立足于温江的文化底蕴与自然资源特色,在系统梳理温江已有的酥糖、滴窝油、蜂胶、有机食品等特色商品和潜在旅游商品的前提下,分析市场需求,凝练出 5~10种温江特色旅游商品,加大以“带走温江”为主题的系列旅游特色商品的开发力度,形成规模化生产。

3.加强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1)强化旅游交通建设。在温江现有交通体系基础上,建设发达的对外、对内交通交通体系,尤其是加快推进旅游目的地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完善旅游交通服务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建设景区内、外部交通方式与线路。

(2)加快旅游酒店的发展。吸引中外品牌酒店在温江投资,促进温江酒店市场的发展、增加客源市场规模,提升酒店经营管量水平,培育酒店市场经营主体,成为温江今后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3)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促进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在旅游信息化方面的应用,通过全区各部门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数据共享交换支撑环境,破除旅游信息孤岛,实现旅游系统与空间系统、产权系统、社会组织系统、政务服务系统的全面整合。

(4)加快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旅游咨询中心建设,加快建设旅游便民服务设施,加快推动景区及旅游交通干道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通讯网、互联网全覆盖。

4.创新乡村旅游营销渠道。(1)推动乡村旅游的整体营销。温江乡村旅游营销应树立大市场、大营销的意识,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实现整体营销。一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创建各级各类旅游示范区(镇、村)以及 A级、星级品牌,从行政区域和企业规模上不断扩大温江旅游形象的影响力;二是推广联盟营销,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建立旅游联盟,完善区域营销网络体系,实现平台共享,渠道共用,客源互送,联动发展;三是积极参与承办体育赛事、博览会、交易会、各类旅游节事活动,积极参加区域旅游合作,着眼于旅游形象的整体宣传策划,形成景区与乡村结合的整体概念,深化“运动、健康、生态、休闲 ”的品牌形象内涵。

(2)大力开展网络营销。针对旅游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应整合温江旅游系统资源,构建政务、商务整合的网络营销系统。将网络宣传进行有机整合,积极通过互联网加大温江旅游宣传力度,利用好温江区地理信息平台系统,全面建设旅游信息新平台。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把温江旅游资源全面、详实的展现在互联网上,真正实现将温江旅游搬上互联网。

参考文献:

[1]丁艳平.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陕西省华阴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2(7):91-92,113.

[2]黄露.浅谈成都农家乐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学术探讨,2011(8):293.

[3]李琳,徐洁.我国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区域差异特征比较研究[J].求索,2013(4):259-261.

[4]刘国斌.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思考[J].学习与探索,2012(11):119-121.

[5]蒙睿,周鸿.乡村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26-33.

作者简介:殷红(1979.5- ),女,河南温县,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销售管理,公共关系,工作单位:四川商务职业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