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2014-06-15李志榕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住院量表

吴 倩 黄 平 李志榕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Bleuler、Freud和Kraepelin都强调人格因素在精神分裂症中的重要性[1]。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普遍体验着较高水平的病耻感,严重损害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其社交回避,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本次研究选取17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患者人格特征与病耻感之间的关系,为减轻患者的病耻感体验,开展临床治疗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患者来源于我院2012年1—12月的住院患者,发放问卷213份,经严格筛查,剔除无效问卷(包括明显规律性答题的、超过5道题目没有完成的),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70份,其中男100例(58.5%),女70例(41.2%);年龄16 ~60 岁,平均(27.39 ±7.77)岁;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其以下的90例(52.9%),高中或中专的52例(30.6%),大专及以上的 28例(16.5%);未婚 82例(48.2%),已婚82 例(48.2%),离婚或者丧偶 6 例(3.5%);有工作的50例(29.4%),无业120例(70.6%);家庭人均月收入少于 800元的 36例(21.2%),800~1500的 70例(41.2%),多于 1500元的 64 例(37.7%);主动入院 38 例(22.4%),被动入院 90 例 (52.9%),强制入院 42 例(24.7%);首次住院40例(23.5%),住院2次或3次的94例(55.3%),住院3 次以上的36 例(21.2%)。

入组标准:①符合CCMD-3有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康复期即将出院的住院患者;②年龄16~65岁;③有自知力(阳性和阴性量表中的自知力评分≤3分),且其主治医生诊断有阅读和书写能力;④知情同意,自愿参加。

1.2 方法

1.2.1 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 由研究者和患者共同填写,主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首发年龄、入院方式、住院次数等内容。

1.2.2 Link病耻感系列量表 该量表由3个量表组成,分别是歧视-感知量表、病耻感应对量表、病耻感情感体验量表,共46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3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分别是 0.82 ~0.86,0.63 ~0.84,0.62 ~0.70[2]。目前国内多数研究采用歧视-感知分量表来评价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对于他人贬低或歧视态度的感知状况。

1.2.3 艾森克人格问卷 该量表的中文版由陈仲庚等于1981年修订,共有88个条目,包括精神质(P)、外倾性(E)、神经质(N)3个人格维度和说谎量表(L)[3]。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主要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相关分析、t检验等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状况 见表1。患者“贬低-歧视感知”维度的平均得分为(2.5794±0.5511),高于量表中点2.5分;应对方式中“保密”、“退缩”维度的平均得分为(2.5804 ±0.4363)和(2.5103 ± 0.3979),高于量表中点2.5分,但“教育”、“挑战”、“分离”3个维度平均得分都低于量表中点2.5分;在情感体验方面,“误解”和“不同/羞耻”两个维度平均得分都高于量表中点2.5分。

2.2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见表2。

表1 研究对象病耻感及各维度得分状况

表2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EPQ分之间的相关(r)

由表2可见,精神分裂症患者的E分与其病耻感的退缩、教育、挑战、误解维度呈显著负相关;N分与病耻感的各项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分与病耻感的各项维度也均呈显著正相关;L分与病耻感的贬低-歧视感知、保密、退缩呈正相关。

3 讨论

3.1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现状分析 本次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感知到较高水平的病耻感,在5种应对方式中,患者多数选择保密、退缩的应对方式,他们普遍感受到自己不能被他人理解,感到与别人的不同,也感受到疾病带来的羞耻感。国内部分学者[4-7]的研究也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存在高水平的病耻感。当公众普遍采取一种歧视的态度来看待精神分裂症患者时,患者通常只能做出被动的反应性的策略[8],他们担心疾病的暴露会让自己失去应有的公正对待,无法坦荡地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因而大多数会采取退缩或者回避他人及社交的方式来实现自我保护,虽然这些方式能使个体避开可能的消极评估和拒绝,但也使他们失去了获得群体支持的机会,从而加深了患者的病耻感情感体验。

3.2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其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人格特征与其病耻感状况存在相关。EPQ-E分与退缩、教育、挑战、误解分别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人际关系冷淡、个性内向、富于内省的患者更容易感到自己不被人所理解,为了增强自尊心,他们会通过各种努力使自己获得更公正的对待;EPQ-N分与病耻感的3个维度贬低-歧视感知、病耻感应对、病耻感情感体验都呈现显著正相关,这说明经常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不善于自我控制的患者,通常体验到更强烈的病耻感,也更认可病耻感的应对方式,认为自己与他人是不同的,常常感受到疾病带来的羞耻感;而EPQP分与病耻感的3个维度也呈现显著正相关,P分得分高的患者通常表现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感觉迟钝,与别人不友好,喜欢寻衅搅扰,喜欢干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这样的患者通常与公众对精神分裂症的刻板印象相符,更容易引发公众对他们的拒绝和歧视;EPQ-L分显示与贬低-歧视感知呈正相关,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患者对病耻感体验的掩饰,本身也可能就是病耻感的一种体现。

1999 年Satcher通过研究提出,病耻感是未来精神卫生工作领域最大的障碍[9]。一系列相关研究也显示,病耻感影响了患者及其相关人员的治疗依从性、社会功能、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等,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众多研究显示,病耻感是一个涉及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复杂问题[10]。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与其人格特征存在着相关[11],除了系统的药物治疗,精神卫生专业人员还有必要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治疗,针对患者的人格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辅导,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1]Smith T E,Shea M T,Schooler N R,et al.Studies of schizophrenia:Personality traits in schizophrenia[J].Psychiatry,1995,58:99-112

[2]Link B G,Gulhn F R,Struening E L,et al.A Modified Labeling Theory Approach to Mental Disorders:An Empirical Assessmen[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89,54:400-423

[3]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 -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3,32(3):317-323

[4]耿峰,董毅,刘寰忠,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2):1413-1416

[5]任莉,肖乐,张国富,等.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社会功能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7):991-992

[6]阎铠娟,肖乐,谢侃侃,等.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与社区患者感知病耻感水平对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2):1772-1773

[7]胡荣,曾佳凤.精神分裂症家属病耻感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4):502-505

[8]lairMs,贾晓明,苏晓波.现代精神分析“圣经”一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49-59

[9]Satcher D.Mental Health:A Report of the Surgeon General[R].Washington DC:Departmen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1999

[10]陈熠,岳英,宋立升,等.精神病患者家属病耻感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0,12(3):153-154

[11]童永胜.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人格特点[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210-213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住院量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