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莫西林/他唑巴坦钠的体内、外抗菌活性研究

2014-06-14李小清潘永林黄文祥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内酰胺酶埃希菌菌液

李小清,汤 成,潘永林,黄文祥

(1.重庆市中医院 肝病科,重庆 400021;2.重庆市九龙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慢病科,重庆 400039;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 消化中心,重庆 401331;4.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感染科,重庆 400016)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 导致产生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株不断增多。 阿莫西林(amoxicillin,AMO)是一种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属氨基青霉素类;对流感嗜血杆菌、大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痢疾志贺菌、脑膜炎奈瑟菌和不产酶淋病奈瑟菌等革兰阴性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也有较好的作用,但AMO 不能抑制可产生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杆菌[1]。 将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他唑巴坦(tazobactam,TAZ)联合应用,拮抗β-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提高抗菌活性,已受到广泛重视[2,3]。本研究观察了不同配比AMO/TAZ 的体内外抗菌作用, 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

注射用AMO:规格1.0g/瓶; 批 号L020601; 含 量96.7%; 注射用TAZ: 规格0.1g/瓶; 批号0201001; 含量90.7%。 山东齐鲁制药厂生产。 准确称取各种试验所需药品,加入生理盐水配制成浓度为2560mg/L 的原液。不同配比的药物AMO/TAZ(1∶1、2∶1、4∶1、8∶1)由原液配制。

1.2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体重20g±2g,250 只,雌雄各半。 动物来源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级别: 清洁级; 许可证号:SCXK(渝)2012-0001。

1.3 受试细菌

实验所用临床分离菌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肠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沙门氏菌、沙雷氏菌属、枸橼酸杆菌、其他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他假单胞菌、志贺氏菌等14 种421 株, 其中产酶菌231 株, 产酶率为54.87%。 每株细菌在实验前均经琼脂平板分纯,37℃过夜培养,稀释到0.5 麦氏点用于实验。 每次实验均用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作为药敏实验质控菌株。 细菌在MH培养基、MH 肉汤培养基中37℃培养18~20h。

1.4 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MIC[4]

1.4.1 含药琼脂制备

将已稀释的抗菌药物加入灭菌的MH 琼脂(45~50℃)中充分混匀, 倾入平皿琼脂厚度为4mm。 药物浓度梯度:0.0625,0.125,0.25,0.5,1.0,2.0,4.0,8.0,16.0,32.0,64.0,1 28.0,256.0 mg/L。

1.4.2 细菌接种

将0.5 麦氏比浊度菌液稀释10 倍, 以多头接种器吸取约1~2μl 接种于含药琼脂表面,每点菌数约104CFU,稀释的菌液于15min 内接种完毕。

1.4.3 结果判定

在质控菌株实验结果正确的基础上,将平板置于暗色无反光表面判断试验终点,以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稀释浓度为终点浓度。

1.5 感染保护实验[5~7]

1.5.1 菌液稀释方法

将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于实验前1d 接种于2ml 营养肉汤中,37℃培养6h, 取此菌液0.1ml 转种于10ml 营养肉汤内,37℃培养18h,即为实验用菌原液。 将菌原液适当稀释,用5%高活性干酵母液稀释至100%最低致死量(MLD)。

1.5.2 (ED50)动物保护实验

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MO 组,AMO/TAZ (1∶1,2∶1,4∶1)组和空白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组6 个浓度(各药物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稀释至所需浓度,2 个相临剂距为0.25~0.5),每个浓度10 只,雌雄各半。 实验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菌量1MLD 菌液0.5ml 以感染小鼠,1h 后皮下给予各组药0.2ml。 记录感染后24h、48h 和72h 各给药组及空白对照组小鼠的死亡数或存活数。

1.6 数据处理

用BLISS 法计算ED50值和ED50的95%可信限, 应用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体外抗菌作用

对421 株试验菌在4 种配比AMO/TAZ 联合用药和单用AMO 的MIC50、MIC90进行测试。 对不同配比AMO/TAZ和AMO 间的MIC50进行比较, 经方差分析发现AMO/TAZ(1∶1,2∶1,4∶1)3 种配比与单用AMO 的MIC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合不同配比AMO/TAZ 的MIC50显著高于AMO菌种数,以AMO/TAZ 的2∶1、4∶1 配比最佳。 详见表1。

2.2 感染保护试验

体内保护试验结果,AMO 的ED50值为238.32mg/kg,ED95在447.72mg/kg; 而AMO/TAZ (2∶1、4∶1)ED50分别为46.61mg/kg、51.40mg/kg,比AMO(1∶0)低5 倍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MO/TAZ(2∶1)与AMO/TAZ(4∶1)间ED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AMO/TAZ (2∶1,4∶1)对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表1 不同比例配比AMO/TAZ 与AMO 的MIC50 比较

3 讨论

AMO 在临床上常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 随着其广泛使用, 产生β-内酰胺酶的耐药株不断增多, 单用AMO 对产酶菌株感染无效。 将β-内酰胺酶抑制剂-TAZ与AMO 联合,不仅能克服相应耐药性,还能拓宽抗菌谱,增强抗菌活性。 我们以国产AMO/TAZ 及其单组分进行的体内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 联合用药比单用AMO 的抗菌活性高,抗菌谱也扩大,但几个比配之间有一定差别,无论从MIC 及体内保护试验,AMO/TAZ(2∶1)的抗菌效果均要略强于AMO/TAZ (4∶1), AMO/TAZ 2∶1 为最佳抗菌配比,与文献研究一致[8]。

综上所述,AMO 联合TAZ 后,抗菌活性明显增强。 对所有产酶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产酶的革兰氏阴性菌(特别是产ESBLS的菌株)除嗜麦芽胞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外也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总之,酶抑制剂TAZ 的加入,扩大了AMO 的抗菌谱,增强了抗菌作用,提示临床疗效可能更好,具有进一步开发研究的价值。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7.

[2] 王培兰,柴栋,刘又林,等.美洛西林血清杀菌与美洛西林/舒巴坦效价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3,13(3):269-271.

[3] 丁立,王宪德,李仲兴,等.青霉素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药的体外抗菌活性[J].医药导报,2011,30(4):436-439.

[4] 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M].第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47-1670.

[5] 胡云建,陈东科,宣天芝,等.不同配比的阿莫西林/舒巴坦钠体外抗菌活性比较[J].中国新药杂志,2004,13(11):1030-1033.

[6] 侯芳,李耘,刘健,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小鼠败血症模型的体内抗菌作用研究[J].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5(1):46-49.

[7] 刘勇,李娜,周秀珍,等.头孢噻肟和他唑巴坦的体内抗菌作用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5,34(2):114-115.

[8] 张亮,余嘉锐,叶琳.阿莫西林与他唑巴坦联用对400 株致病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463-464.

猜你喜欢

内酰胺酶埃希菌菌液
产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研究现状
2018年-2020年凉山彝族地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检测分析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多糖微生物菌液对油菜吸收养分和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
乳及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常用检测方法
2017年至2020年昆明市儿童医院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婴幼儿下呼吸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临床分析
Bonfire Night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中通过吸光度值测定菌液浓度的方法研究
美国多个州大肠埃希菌感染暴发即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