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竑集外诗文钩沉

2014-06-13徐到稳

文教资料 2014年7期
关键词:诗文牡丹

徐到稳

(同济大学 哲学系,上海 200000)

焦竑集外诗文钩沉

徐到稳

(同济大学 哲学系,上海 200000)

《盐法疏》、《〈致身录〉序》、《〈牡丹史〉序》三篇为焦竑集外文,《赠王东崖先生》、《长至阁中谒拜先师有述》二首为焦竑集外诗。这些集外诗文对人们认识焦竑的诗文创作、经世思想、道教思想、生平交游乃至明末社会、文化诸方面均有一定的价值,值得研究者重视。

焦竑 诗文 辑佚 价值

焦竑(1540-1619),字弱侯,又字从吾、叔度,号漪园、澹园,山东日照人,明代杰出的学者、文学家、藏书家。《澹园集》(正、续集)为焦竑诗文合集,具有重要价值。199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李剑雄先生点校的《澹园集》。该书在正、续集之外辑录近四十篇佚文,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版本,推动了焦竑及明代思想学术史研究。该书出版之后,焦竑的集外诗文陆续有发现。李金松有《焦竑佚文一则》,见于《书品》2012年第6期。笔者曾读《焦竑佚文二篇》,见于《北方文学》(下旬刊)2013年第12期;《焦竑佚文三篇》,见于《北方文学》(下旬刊)2014年第1期。近日笔者发现焦竑集外文三篇,诗二首,今全录并略考如下。

一、盐法疏

自管仲兴盐筴之利,而后桑弘羊、刘晏之徒用以富国。宋雍熙中,始有召商中纳之例,无挽运之劳,有实边之效。诚良法也,而今实行之。朝廷之价值有定,则商贾之支纳有常期,其始固无弊也。夫何存积之例起而常股之法微,商肆其假托势要,从而沮坏;商贾惮折阅之重,病守支之难。故召募虽勤,上纳蜪寡,盐法于是乎大坏矣。为今之计,先痛革奏讨残盐之弊政与卖窝、买窝之故习,严敕任事之臣,不得曲狥权贵之请以挠国法,有违者以贪暴不谨之罪罪之。若夫商人之厚赀者亦颇知畏法自重,不肯钻刺势要、捏造诡名为此者,大抵其中之无籍者耳。请遇开盐之际,先令上纳刍粟完足,然后大集群商于公廨,面使互相保证,必有真正姓名,方且给与文引。其运司之出纳,仍复常股之规,按次以支,使巧捷者不先期而挽阻;定秤掣之限,岁有常期,使巡督者不避嫌而稽滞。且优恤灶丁,尽蠲宿逋,与之更始,设法通融,令盐利所入与所出者常相均称。如此,则商贾流通盐法庶几其可行乎?昔汉之榷盐也,官给牢盆,令民自煑而征其入,故其时民无私贩,而得以弭盗贼之祸。宋之转漕也,置仓于真、楚、泗诸州,听以回船载盐,给与脚直,故其时盐得转搬,而又以舒漕卒之困。是二法也,亦可为今日用乎?诚用之,或足以济旧法之不逮矣。窃见今之铨部选用运司官员类取声望,不扬资格稍下者为之,其间有能自振拔者亦甚鲜矣。然则何以责其能举职乎?宜深惩此弊,遴选才贤,以充其任。

案:该文见于明张萱《西园闻见录》(民国哈佛燕京学社印本)卷三十六户部五《盐法下》,原无题,该文是谈盐法的奏疏,故拟名为“盐法疏”。张萱,字孟奇,别号西园,广东博罗人,明代著名学者、藏书家、书法家。万历十年(1582)举乡试,授殿阁中书,历官户部郎中、平越知府。万历三十九年(1611)罢归后,积二十余年辑成《西园闻见录》,凡一百零七卷,上起洪武,下迄万历。书中节录的大量奏疏多出邸报,史料价值较高。中华书局版《澹园集》中疏仅四篇,可见该文之可贵。

二、《致身录》序

往岁戊辰,予同二三友人薄游茅山。会淫雨连旬,兀坐一室,老道以所藏杂文供繙阅,竟日无可意者。最后得史翰林《致身录》,读而拊掌曰:“革除多疑事,读史者深不决之悲,得此足发覆矣。”询其得之由,则成、弘间史之裔孙尝携以游,道士窥而窃之者也。袖之归,寻亦失去。今阅五十余年,于敝箧中得之,完好如故。因叹革除最饶节义,而史未有闻。读兹录而夷险不二,建文君卒有赖焉,不啻诸侠烈士矣。然史之子孙失之于前,予亦失之于后。革除之多疑义,若有閟而惜之者,然今幸圣天子已从昭雪,不讳之世,可不梓之以传?万历己未秋日谨书。

案:该文见于伪托赵士喆的《建文年谱》(清初刻本)卷下。①据该文,隆庆二年(1568),焦竑在茅山老道处得到《致身录》,不久失去;万历四十七年(1619),焦竑在敝箧中又发现了《致身录》,立即刊刻并作序。《明史·牛景先传》:“及万历时,江南又有《致身录》,云得之茅山道书中。建文时,侍书吴江史仲彬所述,纪帝出亡后事甚具。仲彬、程济、叶希贤、牛景先皆从亡之臣。又有廖平、金焦诸姓名,而雪庵和尚、补锅匠等,具有姓名、官爵。一时士大夫皆信之。给事中欧阳调律上其书于朝,欲为请谥立祠。然考仲彬实未尝为侍书,《录》盖晚出附会,不足信。”盛支焯曾指出:“《致身录》载:建文初,元监察御史刘有年上《仪礼》十八篇,为彬家所藏;以明经荐召,试四书题,授翰林侍书;遣祭告南岳;迁徐王宾辅;燕事起,累有建白;金川门之破,建文自鬼门出,匿彬家者月余;后建文亦屡至其家。其书自万历中始出,焦弱侯序谓得之道书中。南科臣欧阳调律上之朝。牧斋钱氏以墓表暨录参考之,断其必无者十。弘光时议褒赠逊国诸臣,彬亦在列。科臣李淸复摘其四诬,驳正之。此书遂斥不行。康熙己未、庚申间排纂明史,史氏子孙增损前书,行世。稼堂潘氏复摘其入仕始末乖谬者四,新刻之尤诞妄者三。数公皆长于史学,所辨凿凿可据。……其为纰缪难信益可见矣。”②可见,明末学者普遍相信《致身录》的真实性,而清初学者逐步认定它是伪书。这是中国古籍辨伪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既可见政治与伪书之间的关系,又可从中看出明末、清初史学之异同。③该文的重要性在于,它为焦竑所作,提供了《致身录》发现、刊刻的第一手资料,对我们了解焦竑及明末的史学有很大的帮助。

三、《牡丹史》序

世人语花,必曰某花某花;至牡丹,直曰花而已。岂不以牡丹尤物,非凡卉可伍,特不名以标异之耶?宋时洛阳最有名,欧公所记才三十四种,丘道源三十九种。陆务观谱蜀花,史正志谱浙花,至钱思公所记多至九十余种,可谓盛矣。熙宁中,沈杭州《牡丹记》十卷,名品之多、种植之法,无不备具。迨近世北之亳州、南之暨阳为独异,岂风气亦有所移易而致然欤?抑花之盛衰亦以土俗之好尚而异也。余交薛鸿胪公仪,亳人也。承西原先生遗业,绩学之暇以莳花、学圃自娱。一日出所为《牡丹史》示余。观其所载,殆兼昔人所得而奄有之。即周藩以天潢之重,人力所及,仅仅得四十四种。公仪视之,不啻倍蓰而什百。然余读之,栽、接、剔、治各有其法。得其法则日异岁殊,新新无已,岂功力积久,即造化不得而擅其权欤?西原先生孤峭,不合时宰,而乃笃好此花。时人有宋广平之疑,意以花为浮冶易坏,非正人笃老坚操苦行者之所喜也。然茂叔于莲,尧夫于牡丹,时或寄意焉,而不以其丽贬儒。余知以小物而置议论于君子者,非通论也。鸿胪君愽学多通,遇物成籍,此特其一端云。

案:该文见于明薛凤翔《亳州牡丹史》(明万历刻本)卷首。“薛凤翔,字来仪,明代亳州人。早年以例贡官至鸿胪寺少卿,大概不甚得意,不久便告退还乡,闲居简出,不再热心时政。他擅长写诗,尤以善于书法而著称于时,但为后人所悉知的却是他所撰的《牡丹史》,这是当时集前人此类专著之大成的牡丹园艺学作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④焦竑《澹园集》中有《薛童子传》、《薛公仪鸿胪过访有作,赋荅鸿胪西原公后》、《答薛鸿胪》等诗文,⑤皆与薛凤翔相关,可见两人交往密切。该文将薛著《牡丹史》与历史上的同类著作对比,指出该书的重要性,进而赞美作者的品德高尚。

四、赠王东崖先生

蚤岁颇好道,远求大药资。疲精事八炼,慇勤问九思。鼎炉漫追求,劳劳说坎离。中道逢至人,长此问所师。仙人闵予言,玉尘聊一挥。饥食而渴饮,还丹即在斯。舍此徒茫茫,于道日以支。予闻喜不寐,持修更何疑?击碎鼎中汞,解放龙与龟。顾言从君去,君去欲何之?朝登苍梧巅,莫游崑仑池。渤遚以为酒,大块以为鮐。一醉千万言,纵浪不复羁。风霆任驱使,日月随鞭笞。遥指尘界中,长笑忘还期。

案:该诗见于明王襞《新镌东崖王先生遗集》(明万历刻明崇祯至清嘉庆间递修本)卷上,原无题,今拟此名。王襞(1511-1587),字宗顺,号东崖,明泰州安丰场(今属江苏东台)人,泰州学派人物。九岁随父王艮谒王守仁,从学十余年,后师事王畿、钱德洪。长年讲学,往来各地。有《王东崖先生遗集》。《东崖王先生遗集》经焦竑校正;卷上有《名公赠别遗选》,该诗即在其中;卷下有《用杨太岳、焦从吾二公韵》、《再用吴、焦二公韵》、《用杨太岳、焦从吾二公韵》、《再用吴韫庵、焦从吾韵二首》、《江上独宿用杨、焦、吴三公韵》等诗。《澹园集》中有《王东崖先生墓志铭》、《赠王东崖先生五首》、《奉怀王东崖先生却寄》等诗文。⑥可见焦竑与王襞过从甚密。该诗前半部分记自己的求道经历,后半部分写想象中远游,对我们理解焦竑的道教思想、诗歌创作很有帮助。观《澹园集》中与王襞有关诸诗,都有很强的道教色彩。王襞当是焦竑道教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这应当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五、长至阁中谒拜先师有述

脉脉阳春玉管灰,侵凌云色禁中梅。鸣珂丹陛朝天后,曳履黄扉谒圣来。佳气遥连云阙耸,香烟暗逐晓风回。自惭接武清华地,授简何如汉署才?

案:该诗见于明沈应文《顺天府志》(明万历刻本)卷六《艺文志》。长至即夏至,阁中即内阁,先师即孔子。颔联、尾联似乎说明焦竑中状元、被授予翰林院编修(1589)后,就到内阁衙门谒拜孔子画像,该诗很可能作于此时或稍后。

综上可知,焦竑的这三篇佚文、两首佚诗,对我们认识焦竑的诗文创作、经世思想、道教思想、生平交游乃至明末社会、文化诸方面均有一定的价值,值得重视。

注释:

①赵士喆(1593-1655),字伯浚,号东山、明斋,山东掖城人,明末著名学者.

②盛枫.嘉禾征献录(卷四十六),民国二十五年刻本.

③当今辨伪学史及史学史专家对此不够关注。如杨旭敏的《中国辨伪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是该领域的代表著作,对此毫无涉及.

④潘法连.薛凤翔及其《牡丹史》.中国农史,1986,(4).

⑤澹园集.中华书局,1999:358-360,636,856-857.

⑥焦竑.澹园集.中华书局,1999:493-495,587-588,642.

猜你喜欢

诗文牡丹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三不够”牡丹节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牡丹归来曲
牡丹的整形修剪
低调盛开的“牡丹”
“牡丹”情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