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为稻粱谋

2014-06-13陈佩珍

美文 2014年2期
关键词:小憩邻家都市

陈佩珍

在农村,看见最多的便是稻田,一块连着一块。调皮的风路过,掀起层层稻浪。稻苗随着风儿“摇头晃脑”,高唱着春天的赞歌。空气中漂浮着稻子的香味,让人莫名感到心安。

农村的人基本代代为农,当然也不缺乏想要走出去的新一代。农民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自古以来,就有“重农抑商”的政策,可以说,农为国之根本也不为过。

我的邻居就是一个道道地地的农民,追溯到祖上那几辈,也是世代为农。印象中的邻家老人,一直围着自家的农田打转。就像个陀螺似的,不停地转,仿佛不知疲倦。老人的两个儿子,明明已经是大老板,却每次都在农忙时节赶回,留下两个在田间劳作汗流浃背的背影。年年不落空,比春节团圆还要准时。

稻田离我家很近,近到出门一抬头就能看到在田里忙活的人。暑假在家,总能看到邻家老人佝偻着身子在田里。我曾经插过秧,纯属玩票性质。一整天都要猫着腰,烈日晒得人直脱一层皮。插秧的讲究可真不少,插秧不能太多,不能太少,插得太浅灌溉时会浮起来导致颗粒无收。不用一天,“腰酸背痛”就挂在嘴边直呼,又红又痛。仅此一回,便再也不想经历。还遇此事,百般推搡,千般借口,宁死不下田。

适逢假日,惊讶地发现邻家老人在院子里小憩,再怎么硬朗的人,也逃不过岁月这把刀。“风烛残年”这个词愈发在他身上体现出来。时代的进步让很多人放弃种田,村里大部分农田都被老人承包下来。机械操作也已经取代了人力,可是老人仍是每天在田边驻足。明明是安享晚年的年纪,却非要弄得如此辛苦,莫名地在小憩中的老人身上感受到一股怅惘,抑郁。

“爷爷,给我讲讲那个时候吧!”不忍放任那抹孤寂,叫醒了浅寐的老人。老人往常总该以“那个时候”为开头讲老故事。

“那个时候啊,”老人眼中闪过一抹悲伤,“那个时候,可真是天大的灾难啊,谁想得到呢,谁想得到呢,太阳把地都晒裂开来了,庄稼长不起来,人就要挨饿。最后有什么吃什么,见什么吃什么。人和畜生都没什么差别了,死人堆成山一样,每天都要死那么一些人。”

生活在温暖幸福的年代,我实在想象不出那种饿殍遍野、人畜无异的画面。要达到怎样的极致,才会将人性湮没得一干二净。

“……爷爷也想像袁隆平教授一样,可是爷爷没那个本事。爷爷只希望大半个中国都有粮吃,就这么一直种下去,种下去……”老人的目光无限眷恋地投向浪潮翻涌的稻田。

经历过,所以渴望改变。来自受灾者最诚挚的话语,最质朴的梦想,有梦就有明天。一个人的力量乘以14亿,就可以掀起惊涛巨浪。老人相信,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每个人必将衣食无忧,温饱不愁,有真正的幸福生活。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中学 2011级9班)

(指导老师:赵晓敏)

【明师点评】

2008高考浙江作文题: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该题覆盖面很广——乡村或都市,其实乡村和都市,几乎就是中国人总的存在面。古今中外多数名著均以乡土为题材。

写乡土散文,就得抓住“乡”与“土”。故乡故土,人事景物,庄园田地,乡音乡风乡俗乡人。总之,故乡的一木一石一山一水一事一物……无不镌刻在心里,倾注在血脉中。

写乡土散文要注重:真、土、细、清、活五字。本文是一篇乡土佳作,你可从中读出上述五字。全文情真、事真;细节鲜活,对比鲜明,拟人得当(如首节),提升——点题自然。

(点评老师:陈友中)

猜你喜欢

小憩邻家都市
小憩如短诗
小憩如短诗
小憩
倪进明
穿越水上都市
捉迷藏用
清明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石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