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所谓“创作谈”

2014-06-13吴雨伦

美文 2014年2期
关键词:感兴趣理科人性

吴雨伦

说到我的第一篇习作,尽管我早已忘记,但我相信,那一定是一段艰难的历程。

那是小学二三年级的一次作业,在大字不识几个的情况下,写篇作文谈何容易?而更重要的原因是,那时对文学,我压根儿不感兴趣。

最初令我感兴趣的领域是天文,我的唯物启蒙很早,这要感谢一部名叫《蓝猫》的动画片,那里面穿插了一些百科式的片段,其中包括一些天文学的内容。相比较同龄人而言,我较早地摆脱了对“奥特曼”的偶像崇拜,转而关注那些真正存在于天际的事物,希望有朝一日一睹其风采。介于当时认识的有限,2003年“神五”升天,我并没有为华夏民族的“中国梦”初露锋芒而感到高兴,而是有感于人类航天技术的落后,此生恐怕难以身临其境地目睹星辰的光芒。

从幼儿园开始,我对那些讲故事的书也不太感兴趣。我很想像爷爷那样,成为一名科学家,而不是像爸爸那样成为一名作家。因为爷爷专心研究的生物学——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惊奇的世界,那些陌生的生物让我入迷。那时我对动物的兴趣简直超过了人类。时至今日,这一兴趣仍对我影响很大——我是一个环保主义者,也是一个动物保护主义者。

我记得小升初的暑假,我的兴趣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个无任务的假期相当无聊,于是我不得不考虑干点别的,我开始开拓我的动物知识,把它们编成故事——或者叫“小说”。事实上,之前虽然我的作文水平已不算太差,但凡是有作文的作业还是会令我头疼万分。不管怎么说,在这种无聊的时刻,总还是要做点事。于是,我不但开始了这一件令我头疼的事,还从中找寻到了乐趣,当时我写这些东西并没有任何目的,随性而为,丝毫不顾及情节如何发展,或发展的合理性,只是为了娱乐,甚至把这视为隐私而杜绝外人的观看。要不是父母强烈要求发到博客上,可能早就在抽屉里消失了。

从此以后,我找到了写作的乐趣——虽然是建立在对自然界兴趣的基础上,但写出些东西,却是我表达这一兴趣的方式。上中学后,虽然“无聊的日子”已经结束,但我仍未放弃这些“头疼的事”,甚至在网络贴吧里大胆写作,而题材毫无例外都是围绕动物展开。尽管我是多么一厢情愿,但我仍旧明白,这些被创造出的动物不过是人性的载体,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意识形态,文学都是人性的产物,它应该服务于人本身。

直到高一下学期,我当初的所谓“梦想”便告以失败,因为我甚至没有继续学习理科的打算,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值得失望的事,我对数学的厌恶,一如我当初对作文,对理化的记忆与计算更是如此。命运开了一个玩笑,当初无数打算致力于学习文科的小学同学,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理科——而我,则重操他们的旧业。我对人文科学的兴趣,与日俱增。

事实上,即便是今日,作文作业于我来说依旧是一件头疼的事,因为我已无法容忍这样应景而平庸的命题作文。但我希望自己成为文学的创造者,而不是单纯的写作者,或者一个码字的人,一个匠人。我的写作便开始了新的征程——我写的这些故事的主角也从动物开始向人转化。

猜你喜欢

感兴趣理科人性
和理科男谈恋爱也太“有趣”啦
对自己感兴趣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学习”反人性吗
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科第11题的多种解法
编读往来
现在是几点
雕塑应反映人性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