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美学问题论述

2014-06-11李慧颖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研究课题音乐美学

李慧颖

【摘 要】音乐美学顾名思义是音乐和美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许多人对音乐美学陌生但又有一种神秘感,不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一门学科。我们可以说,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也是音乐学的组成部分,是人类音乐审美实践活动的总结,并研究音乐美的本质、审美规律和音乐构成的理论学科。本文主要介绍了音乐美学的研究课题和美学范畴。

【关键词】音乐美学 研究课题 美学范畴

音乐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古老,因为在音乐产生的同时,人们就开始了对音乐美的认识、欣赏,随着音乐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对音乐美的思考也越来越深。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称作音乐美学时,仅仅有一、二百年的历史,因此说它年轻。

一、音乐美学的研究课题

正如黑格尔说:“就对象来说,每门学科一开始就要研究两个问题:第一,这个对象是存在的;其次,这个对象究竟是什么?”下面主要研究六个方面的具体课题。

1.关于音乐本质的研究。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物质决定意识,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由于哲学立场不同对音乐本质的看法也就不同。研究音乐本质最根本的就是研究音乐和现实生活的关系。“音乐美学这门学科,研究作为一种艺术的音乐的特殊性,它是哲学美学(论述人的感性形象上、思想感情上掌握现实世界以及论述作为这一掌握最高形式的艺术的学说)的一个分支。”那么,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否是现实生活的反应?音乐是通过什么方式反映社会现实的?怎样认识音乐的主体?这些就是关于音乐本质需要研究的问题。

2.关于音乐主体的研究。

对音乐本体问题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是对音乐的形式和内容、感性材料等进行展开的研究。比如:音乐的内容是什么?基本属性是什么?感性材料是什么?以及音乐的构成结构和规律?都是对音乐本体的研究。

3.关于音乐实践的研究。

音乐实践的研究就是要深入到实践领域,研究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首先要对作曲家的创作思维进行研究,才能真正的揭示音乐本质。其次要研究音乐作品的解释与风格,音乐表演的心理,不同方式的音乐欣赏等都是音乐美学要重点研究的。

4.关于音乐功能的研究。

音乐功能的研究是音乐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通常所说的音乐功能的历史持续性和变异性是怎样的?不同音乐体裁的功能的差异性?等都是应该研究的问题。

5.关于音乐的美与审美的研究。

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所以要参照美学哲学的方法、概念来更明确地解释音乐的美与审美的特殊规律。但到现在为止,很少有人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和论述。

6.关于音乐美学史的研究。

音乐美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古往今来,许多音乐学家、美学家、哲学家对音乐美学不断地进行研究、论述。可以说,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都离不开前人的研究成果,更深入、更细致的音乐美学史是现代音乐美学建设的根基。

二、音乐的美学范畴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范畴,美学也有,比如滑稽剧、悲剧、喜剧,优美、壮美、崇高等,音乐也有。音乐的美学范畴有崇高、优美、喜剧美和悲剧美等等。

1.崇高。

崇高—语义学上是“高大”的意思,伦理学上是“高尚”的意思。古人认为“美”与“大”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他们将“大”视为一种崇高美的外在形态,崇高的审美特征从表现形式看:矛盾冲突剧烈,结构庞大,不协和因素不断增加;从形态上看:壮观、宏伟、博大、具有震慑力。因此,正如美学家杨辛、甘霖所指出:“崇高美不仅比优美有着特殊的威力,而且有使人更高尚的特点。它能提高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鼓舞人的意志和毅力”。[1]由于不同的音乐作品具体内容不同,所以对崇高美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对辽阔苍茫的大海、孤寂的岛屿、奇幻美妙的峰峦的描绘,音乐就要侧重于宽广壮美、气势磅礴、时而变化、时而清晰、时而紧张、时而惊险、时而惊心动魄。德彪西的交响素描《大海》、格罗菲的《大峡谷组曲》、张千一的《北方森林》、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这些作品,都给人以崇敬、惊奇、狂喜、胜利等崇高美的感觉。

2.优美。

对音乐的优美有许多外在的表现形态与描述,如:温柔、婉转、清新、动听、优雅等。优美的来源是和谐,我们可以想象团聚的美、田园牧歌式的美等等。徐上瀛在《溪山琴况》中提出的琴乐审美之况味,几乎都是对优美范畴的描述,如最有影响的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等。因此优美的音乐审美观具有深厚的传统,并贯穿于各个时期,成为音乐审美的重要范畴。[2]《南泥湾》、《小夜曲》、《空山鸟语》、《我爱你,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这些作品都是属于优美范畴的代表性作品。

3.喜剧美。

喜剧美,也称“喜剧性”。喜剧性表现的不同形态有:幽默、诙谐、滑稽、讽刺等,审美范畴的喜剧性,主要强调的是它的精神品质,要使人们在笑声中受到启迪。我国小舞剧《抢亲》、费克的《茶馆小调》、穆索尔斯基的《跳蚤之歌》都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讽刺与奚落,并给人们一种音乐喜剧审美的感受。

音乐中还存在着没有模拟具体形象的幽默风趣的音乐作品,如《双咬鹅》、《小放驴》。音乐的喜剧美满足了人们乐观向上、激情豪放、藐视丑恶的审美需求,是音乐美学中不可代替的精神品质。

4.悲剧美。

悲剧美,又称“悲剧性”,它客观的存在于生活中,与日常语言中所指的悲伤、悲惨、不幸的人或事不同,它必须能使人提高精神境界、奋起勃发、从本质上要与崇高相通。根据音乐中悲的性状可以分为悲切、悲愤、悲壮、悲凉等。如作品《刘胡兰》、《窦娥冤》、《罗密欧与茱丽叶》等都具有极其高的审美价值。而且,纯器乐能够形象地模仿悲的性状,特别是从音调、旋律、音色、节奏方面的突出表现。

优美、崇高、喜剧美、悲剧美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性质。有的音乐,柔弱中略带刚强;有的音乐,优美中略带感伤;有的音乐,悲喜剧互相转化。这些都是美的表现,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目前音乐美学领域仍然有些许的问题不能够很好的解答,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个人分析逻辑能力的培养,加强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不能使自己逻辑的良知受到影响并迷失方向,严格遵循科学知识的规律,促进音乐美学这个良好学科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页257.

[2]龚妮丽:音乐美学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2:页115.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课题音乐美学
我校徐卫红教授主持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2019年研究课题获奖名单
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课题规划——以吉林省高校为例
中医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选题的思路与方法
不可复制的贝多芬
湖南省“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课题通过评审验收等
抗生素入选2014年“经度奖”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