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疯“模”不成活

2014-06-11谢晓飞

中华手工 2014年4期
关键词:坦克模型

谢晓飞

对于模型圈来说,入门级的模友收藏整装模型,发烧友级的模迷玩涂装模型,骨灰级的模痴则迷恋自制模型。在黑龙江双城市五家镇一处农民房里,50多岁的莫常武正带着几个年轻小伙在制作一台1:1全金属坦克模型。这个玩模20年的东北汉子,已至“不疯‘模不成活”的境界。

一入“模界”回不了头

前年夏天,莫常武遇到了人生中一个难过的坎儿。这个坎其实在别人那里也不算个事,甚至应该是一桩高兴的事——闺女考上大学了。收到录取通知书,莫常武真是既欢喜又忧愁,让他愁的是他拿不出一万多元的学费。

莫常武整夜呆在工坊里,看着满屋子的模型和堆积如山的破铜烂铁,他第一次感到自己这些年来一心扑在模型上,为这个家付出得实在太少,这让他无比汗颜和愧疚。

20年前,莫常武用一箱竹筷子做了一个古香古色的竹楼,从此,开启了他对模型的痴爱之路。第二件作品《哈尔滨中央大街模型》在哈尔滨第一届民间艺术博览会上大出风头,这既增强了他的制模信心,还让他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系的教授相中,成为其建模工作室的一名帮手。

在那里,莫常武学会了画模型设计稿以及制作模型的基本知识与技巧,也令他对制作模型愈发痴爱。2000年,他创办了一家模型公司,主要为房地产公司提供沙盘模型,然而,时运不济,房地产行业突然萧条,莫常武的模型公司只开了两年就做不下去了。

公司倒闭后,莫常武并没有偃旗息鼓,他整日宅在家开始研究军事模型。榴弹炮、坦克、军用卡车……当兵出身的莫常武像是找到了自己的真爱,无法自拔地痴迷其中。

第一件军事模型做的是二战美军155mm榴弹炮,比例是1:24。作品完成后,他向《模型世界》投稿,两个月后还真发表了!2003年10月,莫常武带着4件纯手工大比例模型作品去参加北京国际模型博览会。中国模型协会副会长、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朱军对莫常武的作品倍加称赞,作为博览会亮点,莫常武的模型作品还出现在了当日的央视新闻里。

从此,莫常武再无心出去工作,他决定就在家里潜心研究模型艺术。10多年时间,莫常武一心扑在模型爱好上,不出去赚钱养家,生活上全靠妻子支撑以及家人周济。最困难的时候,一天只能吃一顿饭,还是亲戚家送来的馒头或面条。

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莫常武终于凑足了闺女的学费。送闺女去秦皇岛读书,是莫常武第三次出远门,其他两次是带着模型去参加展览。

做模型不等于复制

除了模型,莫常武再无其他爱好。他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和模型打交道。冬天,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先生一个火炉子,然后就呆在作坊里开始画稿、制模,一遍遍测算,一遍遍试验,没有准确的数据,没有完善的资料,所有的信息都来源于网络,每完成一个模型作品,都是一次无师自通的摸索。

与一般的模型达人玩的涂装模型不同,莫常武制作的模型每一个零部件都是他手工完成的,随便一个装甲车模型就有两三千个零部件,一个航空母舰模型更是有上万个零部件。

比如为了制作战斗机的座舱罩,莫常武在作坊呆了整整一个星期,先是借鉴一本欧洲模型杂志上介绍的“真空法”尝试制作,但边缘始终无法契合。后来,他决定尝试倒模的方式,因为没有现成的模具,他只得找了一截木料,以手工雕刻的方式制作出一个模具,然后将亚克力加热融化倒入模具中,但成品依然无法拥有完美的弧度,再思考再修改,最后以阴模阳模配合使用的方式做出了一个完美的座舱罩。

莫常武一脸认真地说:“困惑、思索、尝试、解决,做模型带来的乐趣正是这种创造发明后的成就感。”为了制作出满意的作品,莫常武吃了不少苦头,但也渐渐赢得了关注的目光和市场的认可。他在百度贴吧里建了一个“莫常武模型吧”,将作品发表上去,赢得了无数粉丝的追捧。

2013年8月底,莫常武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想定制一个1:1的金属坦克,要求在30天内交货。“这完全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嘛!”几个徒弟完全没信心,但莫常武决定接下这个订单。

七个人吃住都在工坊里,不分昼夜地干活,困了就在席子上眯一会儿,饿了就喝凉开水啃白馒头。几个星期下来,全铁打造的坦克在几个人的手中开始显出模样来,临近交货的最后几天,大伙开始集中精力着手将履带和轮子上的齿轮进行咬合,使其仿制坦克也能够像真坦克一样在路上行驶。然而,问题出现了,履带与齿轮始终无法咬合。莫常武来到翻砂厂,亲自参与履带的翻砂制作,翻出来一条赶紧拿回去试,不行又立马回来重新翻,试验到第六条,才最终与齿轮完美咬合在了一起。

虽然交货时间超了3天,但对方却被这个倔强的东北汉子感动了,最终以10万元的价格买走了这个完全可以媲美真坦克的模型。后来,这个1:1的金属坦克模型被一个抗日纪念馆收藏了。

用模型讲述历史

一般来说,做模型就是把实物等比例缩小复制出来,但莫常武却认为制作模型不仅仅是一种单纯地模仿与复制,而是一种探索与发明,甚至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2012年春节,莫常武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模型讲述历史》的倡议书,没想到很快得到杭州一位姓钱的网友的回应,表示愿意出资支持莫常武,并建议他用模型去讲述“南京大屠杀”。

两人一拍即合,决定马上行动,由于路途遥远,莫常武不能亲自到南京去考察测量,杭州的钱先生就承担起了去博物馆、纪念馆拍照片和去实地测量的工作,莫常武则在家绘制图稿。如果按照1:35的比例进行还原,整个模型占地面积也有六七百平方米。“做出来了也没地方放啊!除非有博物馆或者展览中心愿意提供场地。”两人找了几家单位都没得到支持,钱先生有些泄气。

“先做局部吧!”莫常武不想就此放弃。他决定以南京中华门为表现地点进行模型创作,除了根据图片资料进行还原,莫常武还找出所有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一遍遍观看,“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我看了不下20次。”

经过一年的努力,莫常武完成了一个占地20平方米的大型场景模型作品《南京1937》,被炮火炸成废墟的屋舍街道、被屠杀在血泊中的南京百姓、端着刺刀扫荡的日本兵……一切都是那么鲜活逼真,瞬间将观者带入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中去。

作品一发表到网上,立刻得到了网友们的热评和积极转发,铁血网发表评论“模型讲述南京大屠杀,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讲。”

用模型说事儿正是莫常武玩模型的真正目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有一个机构或个人能够提供场地展示自己的模型作品,让更多人能够亲眼看到那些逼真的模型,体会模型所述说的那些事儿。endprint

猜你喜欢

坦克模型
第一辆现代坦克的“前世今生”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p150Glued在帕金森病模型中的表达及分布
T-90 坦克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歪门邪道打坦克
坦克
超级坦克大乱斗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