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着太阳的脚步慢慢活

2014-06-11陈丽萍

中华手工 2014年4期
关键词:书坊随园蜗牛

陈丽萍

知道朱赢椿,是因为那个微博头条——设计诗。关注后,慢慢了解,发现他设计了很多相当有个性的书。在中国图书设计界,“朱赢椿”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于是心里便有些惴惴的,料想这类艺术家会不会不好交流。直到电话那头传来十分和气的笑声,才松了一口气。采访完成,感叹他出乎意料的温和,兼之博学、多识、风趣、幽默……简直让人想问一句:教授,你来自哪颗星星?

学院派 慢吞吞

有着校园情怀的人很多,不管走得多久,走得多远,总会有那么一个地方、那么一段时光、那么一群人让你难以忘怀。朱赢椿将这种情怀发挥到了极致,从1991年进入南京师范大学,直到今天,20余年他始终生活在校园里。

南师大由金陵女子大学演变而来,一派江南式古香古色,本就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称,走进去略有几分《红楼梦》中大观园的错觉。书衣坊躲在这里,倒是挺衬这个名字。一路边问边寻,远远瞧见一排白墙灰瓦的房屋,在百年古树的环绕下,愈发显得幽静,旁边一块石头上刻着“随园书坊”四字,这才确认了身份。

走进去,一个小小的院落,摆着四人茶座,院旁一溜青绿色竹篱笆围成栅栏,篱笆外是一个小小的菜园,菜园油菜长势喜人,春日下绿得冒油。一个大大的“慢”字标牌悄然挨着篱笆小门,似乎昭示着这里的生活理念。

“看来你也喜欢这个‘慢。”转过身,朱赢椿站在一旁,乐呵呵道。“去年夏天,还有个新娘子穿着婚纱来这里拍照。”他身着深色毛衣,长发披肩,戴着一副民国式的圆眼镜,温文尔雅,很像旧时代的老派大学老师,与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似乎有点脱节。

书坊内部以白色为主,加以旧式杂木家具点缀,以一个小巧精致的中式天井为分界,一侧为会客、交流及展示空间,另外一侧为工作室。安安静静、清清雅雅,书香味十足。不禁感叹,真是会享受生活,弄出来这么好个地方。

坐定后,朱赢椿泡了一壶茶。这时,一只黄白相间的小猫晃晃悠悠踏上木楼梯,也不畏生,轻轻跳上沙发,舒服地窝了进去。没多久,又进来一只纯白色的猫和一只鼻尖微黑有点像“卓别林”的花猫。朱赢椿慢悠悠地介绍:“前面这只是‘蛋糕,白的这只是‘雪糕,像卓别林的是‘切糕……”正在喝茶的我差点呛了一口,他丝毫不觉,又介绍了一番三只猫儿的个性,愤愤道:“‘雪糕的粘人程度令人发指,爱好是从一个人的膝盖跳到另一个人的膝盖。”这口茶终究没包住。

随园 随缘

“其实我也不是一直在这里。”朱赢椿笑。

1995年,大学毕业的他留在南京师范大学的校出版社做美术编辑,不曾想,就一直做了下去。刚开始,也和普通上班族一样,为了生活不得不做那些并不情愿做的设计。大多数人“为了生活”这个借口用得顺手,就忘记了最初的梦想,朱赢椿没有。工作之余,他尝试给更多种类的书籍做设计,给自己更多自由空间,让自己的设计理念在更多地方得到体现。学国画的他,也每天坚持画画,不拘风格、不拘形式,这些,都为他后来的慢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这样过去了八年,他觉得时机成熟,就自己出来开了一家工作室,起名“书衣坊”,“做图书封面设计,做的就是书衣。”倒是十分贴切。为了经营考虑,朱赢椿曾把工作室搬到写字楼里面去,等赚到一些资金后,他又搬了回来。“那感觉不对,毕竟我的最终目的不是赚钱。”

“那随园书是书衣坊改了名字?”朱赢椿摇头,他认真解释:“两个都是书坊的名字,因为‘书衣坊定义上局限于做书衣,而我们现在也自主策划出版,还会有一些展览讲座,所以根据地名对外叫随园书坊。”书坊的所在地南师大随园校区,就位于袁枚的随园西北角。

有了自己的书坊,做起书来自然更从容,尤其是他设计的《不裁》获得德国莱比锡书展“世界最美的书”后。“得这个奖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再为得奖而做书,做书的时候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别人也更放心交给你。”

得奖后,朱赢椿的名气也在业内开始打响,自然,书坊的工作量也开始变大,他每天要接待来客,处理出版社邀请,还得空出时间创作……为了能够安心创作,他一度停用了手机。“忙得太过,不能静心思考,是我不能忍受的。”

慢下来,慢一点。朱赢椿的一部作品《蜗牛慢吞吞》很好地诠释了他的这种想法。书的前几页大量留白,第一页伸出蜗牛的一只触角,第二页伸出第二只……他把自己当成那只蜗牛,慢吞吞,就这样悠闲自得,安安静静,慢慢地爬,也不失为一种快乐。“现在的人不是太慢,而是太快。”

所以在随园书坊,客户让他设计作品,合同上一般不会约定时间,他不想被逼着出设计。他最痛恨“比稿”,“我想让我的作品能自然地成熟,就像树上结的果子,自然成熟才香甜可口,催熟就不好吃了。”

自然 设计

慢工出细活,自由的创作空间,为朱赢椿赢得了更多表达创意的机会。

2008年,他的作品《蚁呓》再次获得“世界最美的书”。此外,他所装帧设计的书籍,也多次获得“中国最美的书”称号。他让读者感受到:书原来可以如此温文尔雅。

《蚁呓》这本书是他在某年5月,带了干粮,蛰伏在南师大校园绿荫深处跟拍蚁群7天后,得出的感悟。书中讲述了蚂蚁的一生,觅食、迁徙、恋爱、结群、打架,微小的生命、忙碌的身影,和人类一样困惑、彷徨……看似写蚁,其实说人。

或许因为出身农村,他很喜欢亲近自然,篱笆旁的菜园是他的精神领地,种过许多瓜果,虽然收成并不是太好。他还养过很多动物,《蜗牛慢吞吞》就是养蜗牛后做出来的,甚至在后院的竹林里漫步着两只和书坊的书卷气全然不搭调的动物——鸡。“居不可无竹,食不可无肉嘛。”嗯,是个正宗的吃货。书坊的窗台上经常放置着猫粮,南师大的猫儿都知道——不知道哪个人放的美味来讨好我们。

朱赢椿对文字是心存敬畏的,他认为设计在文字面前需要含蓄、克制一些,不能喧宾夺主。所以他设计每一本书,都尽量与作者见见,听听作者的想法。很多人被殳俏的《元气糖》给惊艳,这本书在朱赢椿手上花了一年半时间。他和殳俏商议,这本书应该非常柔软,为寻找合适的材质,他去义乌小商品市场逛了无数次,最后才定下用海绵做封面,手感极其温和。

他最贵的一本书《空度》,来得更为有趣。2013年年初,他脚踝骨折,有数月无法正常工作,他干脆坐在湖边,从早到晚专心沉浸在自然中,观察时光的变化,让时间在无所事事中“空度”。至于为何卖四百多元这么贵,他说这本书本来就不是面向大众的,只印了一千册,是做给与它有缘的人看的,他们看到这本“慢”书,或许会产生一些人生感悟。“何况这本书印刷难度很大,全部为手工装订,机器是没法做出这种质感的。”

自然,他最红的还是那本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的《设计诗》。尽管朱赢椿很少上网,还是知道这本书红了。“对我的生活不构成任何影响。”他笑,唯一的影响就是这本书几次卖得断货,收入倒是有所增加。“这是‘设计诗,不是‘诗,不必太较真,笑过就好。”

问及他有没有最喜欢的一个作品,他摇摇头,“如果你前两年问我,肯定会跟你说得头头是道,但是现在我觉得每一本都有遗憾。不过也没什么,有遗憾才是正常的,留下余地,这样才有进步的空间。”endprint

猜你喜欢

书坊随园蜗牛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传记书坊
聚是一团火 散作满天星
——“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10周年学术论坛活动掠影
传记书坊
蜗牛说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建阳 建阳区在书坊乡开办中专班老区群众自家门口拿文凭
随园捶虾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