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误会 这不是油画

2014-06-11郭爱红

中华手工 2014年4期
关键词:苏绣双面针法

郭爱红

乱针绣,源于苏绣,是在清代刺绣名家沈寿的“仿真绣”的谪传基础上新创的一种绣法。它又名“正则绣”,系近代刺绣艺术家杨守玉于20世纪30年代在正则女子职业学校授教时所创。这种针法改变了传统刺绣“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方法,采用长短交叉线条,以分层加色手法来表现画面,尤宜绣制油画、素描、摄影为稿本的作品,使作品的艺术效果特别具有质感。用这种针法绣出的作品通常由直斜,横斜线错综组合,交叉掺合而成,再经过一次次的分层掺色,疏密,直至光、色、形相似为止。经过杨守玉门人周巽先、任嘒闲、朱凤等苏绣名家的传授、推广,乱针绣已成为苏绣的主要绣种之一。其代表作品有《列宁在拉兹里夫河边》、《齐白石像》、《虎丘》、《冒气的池塘》等。在乱针绣的基础上,又创新发展了虚实乱针绣、双面乱针绣、双面异样绣和双面异色异样异针法绣(双面三异绣)等刺绣技法,把乱针绣技艺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近年来乱针绣异军突起,艺人们运用这一针法创作出了许多佳作。中外首工美术馆收藏的乱针绣名家朱寿珍与朱军成的作品,题材极富新意,不仅将摄影作品,著名画作以刺绣表现,更是将自然的万象揉入刺绣作品。朱寿珍从艺20余年,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荣获“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他能灵活把握各种不同的题材。绣人物——神韵必备;绣动物——生动灵活,毛发蓬松飘逸;绣油画——远近层次感强,虚实多变;绣国画、书法类——笔墨浓浅适易,线条自然生动,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

其作品《北极》神秘而飘渺,展现了天地不可测的一面,色彩与形式的设计,使得画作呈现中静中寓动的观看效果,仿佛随着光线与视觉的远近而依次变化。如果眼睛不贴近绣作,完全看不出来是刺绣,针脚极细,而乱针绣的横竖不齐,乱中有序的针法又很好地表达了光影明暗的效果,极具立体感。而《冰花》则棱角毕现,凌花串串生于十指,用色造型极近自然,乍望而觉寒气烟起,仿佛冬日结于窗上之冰花,让人不禁伸手去触。

其实早于光绪年间,这种以逼真著称的绣技就已经轰动过世界。当时苏州绣坛的著名刺绣艺术家沈寿就融西画肖像仿真的特点于刺绣之中,新创了“仿真绣”。 他的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曾作为国礼赠送给意大利,轰动了意国朝野。《耶稣像》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获一等大奖,售价高达13000美元。《美国女伏倍克像》赴美展出时,盛况空前。

不过中国古代的刺绣,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不走销,价格平平。直至1993年起在香港、东南亚等地,才开始有人专门收集。近两年国内的一些艺术品拍卖会上,刺绣拍品,价格竞现高攀,吸引了众多买家。古董收藏发烧友陈先生,19年前在福州跳蚤市场花1万多元购得一件丝绸刺绣,这宝贝到2008年至少值30多万元。此前,陈先生在广州一家古董店看到,一幅图案相仿但大小只有其藏品二分之一的刺绣,售价高达18万元。未来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必然有更多的要求,刺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载体,相信会受到更多人的喜爱。endprint

猜你喜欢

苏绣双面针法
苏绣咖啡:可以“喝”的苏绣,可以“赏”的咖啡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苏绣,“秀”出奇迹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双面人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双面复大
史上最强的双面间谍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