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流动让全球经济增长

2014-06-10劳拉泰森苏珊伦德

中国报道 2014年6期
关键词:麦肯锡苏珊经济体

劳拉·泰森 苏珊·伦德

劳拉·泰森 比尔·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管理学院全球管理教授。

苏珊·伦德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合伙人。

全球经济的互联性有多大?不同项目、部门和国家间的跨境流如何变化?国家经济体的跨境流或“互联性”排名如何?对商业和决策者又有哪些影响?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最新报告回答了这些问题。

世界已变得紧密互联,尽管2007年—2009年经济活动流出现了重大回撤,但金融流和商品与服务贸易总价值在2012年仍占全球GDP的36%,比1980年高1.5倍。

报告估计,每年经济活动的跨境流动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在15%—25%,互联性较强的国家获得的增长好处比互联性较弱国家多40%。这与经济理论一致:互联性可以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竞争和创新提高生产率,从而提振增长。

跨境商品流(包括大宗商品)仍是最大的流动项,在过去10年中以每年11%的速度增加,并在2012年超过了危机前峰值。如今,35%以上的商品在跨国流动。

服务的跨境流也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自2002年以来,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尽管如此,虽然服务约占全球GDP的三分之二,但跨境服务流仍不足跨境商品流的四分之一。

跨境金融流仍比危机前峰值低了70%,但即便以今天严重缩水的规模,也可以占到全球融资总额的三分之一强。

跨境数据和通信流呈现爆发式增长,自2005年以来每年都扩张50%以上。国际长途电话时长出现了翻番,跨境互联网流量增长了1800%。

数字化还在三个方面改变了跨境贸易流:创造数字商品和服务,如娱乐和3D打印制造品;所谓的“数字封装”,包括实物流追踪装置;数字销售平台,如中国的阿里巴巴。数字技术让最小的公司甚至个体户成为“微型跨国公司”。

传统的衡量单个国家全球互联性的方法是:比较其跨境经济活动流与其GDP的规模。但这并未考虑一国占全球跨境经济活动流的比重。麦肯锡报告的全球互联性指数纠正了这一缺陷。

在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互联性指数中,德国、中国香港和美国分居一、二、三名。尽管出口强劲,但韩国和日本在85个国家(地区)中分别只名列第20名和第21名,因为它们在接受移民和跨境互联网流量上落后了。中国名列第25名,它的出口很强,资本流入也很大,但其在人员和数据流方面排名很低。

平均而言,新兴市场经济体排名低于发达经济体,但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包括摩洛哥、印度、巴西、沙特阿拉伯和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排名大幅上升。如今,新兴市场占全球流的比重为38%左右,是1990年的三倍。

但发达和新兴经济体在数据和通信流以及知识密集型流上都存在“数字分化”,并且差距似乎没有缩小的迹象。新兴经济体生产了40%的全球产出,居住着80%的世界人口,但只贡献了24%的跨境互联网流量。

互联性的经济好处是巨大的,挑战亦然。要抓住数字化和知识密集型贸易变迁的机会,各国必须投资于人才和基础设施,在降低人员和信息的跨境流壁垒的同时保护好公民的隐私和安全,并让生产商参与激烈的外国竞争。

猜你喜欢

麦肯锡苏珊经济体
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创新——基于麦肯锡7S模型的视角
最高贵的导盲犬
最高贵的导盲犬
麦肯锡模式对我国中小管理咨询公司营销策略的启示
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不服从命令的士兵
最高贵的导盲犬
论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在转型经济体中提供退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