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国文学在现代世界文学的地位分析

2014-06-06郑小芳

关键词:世界文学现代

郑小芳

摘 要:俄国文学的文学成就,主要通过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来的。虽然这三方面的文学都并不完全源自欧洲,但都在俄国发扬光大。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相对于西欧更为突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现实主义文学后来居上,不仅在作家和作品的数量上超过了西欧,在不同的体裁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俄国现代主义文学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被誉为文学的“白银时代”。

关键词:俄国文学;现代;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175-02

俄国文学对于世界文学的贡献,主要体现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三个层面之上。在这三个方面,俄国文学都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成就,为世界文学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一、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世界地位

俄国的文学的繁荣,从拿破仑战争开始,西方的民主观念、新兴文化使俄国人趋之若鹜,俄国的文学开始繁荣。之后,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出现了普希金、托尔斯泰、莱蒙托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文学大师。1812年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促进了俄国民众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新思潮萌发,这也就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学发端于德国,以很快的速度影响了整个欧洲。浪漫主义观念传到俄国,是在19世纪20年代。伴随着法国大革命、民主潮流和民族解放运动,浪漫主义的高潮出现了。这一文学运动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期,人们对个性自由和自由解放的迫切要求。在俄国,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也催生了漫主义文学的生发。在浪漫主义文学中,其主要内容是追求个性自由和精神解放,反对机械,反对过分注重形式的古典主义。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主要是茹科夫斯基和巴丘什科夫这两位诗人。别林斯基曾评论道:“茹科夫斯基为俄罗斯的诗歌内容做出了贡献,而巴丘什科夫则赋予俄罗斯诗歌以优美的形式。”

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当时,普希金是诗人们“父亲”,在他的身边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普希金和这些人一同构成了俄罗斯诗歌“黄金时代”。而莱蒙托夫作为普希金的继承者,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普希金开创的诗歌传统,并把它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莱蒙托夫的诗歌进一步反映了俄国进步时代的思想感情。

普希金是俄国天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虽然没有参加十二月党人的政治团体,但作为“绿灯社”的优秀一员,他与十二月党人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其思想感情也与十二月党人有着共鸣。在《自由颂》中他号召“反对专制”,在《致恰达耶夫》中,他号召“争取自由、争取祖国的解放”。普希金以公民为中心的抒情诗充满了强烈的激情,在《短剑》、《高加索的俘虏》、《茨冈》等诗歌中,他塑造了一批才华出众、感情澎湃颂的主人公。一方面刻画了反叛现实的主人公,同时也对主人公的个人主义进行了批判,由此而实现了对拜伦的超越。

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是在西欧浪漫主义的影响下出现的,融合了本国的历史与文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浪漫主义虽然在俄国出现较晚,但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却相对于西欧更有所突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世界地位

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与其封建农奴制度以及针对这一制度的改革关系紧密。针对封建农奴制度的改革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贵族革命阶段,主要由上层贵族发动和领导。这一阶段过去之后,第二个阶段由平民知识分子所领导,这一时期也被称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

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非常深入地介入了社会现实,其中文学创作与批评都发挥了巨大作用。40年代,“自然派”形成,以果戈理为代表的一批作家把俄罗斯现实主义的潮流引入了自觉发展的一个时期,并且随之不断繁荣进而达到高潮,使俄罗斯的现实主义文学融入到了国内改革解放运动之中。另一方面,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饱含巨大的政治热情,评论家们积极抨击沙皇暴政、揭露农奴制的黑暗,积极参与到社会重大问题的讨论中来,不断把现实主义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运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持续时间长、人数多、成就大。当时的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在哲学上多接受费尔巴哈的思想,持唯物主义态度,同时广泛参与民主主义革命。文学观念方面,他们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主张介入现实。俄国现实主义作家以期刊作为言论阵地,把文学批评当作批判武器,自30年代后期开始,成为了思想界和文学界的生力军。

其实,描写人民苦难、揭露农奴制黑暗的主题早在这批现实主义作家出现之前,在普希金和莱蒙托夫创作中,就已经确立了意识形态的基本走向,而这一倾向随着现实主义高峰的到来而愈加具有影响力。高尔基对此进行过如下评价:“没有一个国家像俄国那样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出现过灿若星群的伟大名字。”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远远超过同一时期甚至是所有时期的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甚至一度让欧洲“老师”感到惊奇。相对于其他欧洲国家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俄国有自己的特色。当时的西欧国家的现实主义是在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而产生的,因此,这些作家作品往往将批判的矛头指向资产阶级,而在当时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国家,专制主义盛行,因此,俄国现实主义作家的批判锋芒主要是针对贵族地主这样的封建阶级。只有在其后期作品中,才拓展到资本主义。

俄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拓者和典范作家是果戈理。其《死魂灵》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而果戈理本人也成为俄国现实主义的第一位最重要代表。别林斯基称果戈理为一位“现实生活的诗人”。另外,在俄国现实主义创作中,屠格涅夫的创作也极具特色,拥有特殊地位。屠格涅夫本人是贵族,但在政治上则倾向于民主,是自由派的代表。他尤其反对农奴制度,对封建贵族的没落消亡饱含同情,却又坚信这是历史的必然。屠格涅夫对时代的脉动非常敏锐,其作品总是能够及时地反映俄国解放运动的进展。屠格涅夫塑造出了一系列反映时代和现实的俄罗斯人物形象,他先后完成了六部长篇小说,刻画出了俄国遭遇大变动时代的整个氛围。endprint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与解放运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这是俄国不同于欧洲各国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世界文学的重要文学经验。另外,俄国文学后来居上,不仅在作家和作品的数量上超过了西欧,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体裁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而使俄国文学走在了欧洲的前列。

三、俄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世界地位

俄国文学进入现代世界文学的进程,成为一个具有家族相似性的“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是从现代主义诸流派先后在俄国文坛崛起后开始的。讨论俄国文学在现代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应该从“颓废主义”出发。

在当时的俄国文学中,“颓废主义”和“现代主义”是作为同潮流而相提并论的,从欧洲传来的“颓废派”大致约等于“个人主义”。一般认为,“颓废主义”是“现代主义”正式出现之前的一个储备期,与当时的“世纪末”情绪密切相关。在俄国前辈小说家安德列耶夫的小说以及象征主义诗人如梅列日科夫斯基和吉皮乌斯等人的作品中都有所表现。1905年至1907年,俄国的革命失败,由此而产生的后“新自然主义”,也是这一风潮的体现。总体来说,俄国现代主义文学的起步阶段基本由象征主义、未来主义、阿克梅主义所构成。茨维塔耶娃等作家相对具有独立性,但是在精神层面上也是具有相关性的。

现代主义是对俄国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一种挑战,表现在文论作品中,明斯基的《一个古老的争论》、《在良心的光照下》和沃伦斯基的《俄国批评家》等论著中就存在着明显的两面性。这些作品既表现了现代主义的立场,同时也反对唯物主义的文艺观点,反对俄罗斯的文学传统。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是这一潮流的主要内容。这一潮流极力宣扬和表现“神秘”、“象征”和“艺术”,试图以唯心主义的基调改变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尽管现代主义的理论与创作中有很多的偏颇之处,但很多俄国现代派作家、诗人都有很不错的文学才能和创作个性,对于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也多有创新。他们一般排斥艺术的意识形态化,关注所谓“艺术本身”。即便从经典的现实主义立场来看,也是表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具有相当大的意义和价值。当批判现实主义的高峰过去后,俄国开始有某种“新文学”的需求。当时法国与俄国社会都很动荡,重大的历史事件连续爆发,震惊也迷茫了当时的俄国人。而法国象征主义恰好在此时出现,迎合了他们这种心理需求,这一方面丰富了俄国文学,另一方面也加速了俄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的进程。

19世纪90年代,已经经历过长时间的欧化的俄国文学又受到了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由此而构成了俄国的象征主义,并成为俄国现代主义重要内容。经过彼得一世改革,俄国文学与欧洲文学的沟通持续增加,这也导致了法俄文学的同构化,后来许多俄国现代作家,都深受法国象征主义思潮的影响和熏陶,可以说俄国文学家将法国象征主义嫁接到了俄国文学的主体中来了。

迷惘、失望的情绪在第一次俄国革命失败后,构成了俄国知识界和思想界的主调,作家们开始重新探索俄国的出路。而在当时,宗教唯心主义非常发达,别尔嘉耶夫、舍斯托夫等人,试图探求“俄罗斯思想”,以解释“俄罗斯命运”。他们转向了神学和宗教,笃信“爱和善”,以此对俄罗斯文化进行改造,甚至要推广到世界文学中去。这与同时兴起的现代主义文学交错杂糅起来。这些思潮极大地丰富了俄国文学,而且促成了许多文学组织团体的诞生,催生出多种杂志、论著和作品,其声势和影响都非常巨大。在创作中,作家们大量使用荒诞、联想、比喻、新造词汇等手法,虽然往往令人费解,但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一潮流所蕴含的诸多文学新观念和新手法,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雅可夫斯基、阿赫马托娃等人就是其杰出代表。这被称为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

总体而论,俄国文学的独创性是世界文学中罕见的,这与当时俄罗斯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复杂的政治制度以及特殊的民族文化都息息相关。正是在这一特殊的背景下,俄国文学在多个层面上都表现出了非凡的特征,从而占据了世界文学的主流位置。

参考文献:

〔1〕别林斯基.论普希金.别林斯基文学论文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34.

〔2〕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先生的中篇小说.别林斯基文学论文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55.

〔3〕杨英法.文化图强正相宜——兼论邯郸市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径[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50.

〔4〕舍斯托夫.俄罗斯思想.舍斯托夫集[C].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15.

(责任编辑 孙国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世界文学现代
当代文学史中的“世界文学”
浅谈克里斯托弗·普伦德加斯特“共通的世界协商”的文学观
论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
解放军,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
论1992—2015年间“世界文学”概念的界定
论世界文学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