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太原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4-06-06肖改艳路保周辛爱兰

山西建筑 2014年16期
关键词:项数建筑评价细则

肖改艳 路保周 辛爱兰

(山西潞安鸿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山西长治 046200)

0 引言

近年来,由于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呼唤“绿色”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课题。建筑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绿色建筑应当成为全球性环境管理的趋势之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给出了明确的定义[1]。推动和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社会共识,但由于当前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还不完善,相应的技术和管理也不成熟,成本增加相对较高[2],因此有意购买绿色建筑的消费者不多,开发绿色建筑是存在一定风险的,这些内外原因都影响着绿色建筑在我国的推广,进而影响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概述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由建设部于2006年6月起实施,该标准为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规范的具体的指导,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提供明确的技术原则。2007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又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该细则是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技术应用、设计原则、评价方法上的解释与说明[3]。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分别于2008年6月、2009年9月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4]《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5]两项补充性条文,这两项补充性条文使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截止2013年1月,全国共有742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有239个项目获得一星,293个项目获得二星,210个项目获得三星,江苏、广东、上海等省项目数量较多,江苏省获得项目数最多,共有175个项目[2]。

《太原市绿色建筑标准》于2008年开始运行,这是当时全国省会城市第一部绿色建筑标准,我省于2011年3月颁布《山西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实施细则》,该细则实施以来,绿色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目前有两批绿色建筑项目通过评审,截止2013年1月,我省有10个项目获得一星标识,18个项目获得二星标识,但距离经济发达的地区还相差较远。

2 太原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比分析

评价绿色建筑是按照绿色建筑等级划分的项数来评判的,满足的项数越多等级越高,等级不同的绿色建筑在一般项和优选项上的要求是不同的,由于经济条件和地域的不同,国家标准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对绿色建筑等级划分的项数上只是一种参考,其他地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环境条件进行调整,下面就太原市标准与国家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2.1 太原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级划分项数要求的对比分析

这两个绿色建筑等级评价标准的整体构架都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各自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六项标准,每项标准分三部分: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控制项是对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一般项和优选项是推荐标准,具体两者的评价项数对比统计见表1,表2。

根据表1可以将这六项标准所占的总项数的比例计算出来,见表2,从而得知其每一项的重要性。

根据表1,表2比较可以看出,住宅建筑太原市标准的评价项数量比国家标准数量多25项,公共建筑太原市标准的评价项数量比国家标准数量多12项;太原市有关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节地、节能两项所占的比重都比国家的提高了;在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这四项所占的比重都降低了,而且住宅建筑降低的更多。

表1 太原市标准与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项数量对比

表2 六项标准各自占总项数的比例 %

2.2 太原市绿色建筑评价内容上的对比分析

国家评价标准是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引导性规范,各省需要根据具体地域特点在细节上进行整理,太原市标准则是根据山西省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改进,主要区别在控制项和一般项的评价内容上有增补,主要变动情况见表3。

由表3统计可知,太原市标准是针对山西省的地域特点进行详细的阐述,而且大部分都属于山西省地方性规范;部分条文进行了补充;对部分评价级别进行了探索性尝试,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评价特点。

3 结论与思考

根据上述的分析和比较可知太原市标准是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但在评价内容和评价的理论、方法等方面都有待补充和完善,本文提出几点参考建议,具体如下:

1)评价标准可将绿色建筑划分为多种评价等级,采取认证以低门槛的方式鼓励市场进行绿色建筑的实践,使其在本省内进行绿色建筑的推广的同时满足国标的要求。

表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增补的内容

2)对绿色建筑采用的施工方式增加要求,进行控制,能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和能源浪费,从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3)由于绿色建筑采用各种绿色建筑技术,成本必然增加[2],目前山西省经济实力还比较弱,故推广绿色建筑更应注重应用低成本技术及控制技术增量成本,因此有必要同星级的绿色建筑评价规定增量成本控制指标。

4 结语

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方面,只有不断的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综合考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主体因素,才能真正的做到绿色建筑,才能实现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目的。

[1]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王建清,高雪峰.2012年度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统计报告[R].2013.

[3]袁继鑫.陕西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实施细则的分析与应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

[4]建科[2008]113号,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S].

[5]建科[2009]235号,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S].

猜你喜欢

项数建筑评价细则
守正创新 追求卓越 《今传媒》征稿细则
基于健康光环境设计运维的WELL建筑标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较分析
《宇航计测技术》征稿细则
征稿细则
上海市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
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角度分析暖通空调设计方案
《复杂油气藏》征稿细则
一个不等式的推广
求 和
论高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