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滑桩不同布置位置对边坡稳定性分析

2014-06-06

山西建筑 2014年16期
关键词:后缘抗滑桩剪力

杨 斌

(中铁四局重庆分公司,重庆 404100)

1 模型概况

为了研究抗滑桩不同布桩位置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根据贵广高铁DK51+980.04~DK52+094.26区间段路基横断面设计图的实际布桩位置(即滑坡布置了三排抗滑桩,同时在滑坡前缘、中部和滑坡后缘),在与布桩相同的位置上分别施加抗滑桩于滑坡前缘、中部和后缘,分析研究不同布桩位置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贵广高铁DK51+980.04~DK52+094.26区间实际布桩位置图

2 安全系数分析

通过强度折减法分别对3个模型进行折减,求得各自的安全系数。

通过强度折减法进行折减,当计算不收敛时边坡破坏,观测破坏时边坡塑性区可以发现,抗滑桩前和桩后塑性区已经贯通,桩后土体产生了绕桩滑动的模式,即所谓的绕流失稳现象。由图2可以知道,抗滑桩施加于滑坡前缘、中部、后缘时的安全稳定系数分别为1.31,1.48,1.19,分析可知抗滑桩施加于滑坡中部,边坡稳定系数最大,施加于滑坡后缘稳定系数最小。

图2 FV1随U1关系曲线图

3 桩身内力、位移分析

滑坡中部施加抗滑桩,桩身受到的剪力和弯矩最大,分别达到了16 000 kN和625 kN·m(见图3,图4),滑坡前缘施加抗滑桩,桩身受到的剪力和弯矩最小,分别为14 200 kN和325 kN·m。其次,从图5可以看出,滑坡前缘施加抗滑桩,桩顶位移最大为25 mm,中部施加抗滑桩桩顶位移为18 mm,后缘施加抗滑桩桩顶位移最小为14 mm。

图3 桩身剪力分布图

图4 桩身弯矩分布图

图5 桩身位移分布图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不同布桩位置影响滑坡的稳定安全系数,抗滑桩位于滑坡中部时,滑坡安全系数最大,但桩身长度最长,桩身剪力和桩身弯矩也最大,这种布桩位置虽然有效,但工程造价较大,不太经济,因此不是理想的布桩位置;抗滑桩布置于滑坡前缘和后缘时,安全系数较小,桩身剪力和弯矩也相对较小,但通过塑性区变形可以发现,桩后土体有绕桩身滑动的趋势,这种情况下可能发生桩后土体绕过桩顶滑出。同理,抗滑桩布置在滑坡后缘,抗滑桩只起到了抵抗桩后土体的滑动的作用,但抗滑桩前面大部分土体由于没有受到加固,可能产生桩前土体破坏。因此,合理的桩位布置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来决定,可以对不同桩位进行反复验算,选择一个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的抗滑桩布置位置。

4 结语

通过对贵广线DK51+980.04~DK52+094.26区间段和DK51+980.04~DK52+094.26区间段边坡路基横断面图进行拉伸,建立了滑坡的三维模型,研究分析了边坡在自然状态下的安全系数,同时研究不同桩间距和不同布桩位置对边坡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1)贵广线DK51+980.04~DK52+094.26区间段边坡在自然状态下,边坡安全系数为1.03,边坡欠稳定,在降雨、人工开挖或路基上车辆动荷载等作用下,边坡很容易失稳,因此需要采用抗滑桩进行加固。

2)抗滑桩在桩间距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边坡安全系数逐渐减小,且在桩间距很小的时候,安全系数降低的幅度相对较大,随着桩间距的增大,安全系数减小的幅度慢慢变小。其次,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最合理桩间距为5.75 m,验证了原设计方案比较合理。

3)抗滑桩后的土压力比常规分析中所假设的土压力要复杂的多,随着桩间距的增大,桩后土压力也随着增大,这是因为桩间距小的时候,土拱效应明显,部分剩余下滑力被土拱所抵消,于是传递到抗滑桩上的土压力就小了。

4)抗滑桩桩身内力随着桩间距的增大而增大,同样桩身位移也随着桩间距的增加而增大,如果按工程实际布桩间距6 m计算,桩顶位移达到13 mm。

5)不同布桩位置影响滑坡的稳定安全系数,抗滑桩位于滑坡中部时,滑坡安全系数最大,但桩身长度最长,桩身剪力和桩身弯矩也最大,这种布桩位置虽然有效,但工程造价较大,不太经济,因此不是理想的布桩位置;抗滑桩布置于滑坡前缘和后缘时,安全系数较小,桩身剪力和弯矩也相对较小,但通过塑性区变形可以发现,桩后土体有绕桩身滑动的趋势,这种情况下可能发生桩后土体绕过桩顶滑出和桩前土体滑落。

[1]赵尚毅,郑颖人,李安洪,等.多排埋入式抗滑桩在武隆县政府滑坡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09(S1):15-18.

[2]于玉贞,李荣建,柴 霖,等.铜质模型桩加固边坡的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5):115-120.

[3]阮永芬,潘 文,费维水,等.高路堤边坡地震稳定动力放大系数的计算分析[J].路基工程,2006(1):37-40.

猜你喜欢

后缘抗滑桩剪力
方截面抗滑桩旋挖钻成孔工艺探析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悬臂箱形截面梁的负剪力滞效应
考虑截面配筋的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
公路滑坡治理工程抗滑桩设计
机翼后缘连续变弯度对客机气动特性影响
双排抗滑桩承台的优化设计研究
柔性后缘可变形机翼气动特性分析
多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后缘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TNF-α和PGP9.5在椎体后缘离断症软骨终板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