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州擂鼓墩二号墓编钟的调音问题 (1)

2014-06-06文/张

乐器 2014年4期
关键词:曾侯乙双音调音

文/张 翔

1981年在曾侯乙墓以西发现了随州擂鼓墩二号墓,出土有青铜甬钟、建鼓座和石磬。擂鼓墩二号墓没有曾侯乙墓密封条件好,木椁腐烂,椁室塌陷,是否陪葬有其他种类的乐器并不清楚。1988年5月,武汉音乐学院曾对这套编钟进行过测音。①另外在不短的时间里,这套编钟曾被用于与其他仿古乐器合奏。2008年1月,湖北省博物馆应约对这套编钟进行了考察、录音和测音。

随州擂鼓墩一号墓即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不仅迄今所见最为宏大,而且音乐性能完好。然而,正因为曾侯乙编钟过于完美,人们自然不自然地都要把新出土的编钟和曾侯乙编钟对照一番,对其音乐性能按照曾侯乙编钟的相关特点进行描述。事实上,这套编钟的外表,远比曾侯乙编钟粗糙。许多钟体的初步打磨和清砂都没有完成,铸造方面的缺陷显而易见。最小的几件钮钟基本上形同青铜疙瘩。

我们还了解到,这套编钟一共36件,墓中按“轩悬”的礼制摆放,长列在南、短列在西,其位置刚好与曾侯乙编钟相反。墓中出土有22件挂钩,形制、大小相同,出土时散落在甬钟或石磬上,其中有1件挂钩还挂在小甬钟M2:103钟斡上,故推测有22件小甬钟有可能被悬挂过,剩下的6件小甬钟没有挂钩,可能根本没挂过。由此可以推测这套甬钟在未完工的情况下就下葬了。②

乐钟即实际用于演奏音乐的钟,那么是否因此就可以得出这批编钟不是乐钟的结论呢?我们认为为时尚早。

这里除了那未知的没有挂过的6件小甬钟外,其余的30件都有可能是乐钟。那曲尺形的摆放形式,肯定不是随意为之的。“事死如是生”,这30件钟虽然比较粗糙,却在下葬前皆有可能悬挂过。又由于前文所述,这套编钟出土后曾与其他仿古乐器合奏过,更是证实了这些编钟具备一定的音乐性能。

难道具备一定音乐性能的就一定是乐钟吗?这就好比在一块自然形成的石钟乳上敲出《东方红》的旋律一样,这石钟乳就可能是乐器吗?答案是否定的。何况在36件钟上找出一个曲调来不是件难事。那么,这批编钟究竟是不是乐钟呢?

一、留有调音痕迹的或许是钟坯

冯光生在《曾侯乙墓》发掘报告里首次提到“钟坯”的概念,就是在综合考察擂鼓墩二号墓编钟之后。他讲“编钟的铸制,经过了铸钟坯、粗加工(以外观美为主要目的的磨砺)、精加工(以调节音高、音色为主要目的的内腔磨砺)三个主要过程”。③简而言之,就是说编钟铸出来是需要调音的。这一观点就在不久以前仍不为多数研究者所自觉。

冯光生在后来的研究文章里,使用原生双音、铸生双音、铸调双音三个概念,概括了出土编钟双音存在的三种情形。④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发现、优选、追求双音的一个过程,启发我们对钟坯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原生双音是一个自然的存在,是人们认识双音的诱因,还没有达到认识上的自觉。铸生双音,是人们从原生双音现象中自觉选择的,跟形有关而没有出现“调音”。铸调双音,则是人们已经积累了相当的钟声效果,形成了追求目标,且因演奏音乐的需要,采取人工调音从而获取的双音。铸调双音显示了人们对双音效果自觉、刻意地追求。

原生双音、铸生双音所具备的更多的是礼制的功能,铸调双音则明显增进了音乐的功能,严格来讲,完成调音的铸调双音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乐钟。就铸造过程来讲,从铸生双音到铸调双音,是一个质的飞跃。仅仅只经过粗加工、清砂,还没有完成调音,也就是铸调双音之前的所有状态,都是钟坯。

我们仔细观察了擂鼓墩二号墓编钟每件甬钟钟腔内的打磨情况,这包括调音痕迹(请参见表一)。8件(M2:80、81、89、90、91、92、93、94)大甬钟钟体内壁分别有八个部位经磨砺;28件小甬钟腔体内壁,有2件(M2:100、111)分别在八个部位磨砺过;有7件(M2:86、87、88、97、98、114、116)钟体内壁多经磨砺;有12件(M2:83、84、96、99、103、105、107、108、109、110、112、113)钟体内腔未经任何修整和磨砺;有6件(M2:82、85、95、101、102、104)仅在鼓内壁或铣内壁处磨砺,其他部位未经磨砺;有1件(M2:106)只在一侧铣内壁和一侧正鼓内壁进行过简单地磨砺。结合频谱来看,绝大多数正鼓音和侧鼓音的频谱都呈现出双峰现象,只有极个别不明显,如M2:80侧鼓音、M2:81正鼓音、M2:92正鼓音和侧鼓音,但是这些钟的正、侧鼓音非常纯正、清晰、稳定。这表明这批编钟无疑都是双音钟。

我们发现,这些编钟里只要是经过稍加磨砺的,其隔离度就很好。比如M2:92、94,其侧鼓音的隔离度均在10db以上。M2:92的正、侧鼓音分别是E4-16、#F4+26,正、侧鼓音的隔离度甚至超过了32db,音高稳定而清晰。M2:106,虽然只磨砺了一处正鼓内壁和一处铣脚内壁,但其正、侧鼓音的隔离度分别达到了21.5db、32.83db。这说明调音不仅可以改变音高,也可以改善音色。这些情况表明,当时这样的改变正在发生中。

表一 随州M2编钟调音部位、音高、音程表

?

注释:

①许定慧等:《擂鼓墩二号墓编钟及其音律测试》,武汉音乐学院《黄钟》,1988年第4期。

②童忠良:《百钟探寻——擂鼓墩一、二号墓出土编钟的比较》,武汉音乐学院《黄钟》,1988年第4期。

③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文物出版社,1989年,108页。

④冯光生:《周代编钟的双音技术及应用》,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学》,2002年第1期。

(待 续)

猜你喜欢

曾侯乙双音调音
殷商编铙的类型学与双音性能研究
曾侯乙的音乐之声
曾侯乙编钟
郑樵“双音并义不为假借”平议
Stories of the Chime-bells—Unearthed from the Tomb of Marquis Yi of Zeng State
畅玩主流AV前级/放大器 体验自动调音系统
曾侯乙编钟双音原理解析
2000多年前最大的组合乐队——曾侯乙编钟
西夏语人称呼应类动词的双音化
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