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市2500例孕晚期妇女肝炎病毒感染现状的调查

2014-06-05杨春蓉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4期
关键词:宜昌市病毒感染肝炎

杨春蓉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三峡大学人民医院)保健科,湖北 宜昌 443000)

某市2500例孕晚期妇女肝炎病毒感染现状的调查

杨春蓉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三峡大学人民医院)保健科,湖北 宜昌 443000)

目的了解宜昌市2500例孕晚期妇女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宜昌市2500例孕晚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戊型肝炎病毒(HEV)血清学标志物,比较分析各年龄段抗体及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结果所选孕晚期妇女中共检测出HBsAg阳性185例(7.4%),抗HAV IgM阳性5例(0.2%),抗HCV阳性8例(0.3%),抗HEV IgM阳性11例(0.4%),抗HEV IgG阳性587例(23.5%)。结论孕晚期妇女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与年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监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有助于准确诊断病毒性肝炎类型,为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

孕晚期妇女;肝炎病毒;感染现状;调查分析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戊型肝炎,其中甲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分别主要经粪-口传播及血液传播。研究表明,甲型肝炎虽不经母婴传播,但在孕晚期妇女体内存在及复制对胎儿易造成不利影响,乙型及丙型肝炎亦可经母婴传播,戊型肝炎可导致宫内死胎及流产,孕妇易感性及病死率高,故及时预防、诊断及治疗病毒性肝炎意义重大[1]。本研究对宜昌市2500例孕晚期妇女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结合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宜昌市2500例孕晚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27.4±1.3)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75例,初中973例,高中及以上1152例,均于妊娠28周后行产前检查。所选研究对象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接受相关项目检查。

1.2 研究方法:以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的3 mL空腹静脉血进行分离血清处理,得到血清后1 d内检测完毕。检测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戊型肝炎病毒(HEV)血清学标志物,指标包括抗HAV IgM、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c抗体(抗HBc)、抗HCV、抗HEV IgG及抗HEV IgM,其中抗HAV IgM、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检测,ELISA检测试剂由上海科华公司生产,均在有效期内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2-3]。采用北京万泰公司ELISA试剂盒检测抗HCV、抗HEV IgG及抗HEV IgM。

1.3 统计学方法: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500例孕晚期妇女各年龄段抗HAV、抗HCV及抗HEV抗体检测结果:2500例孕晚期妇女总检测出抗HAV IgM阳性5例(0.2%),抗HCV阳性8例(0.3%),抗HEV IgM阳性11例(0.4%),抗HEV IgG阳性587例(23.5%),各年龄组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2500例孕晚期妇女抗HAV、抗HCV及抗HEV抗体检测结果

2.2 孕晚期妇女HBsAg阳性及HBsAg阴性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2500例孕晚期妇女中共检测出HBsAg阳性185例(7.4%);乙型肝炎五项全阴902例(36.1%),HBsAg阴性、抗HBs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抗HBc阳性或阴性1329例(53.2%);仅抗HBe及抗HBc 均为阳性24例(0.9%);仅抗HBc为阳性39例(1.5%)。

3 讨 论

研究表明,甲型肝炎发生于孕晚期可引起早产,甚至导致产后出现继发性感染及大出血,但婴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HAV IgG,从而避免婴儿感染甲型肝炎病毒,故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的危害较小[4]。所选2500例孕晚期妇女总检测出抗HAV IgM阳性5例,仅占0.2%,在XX市孕晚期妇女肝炎病毒感染率中最低。

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人群感染率约为7.2%,XX市孕晚期妇女HBsAg阳性率为7.4%,即该地区孕晚期妇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略高于平均水平。对HBsAg及抗HBs均为阴性的孕晚期妇女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使其通过人工免疫机制获得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能力,进而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另外,乙型肝炎病毒可经血液传播,经血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母婴传播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途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晚期妇女能否阻断型肝炎病毒经母婴传播是降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的关键。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可经性接触、破损皮肤及黏膜、母婴及血制品等途径传播,拥抱、握手及共同用餐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型肝炎病毒,故积极避免上述传染途径对降低孕晚期妇女病毒性肝炎发生意义重大[5-6]。

宜昌市孕晚期妇女抗HCV阳性率为0.3%,且感染年龄范围主要集中在29~35岁,可能原因为丙型肝炎病毒自发清除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亦可能暴露于丙型肝炎病毒的可能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研究显示,戊型肝炎病毒主要经污染的水源传播,亦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及食物传播,孕晚期妇女在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可出现早产、流产甚至死胎,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健康。近年来,我国病毒性肝炎中戊型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积极预防及尽早诊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抗HEV IgM抗体存在时间较短,一般7周后滴度明显降低,故不能根据抗HEV IgM抗体呈阴性排除感染戊型肝炎病毒的可能性;相比之下,抗HEV IgG抗体可在人体内维持数年之久,虽不能提示戊型肝炎病毒的现症感染,但可以作为是否感染戊型肝炎病毒的参考。故联合检测抗HEV IgM及抗HEV IgG抗体对诊断不明原因黄疸及肝功能异常具有重要意义[7]。本研究得到宜昌市孕晚期妇女抗HEV IgM及抗HEV IgG阳性率分别为0.4%及23.5%,且高阳性率集中在25~39岁,提示密切关注该年龄段的孕晚期妇女对降低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影响母婴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定期检测孕晚期妇女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有助于在及时干预病毒性肝炎孕妇,降低母婴传播可能性的同时对未感染肝炎病毒孕晚期妇女采取科学预防措施,保障母婴生命安全。

[1] 赵杰强,陈跃音.北京市某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调查[J].中国校医,2009,21(1):79-80.

[2] 林潮双,顾琳,谢莉萍,等.广州某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43-45.

[3] 丁海林,易虎,赵生仓,等.同德县在校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17(4):314-316.

[4] 程怿,沈建军,吴辉云.医院医务人员肝炎病毒感染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2(34):120-121.

[5] 陈少珍.流动已婚育龄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现状调查及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4,5(2):36-40.

[6] 蒋艺梅.南通市崇川区饮服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感染现状调查[J].交通医学,2009,21(6):763-766.

[7] 王强,夏洁,谢跃文.武汉市青山地区2812例孕晚期妇女肝炎病毒感染现状调查[J].检查医学,2014,29(2):106-109.

R512.6

B

1671-8194(2014)34-0237-02

猜你喜欢

宜昌市病毒感染肝炎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世界肝炎日》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宜昌市举办中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
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推广研究——以宜昌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