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在膀胱憩室癌疾病中的价值研究

2014-06-05蒋洪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4期
关键词:B超螺旋肿块

蒋洪涛

(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邵阳 422000)

多层螺旋CT在膀胱憩室癌疾病中的价值研究

蒋洪涛

(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邵阳 422000)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在膀胱憩室癌疾病检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6月收治的膀胱憩室癌患者11例,按照检查的顺序先后进行B超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2次检查的影像学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有9例显示组织密度肿块清晰,6例肿块弧形钙化清晰,8例憩室内充盈改变,而B超检查4例组织密度肿块清晰,2例肿块弧形钙化清晰,3例憩室内充盈改变,二者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对于膀胱憩室癌疾病的检查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可以根据检查的结果准确的判断患者肿瘤浸润的程度、其他脏器是否转移等,可以进行疾病的准确检查。

多层螺旋CT;膀胱憩室癌疾病;价值研究

膀胱憩室癌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泌尿癌症疾病,引发癌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下尿路阻塞导致的感染。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主要的方法是进行手术。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需要准确的检查出患者肿瘤的大小和癌变程度,从而确定准确的手术方法[1]。在进行膀胱憩室癌的检查时主要有B超、多层螺旋CT等影像学检查。本文研究了多层螺旋CT在膀胱憩室癌检查中的检查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6月收治的膀胱憩室癌患者11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且进行B超和多层螺旋CT的检查,患者的选入标准:患者均患有膀胱憩室癌并且得到手术病理的证实。患者的临床症状的表现为腰痛、尿路感染、血尿等,患者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4例,患者的年龄45~60岁,平均年龄53岁。患者自愿参与本次检查研究并且可以配合检查,患者不患有其他可能影响本次检查的病症。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不纳入本次研究的数据统计中,并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检查方法:患者先进行B超检查,再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检查方法如下:进行B超检查时患者需空腹、憋尿,然后进行B超的检查;多层螺旋CT的检查:患者选用16层螺旋CT扫描机扫描,参数设置如下:准直为0.75 mm,螺距为1,层厚5 mm,间隔5 mm,管电流120 mA,管电压120 kV。患者在扫描前需要服用清水,等待30 min进行检查扫描[2]。首先进行平扫,然后进行增强扫描,扫描的范围设定为肾上极至趾骨联合处。采用非离子型的对比剂碘海醇,在肘处进行高压注射器的静脉注射,剂量85 mL,流速设定为3 mL/s。

1.3 检查效果指标判断:观察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总结其检查的特点,在本次研究中进行检查效果的判断主要观察以下几点:组织密度肿块、肿块弧形钙化、憩室内充盈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的是(n,%)表示,采用的是卡方检验,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从检查的结果看出,经由CT检查9例能够明显的看到囊袋内的组织密度肿块,6例可以清晰的看出肿块的边缘呈现弧形的钙化,8例憩室内的充盈发生改变,见表1。

表1 B超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对比统计(n,%)

3 讨 论

膀胱憩室主要是由于患者的下尿路阻塞,使得膀胱内的压力增高,膀胱壁突出一个囊状的结构,在憩室口处的膀胱壁比较厚,膀胱壁收缩后会使得尿路的引流不畅,尿液长期残留引发感染,感染与结石会使得膀胱黏膜发生腺性化,继发为癌症[3]。从病理学的检查上看,其肿瘤的类型主要分为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癌肉瘤等。膀胱憩室癌肿瘤的恶性程度非常高,肿瘤容易发生早期浸润或者是转移,使得癌症扩散的速度非常快。在进行膀胱憩室癌的治疗时通常采用的是手术的方法治疗,如膀胱部分切除、膀胱全切、肿瘤电切等。在手术治疗之前,对于患者癌症的相关检查非常重要[4]。

临床上对于膀胱憩室癌的检查主要是应用影像学检查,从本次的研究上看,B超检查能够了解到患者肿瘤的大小,并且能够看出肿瘤周围的状况,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但是其对肿瘤周围钙化、憩室内充盈改变是非常模糊的,单纯的依据B超的检查存在很大的误诊风险。膀胱憩室癌属于一种原发在膀胱憩室内部的一种恶性的肿瘤,其在生理和病理上都具有一定的特点[5]。从本文的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检查上看,在患者膀胱壁的一侧存在一个囊袋状的结构,与膀胱抢相连,憩室的黏膜与膀胱的黏膜相连,其强化的方式也是一致的。多层螺旋CT能够清楚的检查到患者肿瘤组织密度肿块,呈现均匀或是不均匀的状态,边缘呈现点状的钙化[6]。在检查的分泌期可以看到对比剂非常的充盈,憩室肿块发生改变。增强扫描可以看到患者的膀胱壁结构发生变化,强化异常,在肿块侵入憩室中时表现为周期脂肪模糊,淋巴结肿大,并且可以直观的检查出肿瘤的大小。

多层螺旋CT具有非常好的密度和空间分辨率,当其通过工作站的时候能够进行多面中间、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等技术处理,可以对患者病变的肿瘤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分析,从而更加准确的检查出患者憩室内肿瘤的大小、状态、癌变程度等,因此其对于诊断膀胱憩室癌具有非常高的价值,明显优于B超等其他影像学的检查[7]。多层螺旋CT的检查是非常安全的,没有任何创伤,患者在检查的时候没有任何的痛苦,对于不能进行膀胱镜检查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于手术方法的制定、手术切除的可操作性判断、手术后的恢复观察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从本文的检查上看,在进行膀胱憩室癌的检查时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有9例显示组织密度肿块清晰,6例肿块弧形钙化清晰,8例憩室内充盈改变,而B超检查4例组织密度肿块清晰,2例肿块弧形钙化清晰,3例憩室内充盈改变,可以看出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可以进行检查的推广和应用。

[1] 蔡伟,洪宝发,肖序仁,等.膀胱憩室癌5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0,19:474-475.

[2] Golijanin D,Yossepowitch O,Beck SD,et al.Carcinoma ina bladder diverticulum:presention and treatment outcome[J].J Urol,2003,170(26):1761-1764.

[3] 王振林,王新生,杨继旭,等.膀胱憩室癌临床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2,25(1):33-35.

[4] Abeshoues BS.Primary carcinoma in diverticulum of thebladder:a report of four cases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Urol,2004,49:534.

[5] 黄红星,余刚.膀胱憩室肿瘤的诊治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2):90-91.

[6] 张鹏,刘禄明.膀胱憩室癌1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 20(10): 930-931.

[7] 王振林,王新生,杨继旭,等.膀胱憩室癌临床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25(1):33-35.

R445.3

B

1671-8194(2014)34-0231-02

猜你喜欢

B超螺旋肿块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写字的尴尬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