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整体护理

2014-06-01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6期
关键词:灌流肾病血液

周 涛

(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 血透室,江苏 南京210001)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整体护理

周 涛

(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 血透室,江苏 南京21000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的护理措施应用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患者中,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保证患者的安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护理

目前临床上导致尿毒症发生的情况很多,而血液透析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伴随着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而皮肤瘙痒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为常见,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血液管理通过体外的循环使用吸附装置清除透析过程中难以清除的大分子物质,使血液得到净化[1]。我院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患者124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7.43±5.45)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8例,高血压性肾病患者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9例,梗阻性肾病患者8例,系统性狼疮性肾病患者3例,慢性血管炎患者2例;对照组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7.87±5.61)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6例,高血压性肾病患者1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11例,梗阻性肾病患者8例,系统性狼疮性肾病患者2例,慢性血管炎患者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内科护理常规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首先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指导,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等手段向患者讲述治疗的原则、目的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及不良心理压力。其次,做好治疗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处理,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措施,预防感染出现,预冲要排尽灌流器与透析器中的空气,管路的接口应消毒到位并紧密连接,避免空气栓塞。第三,治疗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参数变化情况,对患者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有低血压倾向患者应减慢血流量,降低出水速度,采用头低脚高位并立即吸氧,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升压药物;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治疗前应保证足够能量摄入,部分可在治疗前停用降糖药物及胰岛素;对于高敏体质的患者可预冲前给予地塞米松静冲,同时观察是否有过敏前兆出现,一旦出现及时处理;治疗前评估血管通路,对于通路不满意的要及时处理,注意患者凝血情况、血小板的变化,对于有高凝状态或者非血管通路等情况应采用肝素预冲;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要积极的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同时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好肝素的用量[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对患者从临床护理服务、医疗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种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6.6429,P=0.01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例数 低血压 低血糖 凝血 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 62 3(4.84) 1(1.61) 4(6.45) 12.90对照组 62 6(9.68) 3(4.84) 11(17.74) 32.26

3 讨 论

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治疗的时间越长其并发症就越多,部分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且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而血液透析过程中容易引发皮肤瘙痒,因此目前临床上常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也应进行技术上的革新,以适应新的治疗方案中存在并发症等风险应对措施,确保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有凝血障碍、低血压、低血糖等,造成患者发生凝血障碍的主要因素是预冲的不充分,透析器和灌流器中有空气残留,而且未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估并调整肝素的用量,我们在护理中加强了针对性的评估,采用个性化的预冲措施,将灌流器与透析器中的气体尽量排除,让灌流器内的吸附颗粒膜进行充分的肝素化,同时根据患者凝血情况调整肝素的用量[4]。血液透析的患者由于合并疾病较多,一般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因此对患者应避免低血糖发生,要了解患者的饮食、服药血压等情况,对患者的治疗的饮食情况进行指导,保证能量的摄入。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的护理措施应用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患者中,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保证患者的安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1] 王红武.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及PTH变化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08,15(6):37-38.

[2] 李淑艳,黄坚.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1):3973-3975.

[3] 罗杏英,李杰,郭焕开.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急性并发症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5):73-74.

[4] 孟秀云,陈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评估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3):1527-1529.

R473.5

:B

:1671-8194(2014)06-0209-02

猜你喜欢

灌流肾病血液
微流控芯片细胞灌流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