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管理在分级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14-06-01张永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6期
关键词:分级科室护士

张永芳 王 艺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上海 201318)

目标管理在分级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张永芳 王 艺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上海 201318)

目的 探讨目标管理在分级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度1月至12月在科内开展目标管理,以分级护理质量考核95分为目标,收集12个月分级护理质量考核分数及满意度调查分数,与目标管理实施前2011年度考核分数对比,观察并比较目标管理实施前后科内分级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测评结果。结果 目标管理实施后科内分级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测评结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前后两组的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值得在医院病区进一步推广。

目标管理;分级护理;护理质量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是指由组织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参与目标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1]。护理管理是系统地利用护理人员的潜能,并系统地安排及应用其他人员、设备、环境及护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的过程[2]。为进一步开展优质护理、提高护理质量,2012年我科将目标管理理论引入到分级护理的质量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神经外科病区开放床位40张,护理人员17名,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8名、护士6名。病区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护理模式为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病区责任护士分为6小组,3个互助组,设组长2名,由组长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工作能力分配具体分管床位。自2012年1月至12月科内开展目标管理,以上海市护理质控中心分级护理质量标准进行考核,考核分95分为目标,收集12个月护理部质量控制检查委员会分级护理质量考核分数及满意度调查分数,与目标管理实施前2011年考核分数进行对比。

1.2 方法

1.2.1 实施前的准备

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在实施目标管理前,护士长组织科内全体护理人员系统地学习目标管理的概念、特点、实施方法,做好思想动员,共同设定科内工作目标。

1.2.2 目标设定

根据护理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及护理部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的指导目标,通过全科护士的讨论,设定科室目标管理的试点目标为:分级护理质量考核95分,患者满意度调查>95分,由医院护理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根据上海市护理质控中心分级护理质量标准和护理部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每月考核评分。根据上海市护理质控中心分级护理质量要求,结合本科室工作流程,护士长、责任护士共同讨论制定护理人员个人目标,要求每组责任护士在床单位、患者卫生、导管护理、压疮预防、安全护理、掌握病情6个方面达到标准。

1.2.3 目标落实

根据设定的目标,把目标细化成各责任护士的具体活动计划和活动内容,使每个人都明确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多大效益,扣分的原则是什么。责任护士明确各自的责任范围、考核方案及奖惩标准,并根据责任签订书面协议。护士长权限下放,由各责任护士根据评分细则表自我管理,自我考评。护士长定期监督检查,对工作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对薄弱之处给予指导。

1.3 目标考核

科内建立优质护理质量考核监督小组,由护士长、带教老师、科室质控小组成员共4人组成,考核日期不事先通知,每月1次,每组随机抽查患者1名,根据分级护理评分细则表分组进行考核。考核力求公开、公平、公正。在科室每月1次的护理质量反馈会议上公布考核成绩、排名、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科室每月预留10%奖金做为考核达标奖励,95分者给予奖励,90分为及格,不予奖励,低于90分者给予相应处罚。通过考核竞争提高整体病区的分级护理质量,达到年初科室制定的目标。

1.4 效果评价

比较开展目标管理实施前(2011年1月~12月)后(2012年1月~12月)护士分级护理质量考核评分及满意度测评成绩,分级护理质量根据上海市护理质控中心分级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考核内容为床单位、患者卫生、导管护理、压疮预防、安全护理、掌握病情六个方面,总分为100分,满意度测评根据医院护理部统一制定满意度测评表,共13项内容,总分为100分。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标识,实施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士分级护理质量考核成绩提高(表1)。

2.2 患者满意度提高(表2)。

表1 目标管理实施前后分级护理质量考核分数对比

表2 目标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调查比较

3 讨 论

3.1 实施目标管理提高了分级护理质量

表1结果显示,实施目标管理后,分级护理质量考核成绩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目标管理在分级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是可行,有效的。目标管理是一种科学的、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因简单易行,故可操作性比较强。并且目标具有激励和引导功能,可作为标准来衡量实际的业绩,贯穿于整个管理环节,使得管理活动获得最佳效益[3]。通过目标的明确,护理人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在根据分级护理质量要求制定量化测评指标的同时,护理人员对各自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质量达标要求有了明确的标准,各项工作的开展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及波动性,从而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3.2 实施目标管理有效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表2结果显示,实施目标管理后,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高(P<0.05)。患者是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护理服务的体验者、接受者和受益者,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是最客观和公正的[4]。通过组织目标向个人目标的分解、转换,使每名护士都明确了目标和要求,实现了自我控制,体现了一种“自控管理”,增强了下属的责任感。而责任感是一个巨大的激励因素[5]。在自我控制的管理方法下,组织成员摆脱了上级的控制,摆脱了压力和恐惧,员工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激发[6],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也得到有效提高。

3.3 目标管理与奖惩制度的落实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护士的工作绩效进行准确、全面、客观的评估,是制定合理奖罚机制、有效激励护士、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基础[7]科室以前的奖金分配制度不与护理质量挂钩,护理人员做好做坏一个样,护理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在目标管理中,通过考核,对达标的小组给予晨会表扬,在奖金分配中与不达标小组拉开差距,真正达到了表彰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带动科室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明显提升。

3.4 目标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高人员素质,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没有高效的管理。实行目标管理,要求管理者自我加压,不断学习,掌握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加强科室培训,解决总目标人员的素质问题[5]。目标的制定要切合科室实际,目标值的制定不可过高,过高的目标值只会让护理人员感觉遥不可及,产生职业倦态,测评标准要有量化指标以确保测评的公正,护士长在目标的执行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关注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1] 李秋洁.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

[2] 金吉平.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A):37-38.

[3] 葛玉娟,徐芳.目标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100-101.

[4] 江会,刘薇群,贺建雄,等.基础护理实施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6B):897-898.

[5] 钱湘云.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8):1642-1645.

[6] 杨宇.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评述[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12,3(3):138-139.

[7] 王芝,姜梅.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 313-314.

R47

:B

:1671-8194(2014)06-0187-02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局卫生科技项目资助(PW2011A-24)

猜你喜欢

分级科室护士
最美护士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爱紧张的猫大夫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