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分析

2014-06-01戚日枢黄应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6期
关键词:多潘立酮托拉食管炎

戚日枢 黄应春

(广西钦州钦北区人民医院内一科,广西 钦州 535000)

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分析

戚日枢 黄应春

(广西钦州钦北区人民医院内一科,广西 钦州 535000)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9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泮托拉唑40 mg,每天1次,同时予多潘立酮10 mg每天3次;对照组单用泮托拉唑40 mg,每天1次。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和胃镜检查表现,同时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泮托拉唑,安全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泮托拉唑;多潘立酮;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s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组织损伤和(或)慢性炎症,其典型症状为烧心和反酸。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严重并发症。本病发病率西方发达国家高于国内,但近年来国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以往推荐单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该病临床效果并不满意[1],本研究采用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GERD患者,年龄18~77岁,其中男58例,女38例,均有典型的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胃食管反流症状,治疗前均作胃镜、B超、心电图检查,排除上消化道肿瘤、溃疡,严重器质性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精神疾病患者。所有患者4周内无服用抑酸药和促胃动力药。内镜诊断标准:按洛杉矶食管炎的内镜分级法:A级:食管黏膜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长径<5 mm的黏膜破损;B级: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长径>5 mm,但没有融合性病变;C级:黏膜破损有融合,但小于食管周径的75%;D级:黏膜破损有融合,至少大于食管周径的75%。9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分级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给予泮托拉唑肠溶片(山东罗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40 mg每天1次,同时予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个制药公司生产)10 mg每天3次,餐前15~30 min服用。对照组仅予泮托拉唑肠溶片40 mg每天1次。疗程均为4周。

1.3 观察指标

按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严重程度进行症状评分和疗效定评。症状评分标准为0~3分:0分为无症状;1分为症状轻微;2分为症状较明显但不影响工作;3分为症状十分明显,影响工作。胃镜检查有食管炎者治疗结束后复查胃镜。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检验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估,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分值下降2~3分;有效:临床症状分值下降1分;无效:临床症状分值无下降或增加。对治疗前胃镜检查有食管炎患者,由同一医师进行胃镜复查评估,疗效评估标准为:食管炎消失者为显效,改善≥1个级别为有效,无改变或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药物不良反应

记录用药期间出现的任何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症状。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临床症状改善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及76.08%(P<0.05),见表1。食管炎患者胃镜复查疗效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0%及73.07%(P<0.05),见表2。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腹泻、腹胀,1例患者出现短暂腹痛,对照组1例出现腹胀,均未作特殊处理,未影响治疗,未见其他明显异常。

表1 两组治疗4周后疗效比较

表2 两组胃镜检查阳性患者治疗4周后胃镜复查疗效比较

3 讨 论

GERD的病因较多,但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降低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

增加LES张力、抑制反流以及抑制胃酸分泌是治疗GERD的两个重要措施。使用抑酸药能减少胃酸分泌,减少胃内反流物中的胃酸对食管黏膜的侵袭而达到治疗目的[2]。抑酸药中PPI作用最强大,泮托拉唑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是新一代PPI,通过特异性地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系统而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可使基础胃酸分泌和刺激状态下的胃酸分泌均受抑制。但临床上单用PPI治疗GERD效果并不理想,这是由于单纯抑酸并不能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多潘立酮是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药,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可增加LES张力,改善食管蠕动功能,防止胃-食管反流,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与十二指肠运动,抑制恶心、呕吐,并能有效地防止胆汁反流,不影响胃液分泌。本研究采用泮托拉唑与多潘立酮联合治疗GERD,二者产生协同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泮托拉唑,疗效与相关文献报道相近[3],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显示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

[1]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专家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06.10三亚)[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2):170-173.

[2] 吴小平,凌奇荷.胃酸抑制与反流性食管炎的愈合[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3):178-179.

[3] 李海泓.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40例[J].中国药业,2012,21(21):65.

R57

:B

:1671-8194(2014)06-0121-02

猜你喜欢

多潘立酮托拉食管炎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泮托拉唑钠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的疗效分析
青海托拉海冲洪积扇区水文地质及水质分析
体质指数与反流性食管炎之间关系的研究
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奥美拉唑合多潘立酮治疗浅表性胃炎32例临床疗效观察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4例临床疗效观察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